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某小学三年级期中语文考试,同桌的两个同学都做错了同一道六分题,且错误内容、方式完全一样。任课老师对两人的相同错题毫不含糊地采取了加倍扣分的处罚方法。试卷发下后,一学生得分:98-6×2=86;另一学生得分:85-6×2=73。在这位老师看来,学生考试中,同桌同学发生此类情况,显然属于作弊所致。不管两人责任大小,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两人的“作弊”题均加倍扣分、“各打五十大板”,有利于遏制、防范、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据了解,此类情况,这种认识,在一些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考试中,在少数任课教师中,并非…  相似文献   

2.
场景一:有位教师在教学"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综合练习课"时,学生中对"185-98,457 99,630÷42"这几题出现了不同解法。 第一题:生1:185-98=185-100 2=87 生2:185-98=185-85-13=100-13=87 第二题:生1:457 99=457 100-1=556 生2:457 99=457 43 56=500 56=556 第三题:生1:630÷42=630÷7÷6=90÷6=15 生2:630÷42=630÷21÷2=30÷2=15 教师评讲:生1这种解法是按照书上介绍的方 法做的,是对的。生2这种方法和书上解题要求不 同,不简便。 反思: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会用 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你认为简便的解题思路在  相似文献   

3.
例2"老师2人、同学43人一起去看电影,老师和同学一共去了多少人?"是第一次出现的完整的应用题,可采取"以旧引新,分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以旧引新.教师让学生口算一组10以内的加法式题.然后,进行如下两组题型的视算练习:30+6;52+7.在概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之后,教师通过设问:"如果一位数加两位数,又该怎么算?"顺利地导入新课.二、分层讲授.出示例2,读题后,分以下四个层次组织教学过程,理解题意.1、弄清题意与结构.教师提问:"去看电影的老师有几人?同学有几人?题目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  相似文献   

4.
笑画笑话     
作弊安娜和托利是同桌,两人考试经常作弊。一次考试,由于老师监考很严,无法作弊。考完后,安娜说:“今天我糟糕透了,交了白卷。”托利说:“我和你一样,也交了白卷。”安娜叫道:“那糟了,老师又要说我偷看你的试卷了。”评价老师:你对拿破仑这人怎么评价? 学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生考试作弊在一些学校已成公害。考试时看书、抄卷、带夹带、传纸条,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形形色色。一次学期考试,某校有一个班的学生分组行动,集体作弊,还美其名曰:作弊要讲究“群体”效益。 学生考试作弊为什么愈演愈烈?“平时不烧香,临时碰运气”这种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是学生作弊的心理基础.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没有看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把知识技能学到手,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平时学习马虎敷衍,却企图在临考时轻而易举地获取高分,只有作弊一条路。有的学生认为“眼下作弊司空见惯,”大家都这样,“法不责众”,一旦作弊被发现,大不了扣分而已;有的则认为,  相似文献   

6.
在“国王下象棋”的数学趣味题中,计算高次方幂264的方法是设x=264,通过取对数有lgx=64lg2,再利用对数计算.可见,取对数可使计算方便.那么,取对数到底在哪些方面能给运算带来什么好处,什么时候可以取对数呢?下面举例说明.一、估算例1某同学做了10道选择题,每道题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正确,他每道题都随意地从中选了一个答案,记该同学至少答对9道题的概率为p,则下列数据中与p最接近的是()(A)3×10-4(B)3×10-5(C)3×10-6(D)3×10-7解由题意,p=C190419431 C11004110.设x=410,取对数有lgx=10lg4=20lg2≈20×0.301≈6,则x≈106,故p≈3×10-…  相似文献   

7.
下面是六年级下学期一节复习课的片段: 师: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生:(a+b)c=ac+bc. 师:计算下面几道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3.52×1.7+1.7×6.48 (2)15.26×7.3-5.26×7.3 (3)89×101-89 (4)18×(1/2+4/9) (5)(48+64)÷16 (6)18÷(1/2+9/10) 第(1)~(4)题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正确.第(5)题,全班45人中,有35人计算如下:(48+64)÷16=48÷16+64÷16=3+4=7.第(6)题,有30人是这样计算的:18÷(1/2+9/10)=18÷1/2+18÷9/10=36+20=56.  相似文献   

8.
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然存在。最近,笔者对某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每年占学校对学生总处分的43%。一、作弊心理及表现1、侥幸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蒙混过关。主要表现为“上次考试自己没有被抓着;考试顺利通过,这次也会”、“一个班级这么多人,就那么两个监考教师,怎么会抓着我?”等。2、虚荣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在同学面前不丢脸”、“保持在班级中的地位”、“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家里穷,父母又对我太好,考不好对不…  相似文献   

9.
正这一天我讲的是乘法分配律,当讲完例题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做书中的简便运算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25×12=?学生埋头练习,我巡视大部分学生的练习情况,完成后我拿其中两位同学做的给大家看。25×12 25×12=25×(10+2)=25×(4+8)=25×10+25×2=25×4+25×8=250+50=100+200=300=300我说:这两位同学算对了,两种算法都可以,你们是这样算的吗?是的请举手。学生们说:是!(学生纷纷举手自  相似文献   

10.
轻松30秒     
哈里先生看到他儿子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单,决定到学校去见见老师,问一下原因。老师对他说:“您儿子考试作弊,他的答卷与他同桌的极其相似。”“是吗?”哈里先生应声道,“难道不会是那个同桌抄了我儿子的试卷吗?”“不,先生。考题共有十题,前九题,两人的答案,包括所有的演算过程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第十题的下面,那个同桌写着:‘我不知道’,而您的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 ·轻松30秒·猴子变人“妈妈,人真的是从猴子变来的吗?”“是的。”“哦,怪不得猴子越来越少了。” …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举行的月考中,我偶然看到两道相似的题,但仔细思考它们的解决方法却有区别.两道题如下: 方案一 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 方案二 团体10人以上(包括10人)每人100元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书下册第15页第10题. 旅行社推出红旗渠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按两种方案分别购买: ①150×6+60×4=1140(元),(6+4)×100=1000(元),1140元> 1000元.答:买团体票合算. ②150×4+60×6=960(元),(4+6)× 100=1000(元),1000元>960元.答:成人儿童分着买合算.  相似文献   

12.
我县一次考试中,有一道这样的文字题:401同178与139的差相乘,积是多少?不少学生的解答是:178-139=39,401×39=15639.答:积是15639.在阅卷时,一部分老师认为,文字题一定要列  相似文献   

13.
脑筋急转弯     
1.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 2.一次考试中,一对同桌交了一模一样的试卷,但老师认为他们肯定没有作弊,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陈富 《考试研究》2014,(2):73-82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实演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西部某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状、成因及行为发生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普遍性,作弊行为已经进入到一些学生的基本价值体系,形成一种"作弊文化";(2)来自城乡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层面"、"管理制度层面"、"作弊原因"等方面有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上有显著差异;(5)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6)作弊方式多样,并带有明显的时代技术特征;(7)学生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有不同的倾向、攀比心理的影响、考试试题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管理过程的松懈、考试与评价方面的不合理性、教师监考的松懈等是促成学生作弊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指出作弊现状、分析作弊成因及其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作弊或尽量减少作弊的干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作弊     
最近看到一道语病题,其中有一句是关于考试作弊的,说“当前学生考试作弊并不鲜见”,意思是考试作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此言甚是。这两年的高考,已在考场内使用了手机屏蔽仪,效果自然  相似文献   

16.
一次物理课,我拿着试卷走进教室,习惯性地表扬起这次考试进步快的同学.我打开××的试卷,郑重地对全班同学说:"这次考试进步最快的是××同学,他的试卷字迹工整,还得了60分."说着我把试卷递给了他.同学们一个个都朝他投去羡慕的眼光.这60分对他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以前写字总是歪歪斜斜,卷面也脏兮兮的,考试也从来没及格过.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绝对的作用罗德先生看到儿子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单,非常生气,决定去见见他的老师。老师平静地说:“你儿子的答卷与他的同桌非常相似。”“哦!”父亲应声道,“难道不可能是那个同桌抄我儿子的试卷吗?”“不,先生。试卷共有十题。前几题,两人的答案,包括一切演算过程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第十题的问题下面,那个同桌写着:‘我不知道。’而你的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轻松一刻·上学“喂,托托,你愿意上学吗?”“愿意,不上学就没有假期了。”·轻松一刻·两个同学两个同学穿过树林的时候,一只熊向他们奔去。一个拔腿就跑,爬上树躲起来。…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不少学校的常规管理流行着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并佐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强制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走路不规范扣分,在教室内讲话扣分,不佩戴少先队标志扣分"……事凡与学生相关的言行举止都冠以扣分的头衔.于是,在校园内便出现了另类现象:学生在校园内说话、行走、做事小心翼翼,甚至变得沉默寡言了,生怕惹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听了本校杨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练习巩固阶段, 杨老师设计了一组题:2/5= 6/( ),3/9=( )/3,12/24=( )/( ), 学生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特点。生A说:"前两题告诉我们分子或分母,只要填上分母或分子,第三题既要填分子,还要填分母。" 生B说;"前两题答案惟一,第三题答案很多。"接着,指名口答第①、②题,并说出填写的依据,学生回答干净利落。在练习第③题时,出现了下面精彩的片断:  相似文献   

20.
近一时期,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抄袭发展到"枪手"替考,甚至利用高科技作弊等,违背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文针对学生具有"现代特色"的考试作弊现象,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一些具体作弊形式,提出了刹住考试作弊歪风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