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0,(11):8-9
<正>"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是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由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党委、市科委、市科协联合主办,是世博公众参与馆的重要展项,旨在引领普通参观者既看热闹,更能看出世博会的科技"门道",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市民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陈灏珠 《科学生活》2010,(11):14-15
7月6日下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医院陈灏珠教授应邀做客世博会公众参与馆"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为世博参观者献上了一场精彩的科普报告。以下即为陈灏珠院士的演讲笔录。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开展我院的科普工作,院科普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科普办)继2004年科技周期间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北京公众科学日”后,于2005年科技周期间又举办了“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大型公益科普活动。这次活动的特点如下:(1)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在本次活动中,我院有60个研究所向社会公众开放,21名院士亲临现场,100余名科学家现场讲解,500余名工作人员和300余名科普志愿者参与,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公众近12万人次。集中展示了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创新成就,让社会公众和青少年走进研究所,走近科学,了解和亲身感受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4,(12):90-91
虹口科普新干线活动由虹口区科委、科协主办,充分利用上海市科普场馆与科普教育基地拥有的“科普知识密集”、“紧跟科技前沿动态”、“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和“互动学习”的独特资源,以培养公众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意识为重点,结合公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激发公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以科普为内涵,以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为载体,融合科普教育与寓教于乐为一体,使参与公众充分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真要说“科学远离了公众”,反驳的理由不会少:一场场科普讲座、一本本科普书刊、一次次社区科普活动似乎都能证明,科学就在公众身边。但另一幅图景不容回避:讲台上的科学家照本宣科,听众或一脸迷茫或昏昏欲睡……科普怎么才能让人打起精神?  相似文献   

6.
公众理解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科学家被公众了解的程度。由于科学家在学术,科学知识和公众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他们在科普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就是当代科学普及界的明星,他的科普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影响巨大。他也因此被青少年所崇拜,他被选为最聪明的人,同时被誉为“科学先生”,就连他的穿着——高领毛衣、夹克衫,也在美国青少年中风靡一时。可见科学家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中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同一般。在我国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是怎样的?他们了解科学家吗?为此我们做了下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英国非政府机构科普工作中的理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的科普工作中,非政府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科普工作,它们不仅做了大量的具体实践工作,还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思想,其工作中就包含有一些深刻的理论。本文通过分析“公众理解科学”报告以及非政府机构所做的两个相关调查,说明:目前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工作主要是以这样一个理论为基础而开展的,即:这项工作首先需要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4):316-316
本刊讯 《院士科普书系》首发式于 2 0 0 0年 6月 4日在京举行。江泽民总书记为《院士科普书系》撰写了序言“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指出“科教兴国 ,全社会都要参与 ,科学家和教育家更应奋勇当先 ,在全社会带头弘扬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 ,倡导科学方法 ,普及科学知识。科教兴国也要抓好基本建设。编辑出版高质量的科普图书 ,就是一项基本建设 ,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是很有意义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首发式上讲话指出 ,《院士科普书系》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科普工程 ,需要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支持 ,不断提高其水平与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I0004-I0005
科技日报沈阳5月18日电“科普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在’公众科学日’、’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开放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还要常年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举办公众关心的各类讲座,引导广大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了解科学前沿知识,为公众答疑释惑。”中国科学院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上,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包信和表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美国"公众理解科学"活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俊  史玉民  徐飞 《中国科技论坛》2007,281(2):105-110,144
本文从公众理解科学的内涵演变、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对20世纪美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美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对我国当前科普理论研究与公众科技素质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柏坤  贾宝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740-1748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基于科学传播“对话模型”,提出科普实践的“一体两翼”理念,并结合“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的科普实践,分析了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专家群体在参与不同平台科普实践的成效和经验,总结了“一体两翼”理念在指导和推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以高质量科普产品引领科普实践进而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科普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越发广泛、深入、频繁和紧密,在科普领域也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等新提法和新理念.文章综述了科普在国内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科学传播与科普的争论中,作者建议中国科普在国际交流中应直接使用"Kepu"一词取代其它译文,并进一步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下提出新时代科普内涵及科普外延拓展应体现的价值要求,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普,实现科普的价值与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3.
钱雪元 《科协论坛》2004,19(12):42-42
在欧美发达国家,随着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逐渐深入展开,公众与科学互动的趋势正在加强。通常,科学是研究人员和科普工作者向社会的传播,但现在从社会向研究人员的传播要求日益增长。它反映了“公众”需要“理解科学”的逆向趋势——“科学”需要“理解”公众。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1,(10):90-91
浦东科普网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协主办,借助三维虚拟技术和动漫技术,创新科普传播与互动方式,改变公众参与科普模式,向市民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推动公众从“学科普”到“玩科普”的转变,突出浦东特色“中医药科普”,贴近公众日常生活,打造上海市浦东新区永不落幕的科技节。  相似文献   

15.
陶思敏 《科技通报》2022,(6):115-120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突出科学精神引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科普场馆在展现科技创新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展现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思维。本文通过馆校结合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意义,弘扬科学家精神需校内外的有效衔接,科学家精神在馆校结合中的探索与实践三方面,阐发用场馆资源构建高质量传播科学家精神,打造科学课程突出科学探究砥砺科学家精神,跨界科普打造数字化平台共筑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0,(7):93-93
<正>携手科技,快乐世博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科普素养,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在今年暑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科普主题活动。1."世博环保小卫士"活动。倡导节能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在活动中锻炼青少年的生活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家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程度的重视越来越高,从而也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科普工作相对于科学研究还很滞后。随着我国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势在必行。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国科学院,有义务和责任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科普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路甬祥院长在2004年院工作会议上对我院科普工作的开展特别提出“建立新型的科学与公众的关系,从公众被动接受科学知识转向科学家与公众交流互动,使公众对科技发展有更多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8.
<正>世博会是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览会。前两期《小诺贝尔》介绍了历届世博会上的最酷科技,读者们一定很想知道今年上海世博的科技亮点在什么地方吧?  相似文献   

19.
《科协论坛》2006,21(7):9-9
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承办的“2006北京科普论坛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研讨会”将于2006年7月11日-12日在痃科技活动中心举报,论坛主题为“公众科学素质的建设与科学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周洁 《今日科苑》2023,(7):33-45
数字化时代对公众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科学普及有助于达到这些要求,因而数字化时代促使地方科协的科普工作步入新台阶。在微观层面对科普需求和供给特征进行细致分析是做好科普工作的重要前提。论文以北京市科协为例,阐述数字化时代地方科协如何做好科普工作。根据对北京市科协“科协频道”项目视频和推文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科普作品的效果明显受到公众偏好的影响,与居民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和社会热点及科技前沿相关的科普作品更容易被关注,此外,近些年,科普作品受到自媒体等媒介冲击,受经费限制,科普人才不足,数字科普与传统科普脱节。着眼于未来,地方科协应密切联系科技社团和高校,持续打造科普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公共科技文化场馆的作用,注重科学方法宣传,提高科普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