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翻译活动属于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范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起着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作用,他必须熟悉此种文化,也应该熟悉彼种文化,总之,译者应该具备很强的跨文化素养。本文从译者应该不断提高对文化的自觉性和敏感性,译者应该使自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译者,必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三方面来深入研究译者应该具备的跨文化素养,目的在于使翻译这个跨文化交际活动能顺利并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宣念念 《海外英语》2012,(12):174-175
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涉外导游人员除了要具备出色的语言运用能力外,还应该具备该领域内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中外语言文化差异,把握旅游者的文化心理、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熟练掌握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殊的翻译技巧,才能真正将跨文化语言转换的翻译策略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导游口译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问题不仅是语言问题,翻译过程更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翻译教学不应该仅仅讲授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4.
陆妍 《海外英语》2012,(6):146+173
翻译是衡量语言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它不仅要求有出色的双语能力,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双文化根基。文章以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文化迁移形式中负迁移对翻译过程的消极影响,旨在强化跨文化意识,避免或减少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亮 《考试周刊》2010,(32):99-99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能使得他们利用英语与不同文化国家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际。大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交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涉外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备国际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型人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应该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讨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所必须具备的语言和文化上的认知与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学翻译的主体,译者的能力是决定译文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面临当今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时代要求,译者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翻译能力而言,包含了更多的内容。本文结合霍恩比的交际行为理论,考察译者的能力研究,提出文学译者需具备跨文化能力,并借鉴Byram的跨文化能力理论进一步阐释了文学译者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即深厚的文化知识、开放平等的态度、批判的文化意识和灵活的跨文化交流和认知能力,并提出译者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商务英语的翻译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基础,应该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知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成功有着重要的现实操作意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宗教、风俗、环境和历史四个主要方面对语言造成影响,因此提示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活动时必须认真仔细地辨别这些差异,使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处理,使得国际性的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口译,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合格的译员应该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着口译工作质量,职业口译教学与培训中需要加强对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授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入手,可以比较清楚地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并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目的、任务及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使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环境。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角度入手,分析了汉语和德语由于文化因素产生的差别,阐述了跨文化知识对外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应在基础德语教学阶段导入跨文化内容,在培养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跨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从跨文化的角度审视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潜在优势,当人们处于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或社区甚至是一个新的班级时,他们会加强对自己身份、归属感和责任的反思。反思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行为,其在跨文化互动过程中具有两种社会功能:一是帮助人们确定文化中哪些方面适合自己,以及怎样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适应文化中其他方面;二是帮助人们变得更加善于接受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培养反思能力的设计原则包括:创建以教育目标为目的的反思活动;在活动中创造能够真正激发反思的机会;在呈现文化背景的时候尽量采用小模块;鼓励个人的独立反思,并与其进行沟通;设计“提倡实践并提高适应能力”的技术;人性化的文化交流可使人们更乐于进行反思。作为改变教师和学生教育价值观和行为的一种方式,技术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技术可以把地域文化上的障碍转变成学习和个人成长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社会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和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环境.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入手,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并说明外语教学的重点应尽快从语言系统本身转到语言的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15.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German pedagogical discourse took place within the broader framework of an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of pedagogical concepts and ideas. The trans-cultural nature of these intellectual exchange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the thoughts and writings on female education. Translations of books and essay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transfer of pedagogical knowledg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anner in which educational thought circulated across borders by studying one case in detail. The examination of John Burton’s Lectures on Female Education and Manners (1793), which was published in German in several editions, will place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manner in which educational ideas emerging from a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 are adopted into a different discursive system.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ransfer”, an approach that has proven fruitful in transfer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It refers to key aspects of transfer theory, especially the consideration that ideas do not spread autonomously, but must be carried by intermediaries. Thus, the mechanisms of importing foreign cultural assets and the context of its reception will be at the core of this work.  相似文献   

16.
王媛毅 《海外英语》2011,(9):117-118
非语言交际就是不用言词的交际或用形体语言的交际,由于其文化内含比语言交际隐蔽,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造成大量的文化误解和冲突。为培养学生克服文化差异,较好地理解并接受外族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教师在非语言行为教学活动中需要把握好以下三点:重视本土文化的接受度;平等对待非语言行为本身;改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坚持三十年用英语写作,创作出许多轰动欧美文坛的作品。虽然他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与他的文学创作相比要逊色得多,但仍是他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注意。本文对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作品进行论述和评析,从而指出他在翻译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言的要素之一,词汇的伴随意义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且直接影响着交际结果。本文试从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方面阐述伴随意义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在跨文化交际时,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本文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减少交际障碍,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无论大小,各处的标识牌呈现出以双语标示的趋势。但是,由于对标识语翻译管理的疏忽、译者的水平以及制作标识语牌的部门业务能力的欠缺,标识牌上的翻译有很多失误,这不仅影响了标识牌指示和提供信息的功能,也影响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文章主要是对张掖市甘州区各个公共场所的标识牌上的翻译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并对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同时分析了出现这些错误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阅读作为持续学习的重要方式,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潜力。由于英语是目前主要国际语言,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阅读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塑造他的视野、格局和发展潜力。英语课程中,跨文化阅读训练不应限于准确接收语义的能力,还要重视跨文价值协商的能力。鉴于此,本文重点阐述,大学阶段英语阅读要着重启迪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文精神及相应的批判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同时面向多元语境和面向本土实践,使学生学会协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全球与本土的关系、阅读与实践的关系,使学生避免价值绝对化和虚无化两种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