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初中美术课程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操.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美术课已经由以往单一的内容变成了多元化的内容,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充分地发挥美术能够陶冶情感的功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文将针对中学美术审美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提倡素养教育的时代,对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和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但在目前的美术课堂中,学生体验流于形式,缺少美术感觉;表达过于牵强,缺少生机构想;美术语言陌生,缺少生动个性。这种状态限制了学生的创意思维,更阻碍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主题化活动研究,用多元学习,提升思考能力;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通过美术交往,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采取现场体验、认识社会和感悟生活等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训练,这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主题化美术活动的研究,让学生深入体验并理解美术语言;让学生从简单评价走向审美判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表达;让学生从文化理解走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刘雅静 《天津教育》2023,(9):128-130
<正>现如今,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取代,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实施下,艺术教育重新受到重视。美术是一门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能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必须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识图素养、培养审美素养、培养艺术表现素养四个方面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高中老师应采取有效手段开展美术教学,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简单论述了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和作用,随后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培养战略,旨在通过高中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是全面育人目标的集中呈现,也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美术核心素养是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切入点。在核心素养指引下,为充分做好美术教育,需要依据美术学科特征,为学生创设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认知等良好学习场景,通过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聚焦核心素养要求,积极重构美术教育体系,已成为全面育人导向下开展美术教育的现实课题。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谌晓撰写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领导力》一书通过七个部分的全面论述,详细汇总了美术教育的相关规律,并从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原则、教育前景与教学案例等多个维度,系统化建构了全新育人导向下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进行改革创新,在新课程改革制度下,美术教学由传统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向为鉴赏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思维。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所以美术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成为提高人才综合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培养内容。此背景下浅要分析美术鉴赏与学生艺术思维模式的具体策略,希冀促进学生艺术思维得到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85):153-154
随着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艺术感受和文化素养为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车闺妹 《成才之路》2013,(23):47-47
美术教育受功利思潮的影响,学生的发展不够全面。因此,需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素养,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美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创造性的人才,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其创造才能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从观察与感知、思维与记忆、想象联想与创作等方面论述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孟晓瑜 《学苑教育》2023,(12):87-88+91
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核心要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深入开展美育成为各级教育中的重点关注项目,也成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实高中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都尚存不足。因此,发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新观念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打开通向美术鉴赏新世界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设计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设计教育在美术教育乃至对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中究竟应该扮演何许角色,可以借鉴瓦萨里和赫伯特·西蒙对设计的界定,将设计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一方面使传统美术教学从重"模仿"的僵化模式中一变为灵活、生动而趣味盎然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又将创意表现能力与思维运动能力的培养作为其目的。从而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凸显出中小学设计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发现美、感悟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美”的心态在生活世界中感知、欣赏、创作“美”,这是值得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自然科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理念与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各种创新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素质培养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绚丽多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美术教育或者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情景。湘西中学美术教学应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把湘西中学美术教学与苗族服饰艺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此强调本土文化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作用,实现素质教育及中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本调查研究选取了闵行三中和南洋中学,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影视艺术和音乐最受学生欢迎;上海高中生普遍在幼年受过艺术培训,但坚持到现在的不多;艺术课能缓解学生沉重的高考压力。通过实验教学,对高中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并提出了对高中艺术教材的设想和对艺术教师素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刍议速写     
当前美术院校在多元化的教学与创作环境中 ,应大力加强学生的速写训练 ,它是提高绘画基本功和创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等专科美术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 ,而不是培养专业画家。因此 ,必须走出误区 ,从各学科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思维能力 ,加强“师范性”教育课程 ,针对中小学校美术实际调整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题画诗欣赏在国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术教育中,对绘画整体精神的获取和综合认识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在中国画教学中,对题画诗的赏析,可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正确的中国画审美知识结构,是面向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高师美术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人才的需要。因此,高师美术教育题画诗欣赏课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能力,文化修养,审美素质,创造能力,以及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级各类人才是当今教育的宗旨.本文从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学生自身因素三方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职业中学美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同于其他美术院校,学生生源底线较低,学生之间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专业素质相差甚远。有相当多的学生对素描绘画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针对学生基础水平不同的现状,采取分别"分别辅导"的方法,可以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艺术学习的机会,使教学要点能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