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或学生有疑问、有想法都可以通过举手进行。"举手"这一种学习形式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可是,从小学高年级起,或者说进入初中以后,我们的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少。往往是老师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室里一片沉寂。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不爱举手发言,一堂课下来特别冷清。课堂是个大舞台,并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怎样让学生爱上发言,积极举手,让课堂活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激励化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教师的关注与激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关注学生内心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学生为什么不举手:懂还是不懂,想说还是犹豫,思考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正>从教近六年,发现一个教育现象: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十分积极,中高年级学生上课主动举手的就少了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结合自己从教中的所遇所想,就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浅谈几点看法。一、扭转"举手发言丢脸"的观点原因: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很强,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所以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不管对错。而中高年级学生自尊心更强了,学习中下的学生胆怯,怕回答错误会受到师生的批评、嘲笑;  相似文献   

4.
成长的尊严     
在我毕业后走上讲台的第二年,班里来了一个内向、胆怯的小女孩。她在课堂上总是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我找到她,她对我说,因为在农村学校基础没打好,现在来到城里学校读书,心里很害怕,怕总是回答不出问题,大家会笑话她,越是害怕就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甚至上课时一听到教师提问就胆战心惊。对自己缺乏信心到如此地步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于是我找到几  相似文献   

5.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然而很多英语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上几乎全班都举手回答问题,到了高年级举手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目前不少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自信心不足,造成厌学、甚至不学现象,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自信心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越是低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高。小学课堂上,一个问题提下去,几十双手举起来,回答起来也声音洪亮,积极雀跃;随着年龄的增长,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到了技工教育阶段甚至就没人举手了,即使回答,声音也是低低的,课堂气氛沉闷不堪。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生在低年级和中年级时,课堂表现很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也非常踊跃;但到了高年级,课堂上却存在着大多数学生不举手发言的现象,其余学生的发言也是勉强的,课堂上没有了往日低年级和中年级时的那种活跃气氛。那么,如何改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学生回答错了是常有的事,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少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往往会直接换其他学生来回答。我认为面对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换人回答。一、尊重学生,要从心开始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低年级时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到了高年级以后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就少了。调查原因,不少学生都说怕答不好被其他同学笑话。之所以会这样,  相似文献   

10.
“举手效应”。有这么一件事: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学生乙学习成绩较好,他俩聘请的是同一位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知道学生甲成绩差,就在每次辅导结束时叮嘱他:“在课堂上要积极一点,要多举手。”学生甲遵从了教师的叮嘱。过去,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他根本不敢举手,任课教师也就很少提问他。后来,教师发现他举手的次数多了,也就格外关注起他来,并渐渐喜欢上了他。学生乙则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过去常常举手回答问题,当他看到学生甲也经常举手时,心里既不屑又有些嫉妒,于是倒不举手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甲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学生乙的学习成…  相似文献   

11.
宋永红 《考试周刊》2007,(11):67-69
稍微留心一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你会发现一种普遍现象:低年级学生表达欲望很强烈,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甚至“接下茬儿”;然而,等他们到了高年级,表达的欲望逐渐降低,课堂气氛逐渐沉闷,只有被老师点名才肯站起来,更不用说主动当众提问了。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习惯于接受和被灌输。从争相表达到三缄其口,其间曾经遭受过多少挫折和批评,只有他们自己感受最深。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高,一个问题提下去,几十只手举起来,回答起来也声音响亮从容镇定。而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初三以后,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到了高中甚至就没人举手了,即使回答,声音也低低的,全没有初中那神采飞扬的自信与活力。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差异,只是形式主义地要求学生当堂发言,非但得不到相应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低年级学生上课时喜欢比举手快,不愿意有太多的思考,因为他们怕举手迟了,发言的机会就抢不到了,同学们普遍缺少静心思考的意识;中高年级学生则更多地依赖《课课通》,导致许多回答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思考,缺少潜心思考的能力。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谈几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教学中学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现象而进行的阐述。从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危害(影响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和学生不举手原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良心理因素,教师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举手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精心设计问题,客观评价问题,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姚晋婷 《陕西教育》2009,(12):53-53
学生进入初中,总会出现与小学不同的心理差异和行为表现。如:在小学,课堂上学生都踊跃举手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进入初中,学生却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只能由老师“点兵”。这种学生不举手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理解意愿,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课堂学生不举手,老师该咋办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要求班主任有新的工作思路与之相适应,以推进新课改的实施。一、建立积极的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为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的一些工作,以建立积极的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是具备自主学习的可能和必要,但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班主任应该创建一种具有情绪安…  相似文献   

17.
许多做教育工作的同事都反映学生越大,上课越是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大多数教师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一是孩子长大了,害羞;二是认为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增加了,愿意自己独立钻研。但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把课堂上的问题困惑留在心中,直到下课才能主动去寻找答案。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及时提出他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很多小学老师都有体会,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每当遇到一些思考性问题,总是很少有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老师只得选择几位熟悉的学生或是自己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会遇到以下种种情况:提问话音未落,便有不少学生抢着回答;有时候没有发现某学生举手而叫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举手的学生就会不高兴;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举手”是最常规的师生交流的“信号”。但一线老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举手寥寥,越往高年级越是这样。老师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但要真正解决举手这件“顽固的烦心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去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鼓励手段,用了很多激励办法,制定了很多奖励措施,但最终都以“无解”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