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目的论,对《尤利西斯》萧乾夫妇和金陡两个中译本的语法变异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译者的翻译动机、对语法变异不同的翻译观念和不同的预期读者都将影响翻译目的和译文的功能。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目的与功能决定了在翻译语法变异时萧、文译本遵循语内连贯,金译本遵循语际连贯,但两个译本都尽可能适切于各自翻译目的,因而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三回中的内容对两种英译本(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称谓语,小说中人物性格等对两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从翻译效果及两译本各自不同翻译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运用许渊冲的"三美"论,分析《红楼梦》"红豆曲"在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译本以及大卫·霍克斯译本中的翻译。探讨两位译者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在传达原作的过程中在音、形、意方面的得与失,论证"三美"原则在"红豆曲"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从习语俗语、历史典故、方言等方面比较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三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莱尔译本和蓝诗玲译本)在翻译策略上的不同。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他们的翻译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文章最后指出,这三个译本基本反映了三代人对鲁迅的理解和诠释,因而都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对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析具有重要意义。两种翻译方法存在异同,该文旨在通过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视角来对《红楼梦》中共读《西厢》杨宪益夫妇与大卫·霍克斯两不同译本进行对比评析。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自1954年已有十几个中文译本.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时而处在中心地位,时而处在边缘地位,并且翻译文学这个系统本身也是分层的.不同时代翻译文学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因而翻译策略也不一样.对比<老人与海>译介到中国以来有代表性的2个译本:内地最早的海观译本和最新的黄源深译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的译者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了何种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又是如何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的论从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目的,阐明了翻译目的对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霍克斯为了使英美读者欣赏小说,享受阅读的乐趣,倾向于归化;而杨宪益夫妇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使用了异化策略。最后从宗教文化、习语和典故三个方面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翻译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角度看安徒生童话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徒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童话家,他的童话已成为众多翻译家所钟爱的翻译对象,因而在不同的时期也出现了不同的译本,译本之间的差别之大是由于不同译者对原作进行改写的结果。运用勒菲弗尔的系统论,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翻译家对安徒生童话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探讨了意识形态与诗学对译者和译作的操纵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红楼梦》的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中前80回的所有四字格成语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描写研究,研究表明:归化策略是翻译成语的主要策略,且归化、异化两种策略并存。因此,归化翻译不是翻译的歧路;对归化、异化也不应该持二元对立的态度,主观地认为二者孰优孰劣,孰主孰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为依据对《红楼梦》判词翻译的策略进行探讨,认为无论是选择整体性意译、局部性补译,还是选择视角转译,译者必须在各自翻译目的的基础上仔细考虑文化的影响并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观对《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两种译本进行评析,以阐明由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译者各自的目的不同,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而往往不同作者的翻译在其所处的时代都会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对比研究,文章从功能翻译观的角度,再一次诠释了同一著作存在不同译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戴维.霍克斯分别翻译的《红楼梦》,在众多《红楼梦》译本中可称为两颗璀璨的明珠,文章从译者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投射出来的不同的翻译方法入手,通过比较两个译本,认为由中西方法律文化因素的潜在影响导致的是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论和交际翻译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在花文化翻译中的取舍,探讨了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并由翻译目的论分析了两译本翻译策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边城》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在对其进行翻译时,英译本对原作风格的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本的质量。文章以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为蓝本,分析译者在翻译主语时所使用的不同技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杨氏夫妇在翻译《边城》的过程中,运用了对应、转换、补充的转换方式,使英语主语的翻译技巧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论和交际翻译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在花文化翻译中的取舍,探讨了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并由翻译目的论分析了两译本翻译策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其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影响,并继而影响了翻译最终的结果。对《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晚韶华》-曲两译本的分析表明,从英语读者的角度看。杨宪益夫妇的译本采用了异化策略,即忠实于源语文化的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霍克斯的译本则采用了贴近目的语的归化策略。异化对于源语文化而言固然忠实,但对译文读者而言,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归化对读者而言易于理解,却狭窄了他们的视野,所以应将两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意义的传达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目前<红楼梦>的全英译本有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在有关文化因素翻译的处理上,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使用目的论及归化异化翻译方法的理论,比较大卫.霍克思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两译本中对称谓语翻译的5个例子,用以解释国内外读者对二译本反响不同这个问题,即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并因此决定了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