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致力于社会改革的思想先驱,他一直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宣传他的思想和主张。为了救亡图存,他摆脱了传统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主张各民族平等、团结奋斗的"大民族"意识,一步步引领中国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行列。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文化的视域重新解读梁启超 ,是不同于历史、政治、文化等传统视角以认识历史人物多元侧面的新路径 ,也是通过人文学者理解科学文化的新尝试。本文以梁启超结缘科学与投身文化事业为主线 ,揭示其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传播、科学认识论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探索。进而指出以人文情怀为基石的科学精神与内在的“文化理性”是构成梁启超在中国思想、文化及民族精神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郑向 《金秋科苑》2010,(20):127-128
梁启超首倡"新史学",呼吁"史界革命",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开创者、奠基人。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学,梁启超是绕不过去的标志性人物。根据梁启超一生的治学实践活动,其史学思想的发展可以以1900和1920年为界分为史学"萌芽"阶段、史学"成熟"阶段和史学"反思"阶段。  相似文献   

4.
王维早期秉承着儒家的政治理想与美学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与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也是他选择"亦官亦隐"生活方式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任职清华国学院导师期间,完成著作并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其中他首次确立"自然科学史"的地位,明确"自然科学史"与中国文化专史、学术思想史以及哲学史、史学史、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层级关系,沟通科学、技术与新史学的内在联系.在明清学术史研究中,梁启超初步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史,从社会、文化的意义上检讨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与现状.他力求通过促进科学文化传播,实现建构中国"学术社会"的理想.这构成其科学文化学术实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儒家德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对当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充分挖掘儒家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的利用价值,并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期望更好地发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薇 《科教文汇》2007,(8X):165-166
王维早期秉承着儒家的政治理想与美学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与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也是他选择“亦官亦隐”生活方式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对现代科学的体认经由传统"格致"到一般意义"科学"再到广义"科学"的观念演进历程.在沟通格致与科学,厘清"学"与"术",从学理与实践深化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政治与致用为关切的梁启超科学观念,与中国格致学传统、日本"科学"统一观及其政学兼顾的独特身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欣 《知识窗》2016,(4):57
儒家人文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儒家人文思想在教育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之间仍然存在契合的内容。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儒家人文思想对初中政治教学的影响,旨在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强化人文教育儒家人文思想认为,教育的本源在于文化对人精神的滋润,能够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10.
德治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修己、治人是德治的两个层面。儒家的德治主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至今仍然给我们的社会发展以重要的启迪,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本文结合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中的"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阐明儒家德治思想在共产党员队伍道德建设方面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历史上,真正反对山寨,反对没有创新的模仿的人,其实就是梁启超,他的文化思想最重要的原则,是九个字:重化合、创新变、扬个性。时下所谓有品质的阅读生活,就是要阅读"重化合"的作品,就是要吸收"创新变"的作品,就是要汲取"扬个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形成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儒家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建的以树仁、立德、礼义、教化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简而言之,即为"仁、义、礼、智、信"。儒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把个人成长、做人与家庭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兴旺发达不可分割地联成一体。体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兴旺、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正是这伟大的胸怀使儒家文化滋生出了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阐述二者之间的相通、相融和差距,引导企业从思想政治工作向企业文化的过渡,利用现有的思想文化更好地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型研究,以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真正打造出高职教育的文化精神。本文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开放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通过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真正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效度上的提升,为国家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与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完善道德修养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极大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致力于社会改革的思想先驱,他一直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宣传他的思想和主张.为了救亡图存,他摆脱了传统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主张各民族平等、团结奋斗的"大民族"意识,一步步引领中国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行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仁爱万物""和谐共荣"等生态思想,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思政课堂及实践教学等途径,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18.
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一种美学思想。"仁"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仁"的心灵,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当代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基础,而社会中腐蚀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使得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需吸取儒家美学思想精髓,净化心灵,提高情操。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是指以老庄为代表的哲学思想,道教创立于东汉时期,是由道家演变而来,道教文化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文化。文章重点论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法自然"思想和道家朴素辩证思维以及受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池三山"模式和"阴阳八卦"学说等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并认为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对指导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搜集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丰富了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研究,同时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场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哲学、美学等各个方面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以儒、墨、道三家最有影响.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关学现点,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