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我们有解决传统语文教学耗能、费时、低效流弊的良好方法吗?一万五千多字内容的阅读教学任务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吗?我尝试的“自主感悟,交流提高”的阅读教改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所谓“自主感悟,交流提高”就是还原学生一个阅读文本的主体地位,把阅读任务变成休闲欣赏延伸于课外;课内,发挥教师的导路作用,精心设问,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充分交流,使师生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广化、深化和优化,从而达到真正提供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原动力之目的。课前阅读感悟布置课前任务:阅读欣赏《语文》和《…  相似文献   

2.
徐清芳 《考试周刊》2013,(96):41-41
"批注式阅读"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提高阅读质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批注,课中的感悟批注,再结合自读汇报提示,有条理地把自己感悟到的内容进行汇报交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深刻的感悟,积累丰富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阅读、感悟、交流的"三部曲",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积极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加深阅读感悟,在相互交流中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林玉钦 《亚太教育》2020,(6):166-166
为了有效地开展主题阅读,教师要根据主题呈现课外阅读短文,科学选择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指导课,组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交流阅读感悟,分享阅读乐趣,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5.
张速 《四川教育》2004,(7):70-72
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对课的主动阅读,是学生与课作的倾心交谈,是学生与学生不同阅读理解的自由交流,是学生与老师、与化的平等对话。简而言之,探究即感悟、思考、交流、求新的过程。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本课题中的“探究”,是指学生对课的主动阅读,是学生与课作的倾心交谈,是学生与学生的自由交流,是学生与老师、与化的平等对话;简而言之,探究即思考、求新的过程。习惯是由长期的经验或反复训练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6.
2011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雷奈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这位医生很自然地产生了敬佩之情。于是,我重点抓住"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起初,学生大多感到无话可说,我便引导他们把"啊"去掉,并将句末的感叹号换成句  相似文献   

7.
以课例《鸟的天堂》中的四个片段,阐述语文课堂中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促思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读中感悟,关注学生读书感受;读思结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角色体验,激发学生阅读感悟;读写结合,将感悟倾注于笔端,使课堂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批注阅读法引入学习过程,让学生明确批注要求,唤醒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要教给具体的批注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最后要营造交流批注内容的"场",提升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从而使其逐步走上自主阅读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设想 <天桥>选自<初中语文同步阅读>七年级上册,是一篇情深意切的小说,高尚而无私的母爱流淌在字里行间.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并思考母爱的价值,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以及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为"检查预习一自学指导一交流展示一重点品读一当堂训练"等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并进行体验、感悟,以达到教学目的.本课的课型为学法指导课.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学生和课三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失落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重视学习前预习方法的引导,重视学生交流、质疑、合作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善于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下面我以一篇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谈谈开放式阅读的教学感悟。一、搜集信息,开放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重视学生读书、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既然是开放式的阅读,阅读时间就不止于课上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感悟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在"阅读"部分出现了许多新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鲜明地提出"理解力"、"感受力"概念,将一般对文本理解和感悟,转变为学生语文阅读实践能力.对学生要求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到"转变为语文实践的能力",这一转变,是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学习经验,该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情感”的自主学习模式。本设计力求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1.小组交流课前在阅读中搜集的信息。每人选择在课前认为对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在小组内交流。2.班内交流。各小组选一位代表介绍小组认为最值得介绍的信息。引导学生重点简要交流《三国演义》42…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是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重要过程,阅读教学是师生解读文本多向度的对话,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理解,对文本产生体会,这个过程是"互动"的交流过程,是学生内心世界与文本世界的无声沟通。教师如何巧妙借助阅读课堂向学生渗透阅读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紧扣生活阅历,构建知识新结构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构建知识体系,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文字感悟能力等融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作为阅读的资源;课中引导学生感悟,培养其阅读能力;课外为学生推荐阅读刊物,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且以《小巷深处》(七年级上册第六课)为例谈谈感悟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让他们自己谈感受。大部分学生只是泛泛几句,如"盲母亲令人敬佩""我太不懂事了"。确实,现在的孩子在家"宠"惯了,对"盲母亲"的"爱"没有从心底里理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级要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并在阅读中感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正>"课标"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重阅读,重积累"的特点,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少年儿童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应充分利用学生"记性好"这个阅读生理优势,恢复"朗读涵泳"的优  相似文献   

20.
<正>戏剧阅读教学旨在结合新课标中的先进理念与任务群的组装,依照其特殊的文体特征构建阅读策略,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我们将"整本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综合运用于戏剧阅读教学策略中,本文主要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课前运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通过跨媒介阅读,让学生获得作品的"立体式"阅读的审美初体验;微课导学,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资源储备,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跨媒介交流,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