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回归生活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与争议焦点。在厘清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基础上透视教育实践中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从而试图从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几个方面找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既是现实的呼唤,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此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以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三个方面。关注学术界对这一命题发出的不同声音,探究理论研究中分歧产生的根源,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人们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可以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是近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热点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中国教育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的深入研究,我国教育学界日益关注教育与生活世界、教学与生活关系的问题研究。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这样几点:关于生活世界的界定;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要不要回归生活世界;怎样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娄雨 《中国教师》2011,(22):29-33
现象学意义上的生活世界是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前科学的直观经验世界。生活世界现象学提出重新思考科学的意义基础,以及重新反省科学的客观性与可靠性的来源及其限度的问题。生活世界是各门科学的源头,在这里也生长着教育意义的根。生活世界和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出离和回归。在教育界被长期讨论的"教育是否应该回归生活世界"这个问题,并没有抵及教育与生活世界关系的核心。关照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首先需要教育研究者跳出"回归生活世界"这个简单命题,对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有充分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直观出发考察和建立教育的意义世界。关照生活世界的教育实践需要在知识方面加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史与思想史的学习,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健全的科学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7.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8.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给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但由于"生活世界"的意蕴上还存在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一命题在当下的学术研究场域仍处于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因此,教育研究要追本溯源,就必须究问诸如"什么是生活世界、教育能不能回归生活世界、教育与生活世界应当呈现怎样的关系"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教育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是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议题.站在教育的视野来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必须按照教育学的方法,探讨生活与活动、教育活动与教育生活、教育生活与非教育生活的关系,让教育回归生活,追求教育的幸福和生活的完整.  相似文献   

13.
于光 《教育评论》2014,(1):87-89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人的生活世界,从而造成教育实效性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文章从关注社会生活与关心个人生活、关心国家发展与观照个人发展、注重政治素养培养与重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注现代文化与尊重传统思想四个方面,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视阈。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生活"关系理论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生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卢梭的"自然生活教育"、斯宾塞的"科学生活教育"、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从不同的方面论速了教育争生活的关系.当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正是教育者在继承这些伟大教育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教育发展对教育和生活关系再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教育世界等词语经常出现在教育问题的讨论中,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提出了各种看法,如“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等,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关注学生生活的作用,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要求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前经验的世界。教学理论正呈现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为代表的研究范式转型。教育理论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审视,教学生活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以及教学生活范式独有的思维方式,分别构成了这一转型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世界理论被教育研究者移植到了教育领域,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流行的教育信条。然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不仅在逻辑上表现为命题陈述的模糊不清、命题推理的漏洞百出,而且在教育实践上表现为有效性的缺失,即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却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面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所带来的理论困惑与现实中的教育危机,教育研究者需要划清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边界,重构教育生活,显现教育世界的真实图景,还原一个真实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动摇了人们对单靠科学知识就能创造出繁荣有序的世界这一信心。二战后,学界把研究重心转入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也成为教育领域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的召唤——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终身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背景与原因一次性教育的缺陷,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是提出并实施终身教育并使之回归生活世界的原因。终身教育是一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人们不禁要问,终身教育为什么要回归生活世界?这是由终身教育与生活世界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的。生活世界是一个被教育遗忘的角落。随着学校教育从社会生产活动中独立出来以后,教育就逐渐与人们的生活相脱离。20世纪科学、技术、知识的滥觞,加剧了人们对物质、技术的崇拜,教育在“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支配下,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