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按理,对历史文献上出现的古今词语都应该收录。但由于这部词典出于多人之手,词语漏收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前人多有讨论。本文主要根据两部大型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对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的古语词漏收和义项漏收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语言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社会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武器,是信息系统的载体。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时刻离不开语言。 方言志在地方志中是体现地方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志帮助了解本地方言的面貌、特征、渊源、演变。 郴州方言志分郴州地区汉语概况、郴州地区汉语语音、郴州地区汉语词汇、郴州地区汉语语法。  相似文献   

3.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声乐艺术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各民族的不同语言特征,便产生了不同声乐风格色彩.汉语是主要语言,但是由于汉语分布广泛,在各地域中形成一系列地方变体- -方言.而民族声乐作品中有许多用各地方言演唱的作品,这就给语言的表达增加了难度,而各个民族、各个地域、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也都应相互融合使民族声乐散发出更多样化得特点.  相似文献   

4.
方言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从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到现代语言学一脉相传的,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上的一个应用。搞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方言分化演变的历史,弄清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对靖远方言里的一些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提供了甘肃汉语方言在这方面的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之《金瓶梅词话》词语释义存在不少疏漏之处,如“丁八”、“放水”、“水客”、“垫发”、“卖串儿”、“三不知”、“死声活气”、“激犯”。《汉语大词典》在释这些词时,多就某一例为据,或未紧扣词素究源索解,或就句释词未能照应上下文意,或忽视了方言俗语的特殊意义,存在许多未确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方言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据古籍记载,周朝有“輶轩之使”从事方言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先秦典籍中也保留下了许多方言材料,如《孟子》中就记录了一些方言词。当然最具有标志性的方言著作是西汉末扬雄的《方言》一书,此书奠定了汉语方言学的基础,标志着汉语方言学的建立,从此汉语方言研究就渐渐进入了自觉时代,绵绵不绝一直到现在。随着新中国组织的大规模的方言调查,搞清了全国方言的基本情况,也促进了汉语方言的研究,使得方言研究成为了汉语研究的一个重镇,有专发方言研究著述的《方言》杂志,近年来又出…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20,(2):31-34
章炳麟先生的《新方言》全书分为《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释器》《释天》《释地》《释植物》《释动物》《音表》十一篇,收集了800多条各地方俗词语,以古语证今语,以古语通今语,以各地方言比较互证,语料丰富,书证确凿。其中有15处为"惠潮嘉应之客籍谓(谓之、曰)"的释语,章氏对惠潮嘉应相关的客家方言词语进行分析,有标示读音或说明音变的,有词语溯源,亦有词义解释等。此外,附《岭外三州语》一篇,章炳麟先生对惠州、嘉应和潮州(含丰顺)三地的60多条客家话词语的来源进行考释。对《新方言》中的"惠潮嘉应之客籍谓(曰)"15条释语进行分析和探究,梳理嘉应客家话与其他方言间的关系,挖掘部分客家话词语的来源,为考释客方言本字、准确释义提供了依据。还对《岭外三州语》所释部分嘉应客家方言词语进行探析,追溯其命名的理据,找到其与古语词的联系,辨析嘉应客家话词语与惠潮(含丰顺)客家话词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释《两拍》中有特殊意义或特殊用法以及为辞书所未收的词语二十余条,必要时证以现代方言。可供研读是书及编纂辞书、研究汉语史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9.
夏先忠 《现代语文》2007,(11):79-80
引言 怀化方言是指通行于现在湖南怀化市鹤城区和中方县的地方话--怀化话.关于怀化方言较为准确的归属,最早见于己于1956年至此1960年由湖南师范学院(现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承担的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整理出的《湖南省方言普查总结报告》,《报告》认为怀化方言属于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方言是汉语中保留古汉语成分比较多的一种重要方言。因此,对闽南方言词语的用字的考证,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有助于对闽南方言的源流作更深入的研究,而且对汉语史及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研究也有促进作用。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研究室主编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下简称《词典》)的问世,为闽南方言考本字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词典》的编者根据古今语音的演变规律以及音准义对的原则,考求出了一大批音义相符的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文》2007,(2):114-114
一、山东方言的归属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们互相交际的重要工具,人们利用语言交流思想达到互相理解。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汉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特别是南方,方言语音分歧很大,过一重山,隔一条河,说话就不一样,这种方言分歧给人民日常相互交往方面带来许多困难,引起误会,闹了不少笑话。诸如,一斤命(面)两块情(钱)小姨(椅)子怎么骂(卖)?有的还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很大损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际范围  相似文献   

13.
《歧路灯》作为研究18世纪中原一带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料,河南大学张生汉先生对书中的方言词语多有研究,但张先生的某些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摘出十余条小说中的方言词语并以今音、今义分析之,不仅是对《〈歧路灯〉词语汇释》的补充,也有益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活的吴方言(主要是宁波方言)和文献中的吴方言材料为依据,对《汉语大字典》不曾收录的若干吴方言词义进行抉发、诠释、举证。这样做,既便于弄清这些方言词语的源流,又可以补苴《汉语大字典》义项方面的缺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活的、具有代表性的方言材料,采用从分不从合的原则,通过比较研究归纳出一个"最小公倍数",作为现代汉语方言的共同音系,以反映现今方言的音类分合。汉语方言共同音系的构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切韵》音类为基础,系统地去除现代汉语方言没有的音类和特征,重新整理音系的分类,使之与现代汉语方言音类相一致;二是立足现代方言,通过比较进行回溯式归纳和构建。罗杰瑞《汉语方言通音》采用第一种方法,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理论上,两种方法应该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本文比较《通音》与我们构拟的共同音系,分析不同途径构拟的音系的异同,并对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词典》和《字典》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型最具权威性的词(字)典。其学术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但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方言词特别是吴方言词的收列和释义方面,还是一个弱项。究其原因,这两部大型词书的编纂者大多数不是操吴音者,他们对吴方言有着很大的隔膜,缺乏感性上的认识。由于过去对吴方言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在这方面缺乏可资借鉴的学术成果,并且因此而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方言学的传统、现代化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学始于扬雄《方言》,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传统方言学经历的年代最长,长达近2000年,其特点是从文献研究方言,其主要目的是为解释经典服务。现代语言学时期也已有80来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将从西方输入的现代方言学与中国传统音韵学相结合,而两者的结合是非常成功的。目前汉语方言学正在进入社会语言学的新阶段,社会语言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从欧美引进的,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在许多方面大不相同,所以中国的社会语言学应该自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说他“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方言》是《输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的简称,是我国第一部综合各地异名的汉语古代方言词典,它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汉语史、汉语方言史、汉语词汇史、汉语音韵史丰富的资料,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9.
《昆明话音档》审稿会在我校召开由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各地方言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因此,建立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以保存现代汉语的主要方言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也是中国语言学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建立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列为九五重点项目,国家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哲学思想的基本方面,直接来源于老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而吕书的最高哲学范畴则是“一”或“太一”。它是宇宙未分判时的早期状态,以“混混沌沌”为特征,“一也者(原作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圜道》) 由于“太一”或“道”中包含着变易的因素,此种变易的因素发而为形态则是两仪,故曰“太一出两仪”。(《大乐》)两仪即天地。天地之中又有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故曰:“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