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锦占 《大观周刊》2011,(36):119-119
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领悟课本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为学生建构鲜活的精神世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在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过程等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只有让语文教学有滋有味,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曹玉华 《大观周刊》2012,(34):304-304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刘丽萍 《大观周刊》2012,(36):198-198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5.
语文可以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展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从课堂人手,课堂是实施学生创新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方苹 《大观周刊》2012,(25):213-2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愉快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愉快教学活动;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彭彬 《大观周刊》2011,(23):206-207
语文教师首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靳娟 《大观周刊》2012,(3):175-175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进行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玉仓 《大观周刊》2012,(16):276-276
语文教学如果能以情感人,用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动情,可以运用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深情朗读,渲染气氛;借助音乐、图片等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电教媒体等再现美的意境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对于语文课堂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2.
李艳艳 《大观周刊》2012,(24):324-324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还可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比较高雅的生活态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下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李军 《大观周刊》2012,(25):194-194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我们要突破语文教学简单化、文本化之藩篱,而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美学敦育、文化教育,并以开放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可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感知美、热爱美、鉴赏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要求。所以在开放、互动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其审美想象;挖掘文本背后所蕴涵的手国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阅读。  相似文献   

14.
张光华 《大观周刊》2011,(32):159-159
我们的学生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如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认识不明确,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利俊 《新闻世界》2013,(6):351-352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建立与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动情之后,采用形象感悟、运用对比、引导想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情感得到激发之后,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升华学生的情感。只有学生升华情感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演绎情感。在情感的循序渐进中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深入地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黄斯兰 《大观周刊》2012,(4):242-24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少卿 《大观周刊》2012,(22):189-189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侯,既在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因此,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柏明 《大观周刊》2012,(24):297-298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态度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着重在于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情感,它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人文性是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是人类文化的精神载体,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精神文化宝藏,情境的展现无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婷 《大观周刊》2012,(13):165-165
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问、好胜的特点,找准情感激发点,立足思维展开点,强化心灵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心理教育中情感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渗透一题。从(1)情感的理解;(2)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3)情感教育的实际运用。三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老师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