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个干燥、晴朗的日子里 ,在一个小烧杯中放入大半杯饱和食盐水 ,放置半天后 ,观察到有晶体“爬”上烧杯壁 (但不是均匀地爬满整个烧杯 ,是一排一排的晶体束 ) .放置数日后 ,我们还观察到晶体居然能“爬”出烧杯 .晶体为何能够“上爬”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查阅了相关的书籍 ,进行多次实验观察 .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解释 ,供大家参考 .我们知道 ,食盐水是能够浸润玻璃的 ,液体在接近烧杯壁处向上弯曲 ,从而使杯壁上形成一层高于烧杯中液面的液膜 .由于空气干燥 ,食盐水又是饱和溶液 ,故部分水分蒸发以后 ,杯壁上便马上形成一层晶体膜 .这层晶体膜与杯壁之间距离很小 ,实际上正相当于毛细管 .这样 ,因毛细现象 ,食盐溶液就沿晶膜和杯壁之间的空隙继续上升 ,同时 ,蒸发、结晶过程也在不断进行 .这样 ,晶体就沿杯壁逐渐上升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晶体“上爬”现象 .从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晶体“上爬”的实质实际上是液体“上爬”(即毛细现象 )和蒸发、结晶 .一个奇怪的物理现象@应干华$浙江省缙云中学!浙江缙云321400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国产SPD6×1400六面顶压机上,在高温高压条件下(5.7GPa,1300~1400℃)下,采用籽晶的{100}面作为外延生长面,以金属铌为添加剂,以金属钴为催化剂,使用温度梯度法,进行了Ib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研究.实验室结果表明:触媒中金属铌的添加使得生长的晶体在形貌、颜色、生长速度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适量铌的添加可以生长出优质黄色Ib型金刚石单晶.红外测试结果表明,晶体颜色的改变主要由晶体中的氮杂质含量变化引起的.当过高含量铌添加在触媒中时(6wt.%),金刚石晶体的底面出现十分粗糙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制备目的:帮助学生认识晶体是自然形成的具 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 晶体形态:明矾为三方晶系,复三方偏三角面 体对称式。结晶呈菱面体。(正八面 体)最大的一颗边长3厘米。重28.5 克。胆矾为三斜晶系,三斜轴面对 称式,结晶为小板状体(侧棱柱体) 边长2.7厘米,重16.7克。 制作过程:在洁净的烧杯里,用高于室温12~ 15℃的热水溶解化学纯的胆矾(或 明矾)。制成胆矾(或明矾)的饱和 溶液。  相似文献   

4.
回收铝制备明矾晶体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明矶晶体的制备条件,探究明矾晶体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晶体的生长过程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蛋白质晶体的生长分为成核、生长和停止三个阶段.对蛋白质的结晶条件进行筛选、种晶可获得晶核.通过改变蛋白质本身来获得单晶的方法有:截短、修饰、共晶和寻找同源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晶条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要制备一块有规则的大晶体硫酸铜,首先要制备硫酸铜晶种。其方法是:用蒸馏水和分析纯硫酸铜晶体配制一烧杯煮沸状态的近饱和溶液,然后将烧杯置于盛有热开水的面盆中(盖上表面器)让其自然冷却。开始出现晶种是在液体表面,慢慢长大下沉,过一会儿烧杯底上出现许多小晶体。小心取出晶体,选用形状完整的晶体作晶种,并用普通线扎牢作为下一步制备大晶体的晶种。  相似文献   

7.
正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科书就浮沉条件知识设计了"盐水浮鸡蛋"实验,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让新鲜鸡蛋悬浮很难成功。在漂浮情况下,加入清水后鸡蛋就会马上沉到烧杯底部;在沉底情况下,加浓盐水或食盐,鸡蛋有时会一瞬间上浮至漂浮,有时则始终上浮不起来。一、教材实验不足1.教材实验设计的意图是,新鲜鸡蛋重力不变,通过加食盐或清水调节液体密度,从而改变浮力来控制鸡蛋的浮沉。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沉底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一、喷泉实验1.配制Na_2SiO_3溶液。称取10 g白色硅酸钠晶体于小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并搅拌,使晶体完全溶解。2.制备硅胶。向小烧杯逐滴加入3 mol/L的硫酸,开始无现象,随着硫酸的加入,有白色胶冻状物质生成(用激光笔照射,有丁达尔现象)。当白色沉淀的量不再增加,停止加酸,充分振荡,用硬纸片盖住小烧杯静置24  相似文献   

9.
在高温高压下,利用温度梯度法,以条状金刚石为晶种,分别以拉长的{100}、{111}面为外延生长面合成出了宝石级金刚石单晶,根据晶体生长习性中各个生长面间与晶种面的对应关系,以{100}晶面为例分析了柱状晶种所生长的晶体并非按其初始外延面的比例放大的原因.由于温度决定各个晶面的生长速度,所以只要温度场均匀,无论以何种形貌的金刚石为晶种,所生长的晶体整体形貌都会接近方正.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演示[实验4—7]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固体。实验证明,课堂演示硫酸铜晶体的析出不够理想,晶体较小。采用多步结晶法制得硫酸铜晶体,易于观察,现象明显,更有利物质结晶的教学和晶体概念的理解。制作方法如下: (1)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100毫升水,加热至100℃,同时加入75.4克蓝矾,搅拌,使之溶解,制成饱和溶液。 (2)静置,冷却,当烧杯中析出较多硫酸铜晶体后,从烧杯中小心取出一个相比较大的有一定几何外形的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降低温度来减小苯酚的溶解度,还是向苯酚钠溶液中加酸得到苯酚,“苯酚”均以油状沉在水下,总得不到苯酚晶体。其原因是什么呢?苯酚的熔点是43℃,而在常温下从水中析出的是油状液体,得不到苯酚晶体,并非是形成了过冷液体。我曾将分离出的油状物置于烧杯中,用玻棒不断磨擦烧杯壁,未曾见到晶体出现;再将温度降到1~4℃,也没看到晶体的出现。而在油状物中加入足够的变色硅胶,过一段时间,即析出了苯酚晶体;将油状物置于干燥器中一天后,也出现了苯酚晶体。工业上,苯酚晶体是将不纯苯酚,经分馏,取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载体和温度会对明矾晶体制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实验,明确实验条件对晶体生长的影响情况,优化明矾晶种和晶体制备方案。  相似文献   

13.
化学与社会     
实验用品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药匙 ,镊子 ;硫酸铜 ,氯化铁 ,氯化锌 ,硫酸镁 ,氯化钴等 ;水玻璃 (Na2 SiO3 饱和溶液 ) .实验步骤1 取一个 50 0毫升的烧杯 ,在烧杯底部用洗净的砂子铺满烧杯底 ,并用不同颜色的小石头、卵石等制成假山 .2 在烧杯中注入 150毫升蒸馏水 ,然后加入同体积的市售水玻璃 ,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在烧杯中不同位置的溶液里小心投入 2~ 3粒的CuSO4、FeCl3、ZnCl2 、MgSO4、CoCl3 等晶体 ,大约一天时间 ,烧杯中将长出各种各样的花枝 ,形成五彩纷呈、群芳竞艳的水下花园 ,十分美丽 .说明  …  相似文献   

14.
1实验目的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吸热反应是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的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5~8滴水的泡沫塑料(或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氯化铵晶体粉末,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到小烧杯底部的水已经结冰,并将泡沫塑料(或玻璃片)粘在一起,证明该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制得硫酸铜大晶体,经反复试验,我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此法不仅操作简便,且制得的晶体既大又好,具体操作如下:1.在市售的硫酸铜晶体中挑出2个晶形较好的小晶体,分别用2根头发系在同一根短玻棒上,备用。2.在盛有100ml 纯水的小烧杯(150ml)中,投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2-2吸热反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是将大约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烧杯下部,并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然后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一、冰棍着火 表演用品:烧杯,量筒,玻璃棒,表面皿,小纸盒;醋酸钙,95%乙醇,高锰酸钾,浓硫酸。表演前的准备 称取22克醋酸钙晶体[Ca(CH_3COO)_2·H_2O],加50毫升蒸馏水,制成饱和溶液。 表演: 1.自制“冰棍” 在250毫升烧杯中,注入170毫升95%乙醇,再加入30毫升醋酸钙饱和溶液,则有白色凝胶生成(即固体酒精)。  相似文献   

18.
采用提拉法(CZ法)生长出了Sm3+:NaY(WO4)(2简称Sm3+:NYW)单晶,给出晶体的较佳生长工艺:晶体沿[100]生长,转速为15—20r/min,提拉速度为1.0—2.0mm/h,分五个程序退火。TG-DTA分析得到晶体的熔点为1203℃。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晶体中稀土元素Sm3+的含量。另外,测量了室温下250—2000nm范围内的吸收和透过光谱以及在405nm激发下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结果表明:Sm3+:NYW晶体具有易于生长、分凝系数高、吸收峰强、吸收带宽等优点,在LD泵浦的激光器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中的[实验1-4],现摘录如下: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D水的玻璃片(或三合板)上.然后再加入约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是否由于结冰而将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高一化学第一册(必修)(2003年6月第1版)P19实验1—4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该实验时,本地还处在较热的时节,水沾在烧杯底的玻璃片上难以冻结,在班上演示可见性较差;同时,药品用量过大,混合过程中及在烧杯中搅拌时氨味很浓,污染大,对师生造成危害。改进办法:用装过加碘盐的塑料袋(或用其它结实些的塑料袋,以防搓破)代替烧杯,称取2.5g 氯化铵晶体倒入塑料袋中,从中间系扎。再称5g 粉末状氢氧化钡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