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海洋强国无一不是海洋管理强国 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浩瀚的海洋是由世界各地万水汇聚而成的连续整体,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说,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也许应叫做"水球"更为恰当. 海洋对于人类如此重要,联合国已经把21世纪确定为"海洋世纪",并把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目前,国际社会已有20多个国家发布了新的海洋发展战略,在"十八大"报告中,我国也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他对编辑职业的认知经历了由不知到"知之"的阶段,他对编辑职业的热爱由"好之"升级到了"乐之"的境界。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实践证明:对编辑职业的"知之",需要具备自信心、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对编辑职业的"好之",需要从浓厚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中培养;对编辑职业的"乐之",需要从作者的感激、读者的好评和同事的敬业乐群中体味。追忆叶圣陶对编辑职业"知之、好之、乐之"的心路历程,旨在承继和弘扬其敬业、乐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近日,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世界海洋法译丛》陆续出版。《世界海洋法译丛》是青岛出版集团与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推出的海洋法学专著,共14卷,约500万字。该项目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权益与法律问题的系列研究项目之一,得到联合国秘书处海洋事务与海洋法司的支持和授权。  相似文献   

4.
海洋的召唤     
1997年是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周年。那么,我国的海洋事业进展如何?海洋在国民经济中是否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海洋世纪真会浮出海面吗?在全球性“蓝色圈地运动”方兴未艾的世纪之交,我们不得不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蔚蓝色的海洋。  相似文献   

5.
黄秀霞 《新闻实践》2011,(11):10-11
海洋与国家、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到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小到百姓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海洋的贡献。海洋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极大地拓展了海洋新闻报道的空间和范围。媒体要了解受众对海洋新闻的需求,更要牢牢把握海洋新闻报道的理念与原则,首先是做好“知海”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海洋强国背景下公众对海洋文化的认知需求日益增强,在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海洋意识培养和海洋素养提升上,海洋主题动画发挥着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和传递海洋文明的重要功能。本研究回溯我国海洋主题动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思考,以期国产海洋主题动画产业能够产出更多优质作品,为公众提供常态、专业和有效的海洋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7.
根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近期递交的一份报告,世界正进入人类历史上第二个“迁移时代”。与此同时发生的,是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迁移”:互联网和无线通信兴起。迁移是风险,弱者避之犹恐不及;迁移是机遇,强者将欣然与之共舞。两者的差距就在于是否认识到掌握社会发展规律重要  相似文献   

8.
海洋出版产业是海洋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进,我国公民海洋意识在不断提升,海洋出版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基于海洋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内容生产、品牌建设、营销策略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分析海洋出版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海洋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淼 《传媒》2021,(19):62-63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多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纪录片来宣传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将我国悠久的海洋文明史和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软实力,改变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逆差,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基于此,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出版6集纪录片《筑梦蔚蓝》,从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维度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影像表达.该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于2021年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0.
西方信息行为认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方世界对于信息行为认知方法的研究经历了从个体主义认知方法研究到整体主义认知方法研究的转变.前者是以个体的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为核心,强调个体的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搜寻行为过程以及信息行为塑造和信息偶遇等的研究;后者将人类信息行为研究从个体的研究拓展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弥补了个体主义认知方法所缺失的维度,对于人类信息行为和人机交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珉 《新闻前哨》2022,(5):79-80
本文梳理了知识付费的相关概念、发展脉络和社会价值,揭示了知乎付费平台的多元化、参与式、高质量和"知识网红"崛起的传播特征,对其近年来由精英思维走向大众市场、从用户体验到商业开发的发展转向作了一定的介绍和反思.本文认为,目前知乎的知识付费业务,总体上兼顾了平台流量和内容质量,但受行业内外环境的影响,在生产端和用户端均存在...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15):56-59
微博谣言与传统谣言传播有着不同的个人建构。传统谣言是一种"知而信"的个人建构,是从"知道"到"相信"的建构过程,由血缘关系缔结的人际信任网络在谣言从扩散到采纳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微博谣言呈现"信而知"的特点,是从"相信"到"知道"的建构过程,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微博节点间"弱连带"的特征在微博谣言扩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微博谣言治理路径有三种,即让网民"不知道"、让网民"不相信"以及让网民"知而明"。同时,更需要认识到改善社会政治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是遏制微博谣言传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冰 《山东档案》2010,(2):45-46
一、文化、城市建设文化与城建档案《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发展之迅速,举世瞩目。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高层次的个人、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离开其佐助,就会渐入举步维艰之境。当然这也有另一层次的思考,网络随着人类对之依赖性的加大,逐渐悄无声息的锁定了人类的咽喉。是的,人类创造了网络且受益良多;是的,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日渐丧失人类的独立行为。互联网的确是人类伟大的创造,若干年前,它的存亡发展取决于人类,若干年后,这种状况的反向发展早已初见端倪。随着互联网深领域和广领域的发展,人类正由现实社会日渐走向网络社会,网络群体也越来越多,个人的信息也随之越多的留在网络空间。于是,我们不仅是网络人,还是一定程度上的透明人、"裸体人"。这时,网民信息安全问题再也不得不被重视了。本人并非网络消极论者,始终坚信随着对互联网认识的加深,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网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际间诚意合作的深入,互联网的发展必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虽然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绿色经济"有不同的看法,但就人类发展潮流而言,绿色发展是每个国家的必由之路6月20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场峰会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之为"纠正错误的最后机会",包括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内的来自193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齐聚一堂,与会总人数高达5万左右。6月22日晚,峰会如期闭幕。与会各国一致通过近50页的成果文件《我们憧憬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18,(6):145-145
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世界海洋法译丛》共14卷,约500万字,丛书涵盖了100多个国家的海洋立法、海洋边界实践以及国际海洋争端解决的经典案例,是全国系统译介世界六大洲沿海国家海洋法律法规的工具书。利于拓宽全球海洋视野,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不仅仅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典范,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和创举.作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乐器,钢琴在传人中国之后,又经过不断的沿承和发展,在现代音乐发展的历程上树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新闻生涯中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当一项采访任务来临的时候,蒙了。为什么?因为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这不要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都是这样吗?由一无所知到少许知之,到知之许多,到完全了解。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但记的采访总是有时间性的,有时甚至是很紧张的,如果等到接触了采访对象再开始认识采访对象,那样就太仓促了。我们可以把接触采访对象的时间提前——提前从资料上采访他,提前从资料上认识他,这就是我要说的新闻采访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9,(17):12-12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在5月11日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关于确定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  相似文献   

20.
张念 《大观周刊》2012,(16):173-174
开展创新教育,树立创新观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人的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上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整个世界在时问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把知识向前推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