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兴菊 《大观周刊》2012,(26):173-173,162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现在有很多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较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初中学生学好语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感受和体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学习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全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2.
刘亚青 《大观周刊》2013,(8):186-186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我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谈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田艾英 《大观周刊》2012,(43):332-332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打开文学艺术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在小学阶段,学生将要学习3500个常用汉字。对这些常用汉字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科目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活动。这是一件打基础的大事,任何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不能忽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向前走,我越来越感受到: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给予了广大教师滚滚的新鲜“血液”。在不断地“充电”和“造血”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 一道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和第二册”。  相似文献   

4.
王全昌 《大观周刊》2011,(18):69-69
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养成良好的学习责任感,无论是学习过程、方法上的习惯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引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细心认真、好问、善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素、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相似文献   

5.
杨芳 《大观周刊》2012,(43):334-334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壳,是人们用于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语文教学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老师谆谆善诱、富有深情的讲解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将语文素质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莫过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了。 提问主要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回答。  相似文献   

6.
高国辉 《大观周刊》2012,(22):199-199
语文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阅读的时间是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唐华兰 《大观周刊》2013,(1):166-166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要激发学生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就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更加有趣。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同样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以适用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由说变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探索:一、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杨德颂 《大观周刊》2012,(51):245-246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知道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历来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呢?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喜莲 《大观周刊》2012,(45):297-297
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能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这是学生在学习中最良好的状态,也是众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同时也是家长们梦寐以求的。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好”。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呢?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小学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杨濯菡 《大观周刊》2012,(52):214-214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本文中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任晓玲 《大观周刊》2012,(52):284-285
我经过几年课堂教学的锻炼,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虽说是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很精通,却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通过自己的学习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蒋丹丹 《大观周刊》2012,(15):250-250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王玉 《大观周刊》2012,(39):129-129
任何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龙波 《大观周刊》2012,(25):220-22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配合,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合作交流、集中探究的创新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自主看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苏绍春 《大观周刊》2013,(11):374-374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多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设计.全班学生都按照教师的事先安排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的活动目的、统一的动作要领、统一的活动内容、统一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这样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个性特长也不能突显小束,更谈不上合作学习和创新教育.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体育潜能的发挥.不能培养体育尖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299-29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就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具体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赵贺芳 《大观周刊》2011,(20):81-8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语文教育要通过教学语言去实施,教学语言是进行语文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语文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说好每节课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运用幽默而富有魅力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姜殿荣 《大观周刊》2012,(32):261-26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等,我浅谈如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雪艳 《大观周刊》2012,(17):183-184
课堂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悠闲的心态,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适当的等待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思维,这远比教师面面俱到的指导具有更好的效果。在等待中,学生学得主动了,学得灵活了,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吗?课堂因等待而精彩。让爱放慢脚步,我们要时时有“等待”之念,常常有等待之举。课堂上慢慢走,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积极地等待,会创造出更多的教育精彩。让我们学会等待,要知道,一切的关爱和理解全都是从等待开始的。反思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由于过于追求知识的容量,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课堂教学需要等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体验学习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立足于启发,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或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诱发创新的灵感。对于任何一个知识,学生都会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们需要一个空间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思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在碰撞中产生见解多样化,在多样化的见解中进行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曹印林 《大观周刊》2012,(34):281-281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使教学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