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国际上越来越重视软实力,软实力方面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广播影视等传媒业的发展已然不再是区域性的概念,尤其是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媒业。本文主要研究新疆对中亚地区的传播策略,通过对新疆电视台、电台的三档对外传播节目——《新疆新闻联播》《今日中国》《中国之声》的分析,得到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对中亚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联合香港电台普通话台、珠三角各地电台共同推出12集大型系列广播专题节目《共赢之路》,这是献给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的一份厚礼。为准备这份厚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从2010年底开始策划,广泛征求广大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联合近10家电台,历时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精心打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电台在中国最早开通了热线直播节目,它标志着中国广播的双向互动传播进入到即时互动传播时代。随之.全国各家广播媒体纷纷开通热线直播节目,热线直播方便操作.即时沟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优势,促成了中国广播形态的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台外宣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广播这种媒介,充分发挥广播的特点和优势对外埠传播的节目形态。它是一项特殊的对外集中展示本国、本地区特点及各项事业进步发展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广播外宣工作也逐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等国家级电台参与扩展到各级地方电台,形成了广播大外宣的机制。国家级电台与全  相似文献   

5.
陈健声 《视听》2016,(12):18-20
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横空出世,成为内地首家类型化的流行音乐专业频率。自此全国各地类型化电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但我国广播电台的类型化水平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现有的类型化电台多分布在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在一些中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类型化电台尚未成气候。尽管类型化电台的数量不多,但其发展潜力却不可小觑。本文仅以贺州交通音乐广播为例,探讨了贺州交通音乐广播在类型化音乐电台定位和节目编排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试图为地市级广播频率的类型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应香港特区政府广播处的提议,经中宣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在香港电台数字频道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一套节目,定名为"香港之声"。香港之声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14套频率,国家电台的声音直接落地香港,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8,(5):34-34
本刊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城市广播联盟于3月23日举行盛大仪式,宣布北京奥运报道中心成立,这标志着该联盟的全国百家城市电台共同启动了《圣火照耀城市》奥运报道。  相似文献   

8.
孙丽丽 《新闻窗》2010,(5):88-88
作为一个新闻人.在收听广播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在听广播的内容,同时也是在听其他电台的同行是怎样做节目的。比如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间广告节目,这种节目在有些地方简直俗得不能再俗了,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却做得娓娓动听,很有美学效果。再如看凤凰卫视的《商旅冲动》,专题文字简直堪比华丽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民族广播从无到有,日渐成熟,始终以党的新闻理论为指导,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节目宗旨,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广播传播速度快,已经开始得到广大听众的承认。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就有20来次新闻节目,可以把最新消息在最近的一次新闻节目中播出,有重要消息时还可以停下其它节目随时插播。如中央关于宋庆龄名誉主席逝世的公告,是晚上8时56分通知电台的,晚9时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相隔仅仅四分钟。有些重要新闻,进展速度很快,电台可以采取连续广播的方法。比如去年  相似文献   

11.
张春博 《传媒》2015,(23):40-41
类型化电台是频率不再分拆时段播出各式各样的节目,而是以频率为整体打造统一风格的电台.2002年,国内首家类型化音乐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正式落地,由此开启了国内类型化音乐广播的发展之路.从那以后,国内各级类型化电台迅速崛起,为传统广播注入了新活力,类型化广播也因其特色鲜明,成为全媒体时代音乐广播发展的一大突破口.对此,本文结合类型化广播发展的现状,探讨其发展的障碍与应对策略,以期为音乐广播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的春节,我们为广播而忙碌,因这忙碌而快乐。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全国十四家电台联手打造的“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共计28小时节目,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中央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也同时在各地电台和网络播出。一份耕耘,十四份收获,岂能不让每一位参加制作的广播人备感欣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1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哈萨克语广播创办40周年纪念日。哈萨克语广播在首都北京从无到有,从创办到发展,走过了整整40年的风风雨雨。哈语广播自始至终坚持正确导向,确保党中央声音传到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承、弘扬、发展民族文化,不断加强广播的凝聚力、感染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作为唯一覆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的国家级广播媒体,是促进港澳与内地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华夏之声于2006年初策划推出了一档大型系列广播节目——《魅力中国》,该节目本着让港澳人士更多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主旨,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中国历史、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魅力。《魅力中国》节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和香港电台普通话台联合制作,在香港电台、澳门电台和中央台共同播出,开创了中央媒体联合港澳媒体共同制作、播出广  相似文献   

15.
哈语节目是中央台民族广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语节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广播的整体水平,影响到中央台整体水平,影响到国家电台的形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民族之声”哈语广播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寻找发展思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65年9月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专业毕业,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回想起来,我在中央台的绝大部分时间从事的是与民族广播有关的工作。今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创办55周年,我愿意把参与民族广播有关的往事和思考记录下来,作为对这一历史性日子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优势、特色,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平台共同发力,通过现场直播、全天特别直播、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特别节目、大型系列专题,推出媒体融合产品,展播文艺精品节目等多种形式,积极发挥中央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历经曲折和动乱的新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这也是广播发展的春天!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成为新中国经历十年动乱后率先恢复商业广告业务的电台;1980年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广告》节目,继之,广告节目在全国各地电台先后开办……;1980年10月7日,全国第十次广播会议召开,总结过去,继往开来,明确了新时期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1983年3月31日,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开辟了广播电视工作的崭新格局;由此至本世纪初,形成了多技术、多层次混合的、现代化的、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网;从1998年开始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以及后来的西新工程,经过十年努力,解决了近一亿边远地区农牧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最近的三十年,广播不仅很好发挥了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功能,不断以自己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在产业上也实现长足发展,2007年,广播广告全年总收入已达65.39亿元。197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国庆联欢晚会的现场报道,开中国...  相似文献   

19.
提起民族宣传、民族报道,我们一般会认为是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报道。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大家庭》节目等等。这里的“民族”称谓指的是狭义的“少数民族”,而不是民族学中广义的“民族”的大概念。民族宣传是个老提法,确切的说,应称之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主持人节目《空中之友》开播之后,在台湾省以及国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台湾同胞把《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徐曼当成亲人,并通过这个节目了解了大陆的情况,其中还有些同胞回到大陆定居。几年来,电台和电视台的主持人节目在我国从无到有,发展很快,影响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