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胡平 《大观周刊》2012,(28):230-230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杨维 《大观周刊》2012,(23):165-165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吴定明 《大观周刊》2012,(5):171-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高考的重视程度更是日益加深。作文,作为学生以后社会交际的重要语言手段,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一种方法,作为高考语文的大比重分数内容,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大家的青睐。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书写文章能力的问题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高中语文作文的指导者.要求我们在指导思想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周密性和思维的科学性。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希望能对广太高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焕 《大观周刊》2012,(28):211-211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雏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5.
周业 《大观周刊》2011,(30):142-142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而且具有更多地陶冶学生情操的条件。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常云娟 《大观周刊》2012,(24):185-185
在当前新的时代和新的呗景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再以知识为本,而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杨伟平 《大观周刊》2012,(19):192-192
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但新课改实施以来,在老师们的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措施的不利,教育资源的不足等等原因,给语文选修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冷静而理智地应对选修课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就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陶广顺 《大观周刊》2012,(16):185-185
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罗艳玲 《大观周刊》2012,(32):276-277
初中语文阅读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包含了丰富的创新内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创新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能力平台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首先加强语文老师在阅读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从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调控、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本文在创新思维内涵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段文明 《大观周刊》2013,(4):161-161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表象的综合学科,它集知识、思想、艺术为一体,但时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高考的原因,过于侧重它的知识性,从而置它的本真于不顾,功利性目的太强,要想让语文回归本真,需用充满诗性与理性的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陈兴文 《大观周刊》2011,(32):138-138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近年来.高一高二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而高三复习课却忽视了这方面的指导。高三大多教师心中只有《考纲》没有《大纲》,教学中只重知识,忽视能力;学生心中只有分数而无素质,学习中只有被动而无主动。老师学生整天在资料、题海中煎熬.课堂死水一潭,教学高耗低效,更别谈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以为,高考的《考纲》与《大纲》并不矛盾,《考纲》为高考服务,而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与《大纲》要求完全一致,二者有机统一。所以复习中也应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以下几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刻板的线性的单向思维方式,改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要注意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辅相成,锻练创造性现象,训练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和技能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充分实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3.
王浩 《大观周刊》2012,(33):210-210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效果的提高。笔者在长期~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涵义和特征出发.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实践.总结了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秀果 《大观周刊》2012,(15):167-167
在我们所教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胡瑾 《大观周刊》2012,(44):329-329
创新思维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就体现营造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柳素丽 《大观周刊》2012,(12):202-202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掌握答题技巧,做题时才能游刃有余。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难发现:阅读理解试题不仅增加了题量,而且试题的难度也在逐年加大,设题方式向深层次发展,这些正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反映了高考英语的命题趋势。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科学系统地训练,应对逐渐加深的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7.
袁宝玉 《大观周刊》2011,(36):125-125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运用,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引导思维发散、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中学语文课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革新,只要在语文课堂中把握多媒体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孟艳霞 《大观周刊》2012,(9):223-223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高中英语一线教师应承担起构建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这一重任。改变教师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以实践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要以对话为主,突出学生扎实灵活的语言操练技能;要让创新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努力实现新课改与新高考对接。  相似文献   

19.
朱艳丽  田增 《大观周刊》2012,(41):277-277
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从低年级孩子抓起,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如何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极大的困扰着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在此,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20.
高儒云 《大观周刊》2012,(44):332-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