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oogle是以搜索起家的网站,所以在Google的首页并不像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那样,有复杂的画面,对于Google新闻的发布,Google首页只是在搜索栏上面提供了一个名为“资讯”的链接。  相似文献   

2.
郭翠玲 《网络传播》2005,(10):66-67
“Google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它使每个人与任何问题的答案之间的距离只有点击一下鼠标那么远。——美国《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3.
一、OhmyNews简介 OhmyNews是一个新型的新闻网站,由韩国人吴连镐于2000年2月创办。它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原创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每个公民都是记,’的新闻理想的指引下,短短6年间,OhmyNews就发展出了一支约3万人的、由社会不同阶层组成的庞大的“公民记”队伍,故又称“公民新闻网”。OhmyNews以20世纪末的“公民新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韩国发达的信息网络为技术土壤,发喂出了有鲜明特色的新型网络新闻媒体。它的出现,对新闻业界和新闻理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9月9日,Google推出简体中文新闻“中国版”的测试版。它可搜索1000多个网上新闻源的最新消息,并按焦点、国际/港台、内地、财经、科技、体育、娱乐、社会八大类分别提供给受众。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网络技术使每个人都有了发布、传播新闻的可能性。 2001年7月3日,米洛舍维奇被押往海牙监狱的那一刹那,监狱对面的一名住户在窗前用个人摄像机摄下了这个镜头,随即通过网络成像技术传播出去。虽然没有一个记者被批准进入现场,但米洛舍维奇被警察“推进狱门”的情形,全世界的网民都看到了,诸多报纸、电视也采用了这张“业余记者”的摄影照片。 现在,各类媒体都更加欢迎来自各个角落的人送来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作品,“记者”更加社会化了。 与此同时,“资深记者”这个词渐渐出现在国内媒体上。名记者以“名”为特点,资深…  相似文献   

6.
Google的成功对网络信息界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Google在赢利及品牌效应上均获巨大成功 目前,全世界访问量最大的4个网站中,3家采用了Google的搜索技术,80%的互联网搜索是通过Google或使用Google技术的网站完成的。目前Google每个月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2800万独立访问者,全球网民通过Google可以使用86种语言,搜索30多亿个网页及其网页快照,以及4亿多张图片,每个月Google  相似文献   

7.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新闻摄影,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它所生产的“产品”,也应该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常常感叹,新闻照片为什么总是出现雷同、重复的东西?比如,在军事新闻摄影报道中,从老总到夜班值班主任,再到各版面编辑和图片编辑,都在感叹来稿中“围一圈人”、“举拳宣誓”、“黑板报前”、“敲锣打鼓”类的照片那么多,而且是那么惊人地相似。什么原因使得基层部队大量的新闻图片来稿都往这几条窄路上拥挤?  相似文献   

8.
做新闻对于每个新闻人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长期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之中,对各类题材的报道模式早已如数家珍,但说它陌生是因为未知事件潜藏着无限的矛盾冲突。当层层包裹的事实在我们的追寻中呈现在受众面前时,新闻人便获得了无尚的骄傲和满足。那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笔者认为需要找准新闻之“感”、“新”、“品”。  相似文献   

9.
“当我还在大学读书时,我对Google知之甚少,但现在不一样了,Google几乎成了我工作的起点。”当我和我的朋友谈起Google时,她掩饰不住对Google的依赖之情。“只要你一接触,你就不能不被它吸引,你会真正感到简单就是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忙碌的编采人员每天都在思索:新闻在哪里?好新闻在哪里?每个记者都希望手里握有多多的新闻线索和素材.都渴望拥有充足的可支配的新闻信息,每个记者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富”记者。的确,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而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充分占有和有效利用.也正是一个记者扎实功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国外动态     
《中国传媒科技》2005,(10):64-64
<正>利用RSS和Atom技术Google推个性化新闻服务 [10月8日赛迪网]10月7日,Google推出了一项测试版本的新服务。这项服务将收集聚合新闻网站的报道,并且以网络日志的形式向整个 网络传播。 据CNET News.com网站报道,Google这项名为“Google Reader”的计划汇集选择的网站的新闻和更新。这项服务允许用户订阅这些网站的材料并 且创建一个用户可以排序和组织的阅读列表。用户能够向他们自己的网络日志中发布新闻标题或者通过“Reader”网站用电子邮件直接发送给自己  相似文献   

12.
李健  郭峰 《网络传播》2005,(10):57-57
在此之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雅虎与阿里巴巴达成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微软MSN宣布即将推出它的中国搜索版本,Google高调进入中国,多家投资基金注资中搜,几乎每隔两三天就有一则大新闻与搜索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种新颖的新闻节目品种应运而生.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巨大。这就是形形式式的“说新闻”电视节目,如南京地区的“直播南京”、杭州地区的“阿六头说新闻”、广州地区的“新闻日日睇”等等.这些节目一出笼,就深受观众追捧,通常在播出的首月就能登上当地节目收视率的前十名排行榜.播出一季度后,都能成为最受欢迎的当地新闻电视节目之一。这是一种新的舆论传播动向,它所带来的效应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10,(2):5-6
据中国新闻网:和报业关系陷入紧张的Google推出了一项新闻新产品,利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新闻内容.对一个新闻事件展开更有连续新的报道和呈现。这一新产品名叫“鲜活新闻”(Living Stories).目前是Google实验室中的一个产品,先让用户进行试用。  相似文献   

15.
不论广播、报纸、电视,经济报道都是各个新闻传媒的重头戏,对于经济生活,每个传媒都无法回避,对于经济新闻,每个传媒也不会轻视。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政治透明度的提高,以及受众对改革介入度的增强,受众越来越多地批评我们的经济报道“不贴肉,不解渴”,我们记者自己也感到这样的报道“没份量,没看头”。恰在此时,一些传媒经过不懈的摸索纷纷推出一种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新闻样式——姑且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它兼有社会新闻的可看性、贴近性和经济新闻的深度、广度,为传媒吹来一股清风,也获得了受众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教育无小事,事事都牵涉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融媒体时代,如何让最大的民生、事关千家万户的教育新闻“出圈”?本文以山东淄博日报社教育新闻为例,通过“到现场”“拼策划”“抓细节”等路径,分享了融媒体时代坚持“内容为王”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王宇红 《新闻知识》2002,(10):44-46
什么是散式的新闻?散式的新闻是吸收了散与新闻的优势及长处而形成的—种新新闻体。说它是新闻体裁,是因为它对客观事物都必须如实反映,来不得丝毫“合理想象”和“主观发挥”,并强调时新、时效和时宜。说它是散式的新闻体,是因为它借鉴散笔法写新闻,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富有彩。请看下面这则新闻。  相似文献   

18.
张坤 《新闻传播》2007,(9):19-20,22
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海量性等特性,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人”“报道者”。有人发问:真正新闻人的职业还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呢?现实的回答是,职业新闻人作为公信力代表的角色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且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戴贞健 《新闻窗》2012,(4):117-118
作为固定的时政新闻栏目,每个省台都有自己的“新闻联播”,它在本省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各省电视台“新闻联播”都给人一种很“硬”、很“正”的感觉,在普通百姓看来缺少亲和力、亲切不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