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活世界"这个理论概念在近几年各种学科建设中备受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就是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逐渐脱节。生活世界理论是从马克思的视角提出的。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历史性突破,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于光 《教育评论》2014,(1):87-89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人的生活世界,从而造成教育实效性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文章从关注社会生活与关心个人生活、关心国家发展与观照个人发展、注重政治素养培养与重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注现代文化与尊重传统思想四个方面,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视阈。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5.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的,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人的生成性,要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关注生命.  相似文献   

6.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涉及五个方面的原因。研究论题主要包括生活世界的界定、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以及怎样回归生活世界等几方面。然而,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给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但由于"生活世界"的意蕴上还存在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一命题在当下的学术研究场域仍处于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因此,教育研究要追本溯源,就必须究问诸如"什么是生活世界、教育能不能回归生活世界、教育与生活世界应当呈现怎样的关系"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世界理论被教育研究者移植到了教育领域,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流行的教育信条。然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不仅在逻辑上表现为命题陈述的模糊不清、命题推理的漏洞百出,而且在教育实践上表现为有效性的缺失,即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却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面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所带来的理论困惑与现实中的教育危机,教育研究者需要划清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边界,重构教育生活,显现教育世界的真实图景,还原一个真实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9.
教育回归生活已成为对教育的要求,但当前教育语境中"生活世界"的模糊状态以及教学实践中"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的简单归一,使得教育并没有向"生活世界"回归,甚至有进一步脱离的倾向。对"生活世界"基本精神的溯源与反思,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意义。同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艰难而又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避免虚假的回归,并应认识到教育在此过程中无法自我拯救,只有认识到这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有可能,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畅想。  相似文献   

10.
娄雨 《中国教师》2011,(22):29-33
现象学意义上的生活世界是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前科学的直观经验世界。生活世界现象学提出重新思考科学的意义基础,以及重新反省科学的客观性与可靠性的来源及其限度的问题。生活世界是各门科学的源头,在这里也生长着教育意义的根。生活世界和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出离和回归。在教育界被长期讨论的"教育是否应该回归生活世界"这个问题,并没有抵及教育与生活世界关系的核心。关照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首先需要教育研究者跳出"回归生活世界"这个简单命题,对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有充分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直观出发考察和建立教育的意义世界。关照生活世界的教育实践需要在知识方面加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史与思想史的学习,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健全的科学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叙事或称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它因关注日常教育实践和经验的意义,贴近教师生活而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教育叙事兴起的原因、特点、意义等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功能。因此,如何上好该门课程就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教学的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心",而荣辱观的内在心理机制是该课程教学的心理基础,因此应从荣辱观的心理机制角度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透视教育现象学——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及其运动给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研究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它所开拓的研究领域以及它带来的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它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育研究。教育现象学以具体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赋予生命体验以本体论地位;它努力克服传统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客观认识论,突出一种实践的认识论,即强调教育及其研究不可脱离情感意向、他人意识以及对践行的追求;在方法论上,它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直接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理论的新颖性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4.
教育回归生活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与争议焦点。在厘清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基础上透视教育实践中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从而试图从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几个方面找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既是现实的呼唤,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发展创新,需要从多方面获得合力与张力。而德育发展张力需要从传承与革新、主体与客体、道德与法制、道德与生活、道德与政治、道德与世界文明等方面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而且是超越生存的生活方式。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自身与其他生物在生存方式上的差异,进而确立人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通过生产劳动的社会性逐步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在社会评价体系的"扬"和"弃"中确立了人的生活方向,给人的生活方式赋予了特定意义。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集体式的生产劳动正在向着分散性和自主性的生产劳动演变,人的社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人们的德性养成所需的社会基础受到冲击。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功利倾向的学校智育的推行,使生活德育不断虚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必须重塑生活德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中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也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近年来,芬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在政府的重视、“均衡、平等”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特色教法、家长的择校观念等方面都十分突出,给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同时,这也对中国深化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课堂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不是仅仅使人去认识一个事实世界,它的更为重要的职能是指引人们进入意义的世界。德育课堂是一个探索生活意义的课堂。它要使儿童逐渐去理解和体验: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中的我是有价值的,它还要在不断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意义场域。德育课堂是迷人的,这是因为意义世界是充满人性的世界,追寻意义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命的潜能都被激活,各种能量都能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19.
实现教育生活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试色彩更加剧了这一倾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把握正确的原则,将教育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融入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