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2004,(9)
项目名称:工具箱器材———营养配餐游戏-HMKX012器材介绍:食品卡片上标注有食品名称和每100克食品所具有的热量,在模拟餐盘的反面印有营养金字塔原理图,学生可根据本套器材提供的资料,玩一玩自己配置一日三餐的游戏,从中学到合理膳食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指导自己更科学  相似文献   

2.
邵俊峰 《新高考》2006,(5):105-108
地形剖面图是考查区域地理知识和对等高线知识理解的重要媒介,对考生的凄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好的考查作用。同时,以地形剖面图为载体,可以综合考查地形对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和对农业、聚落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地形剖面图主要有局部地区大比例尺地图的剖面图和大范围小比例尺地图的剖面图两类,前者侧重承载地图知识和等高线知识,后者侧重承载区域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3.
“印度”一节是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大洲———亚洲、一个地区———东南亚和一个国家———日本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宜安排2个课时完成。一、教材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 .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4.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高中文科生的一大难点,通过沙盘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增强判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等高线地形图”一节的前后钟祥市冷水中学严克勤(431900)“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图”一章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的地图,内容抽象。由于初一学生缺乏投影透视知识,空间想象能力差,在此地图上辨认地形的高低起伏感到十分困难。为了...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2004,(4)
项目名称:工具箱器材——物体运动和简单机械套材-HMKX005器材介绍:本套器材用于探究物体的运动和简单机械等知识。可以进行物体的斜坡运动、杠杆平衡、弹力、摩擦力、滑轮等实验,是一套多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7.
等高线地形图对学生的空间能力要求较高,本文从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学习、地形判读和综合应用三个方面开展递进式活动,以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起点,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并以凉山州昭觉县为例,基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认识,从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生态保护三个角度提出脱贫建议,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形成和谐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学》2004,(12):48-49
项目名称:工具箱器材——冷水与热水的对流 器材介绍:冷水与热水的对流实验利用对流隔板、透明塑料杯、微量的食用色素等器材,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冷水下降、热水上升的对流与热交换的过程。实验器材简单可靠,方便学生操作,使用安全,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马瑛 《宁夏教育》2012,(7):118-118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内容丰富、地形清晰、图例清楚的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地图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教材中常常运用大量的图表来表达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地理高考中要求学生能判读地图比例尺和地形剖面图、熟悉地理事物的位置、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等,对学生的地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具有语言和文字无法代替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用好地图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等高线地形图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又是难点知识,识别地形图的不同地形部位、判别地形起伏,需要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这对于中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示范制作简易模型,组织学生举办等高线模型制作展示赛,可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极大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一、起因进行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时,笔者边画板图边讲解如何判断“山峰、山谷、山脊、鞍部、断崖”等内容,忽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断崖处的等高线是重叠的?为什么山谷与山脊的等高线凸向相反?”我耐心详细地讲解后,该生仍以迷惑的眼神望…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教学》2004,(4):44-45
项目名称:工具箱器材——物体运动和简单机械套材一HMKX005器材介绍:本套器材用于探究物体的运动和简单机械等知识。可以进行物体的斜坡运动:杠杆平衡、弹力、摩擦力、滑轮等实验:是一套多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在正确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教学准备:剪刀,直尺,不同币值的硬币各10枚,教科书附页中剪下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指针,以探究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使用;(2)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等  相似文献   

15.
正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1.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  相似文献   

16.
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之势。通过它,可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解题步骤,学会将等高线地形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人工绘制等高线地图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urfer和AutoCAD的绘制方法。Surfer软件具有绘制等值线图的强大功能,同时可以导出*.dxf文件;AutoCAD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同时可以调用*.dxf文件。利用Surfer和AutoCAD软件的各自优点,可快速完成符合要求的等高线地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18.
卢军 《新高考》2005,(11):49-54
[原理呈现] 1.地面高度计算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地图上的高度注记即海拔。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地形图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图表现得就不一样。3.地形剖面图为了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就用到地形剖面图。  相似文献   

19.
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它比较抽象,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难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原理地面的高低起伏,在地形图上是用等高线来反映的。等高线是把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是一种反映高程的等值线。所以,可以把等高线看成是不同高度的各个水准面和地面相交的曲线,把这些曲线投影到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到图纸上,所得到的便是等高线地形图。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大地表面的形态虽很复杂,但它总是由各个基本地形组成的。只要熟悉了表示这些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形状,则再复杂地形的等高线图也就不难判读了。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构成地表面的基本地形有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峡谷、盆地、陡崖和悬崖等。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性(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2)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限于图幅的原因,不一定全部闭合。(3)在图上等高线不会中断、不会拧成螺旋状;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相交,只有在直立的陡壁或悬崖处,等高线才会重叠在一起。(4)山坡坡度均匀,等高线的水平间距大致相等,陡坡密集些,缓坡稀疏些。(5)在山谷两侧,等高线呈“V”字形,“V”形尖端...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教材对各种地形的等高线图形未作文字讲解,但又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这为教学增大了难度。如果教师能绘出各种地形的素描图及其对照的等高线图形,并分析归纳出各种地形及其等高线图形的基本特征,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下面就地貌中的几种基本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