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界》2013,(23):57-60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新闻的产制与传播模式,一种新的新闻模式——公民新闻应运而生。从商业体制到去资本化媒体的建构,公民新闻别具意义。从政治腐败、警察野蛮执法到地方事务与国际大事,公民新闻的力量不可小觑。但"守门人"的缺失,公民新闻的公信力正面临考验,甚至影响着公民新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肇始于美国的"公民新闻"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随着微博的兴起,公民新闻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促进公民新闻的发展;另一方面,碎片化文本、娱乐性以及舆论煽动性又制约其发展。所以,微博实名制以及公民媒介素养的提高,也许是规范公民新闻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众包"模式最早出现在商业领域,在引入新闻实践领域后,被认为是促进"公民新闻"发展的又一契机。本文将探讨在"公民新闻"一度遭遇发展困境时,"众包"模式出现的原因,并以相关媒体的尝试作为实例来论述其特点和引发的变化,分析"众包"模式是如何促使"公民新闻"向"专业的业余新闻"转变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4)
自1988年"公民新闻"在美国提出以来,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公民传播权力的激活,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由记者改变为公民,其理论建构也由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调整为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面对当下公民新闻的乱象与伦理拷问,公民新闻尤其需要提升公民的"记者素养"。在公民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传播伦理的追问以及媒体追求社会担当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媒体形成 以公民新闻为内容来源的媒体,在美国通常被称作"基于公民的媒体"或"公民媒体".广义的公民媒体,既包括博客、公民新闻网站,以集纳媒体新闻为主的信息分享网站、社交网站和视频分享网站,也包括传统媒体网站中的公民参与互动模块,其中以公民新闻网站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翟梦杰 《青年记者》2013,(17):22-23
"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但是它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却由于2000年初OhmyNews的建立。①该网站推行"平民新闻"制度,网站的任何一名注册用户均可成为OhmyNews的记者。在《我们即媒体》(《We Media》)一书中,作者Dan Gillmor对"公民新闻"概括如下: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性新闻",即公民"在搜索、报道、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民新闻的发展,网民信息的发布、意愿的表达也日趋理性,由单纯关注热点事件本身,逐步发展为"呼吁建议"等更高层次的诉求,这体现的是公民理性水平的改善。本文探讨了公民新闻与公民理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公民新闻检验公民理性、公民新闻依赖公民理性、公民新闻培育公民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采用"Vlog+时政新闻"的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当前,"Vlog+时政新闻"模式已经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发布时间不适时、缺乏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品牌塑造不持续等问题。要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Vlog+时政新闻"的持续性发展,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在系列新闻报道中有效应用"Vlog+时政新闻"模式,内容制作需更加精细化,挖掘培养高水平的全媒体创作型记者。  相似文献   

9.
杨婷 《今传媒》2014,(1):20-2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公民新闻逐渐产生并成为新闻领域一种全新的模式。本文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主客体、传播效果及传播渠道等几个方面对公民新闻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阐述了公民新闻传播的新范式,对于正在走向公民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众筹新闻的出现,让人不难联想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公民新闻。传统公民新闻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传播者的非专业性、内容质量无保证、结构不合理等种种瓶颈,而众筹新闻模式的出现,体现出新闻报道由广泛的、碎片式的发展向更为深度的、窄播的、优质的方向发展的态势,这应该是公民参与式传播内涵的一种新的演进。而众筹新闻与传统的公民新闻有着怎样的区别?公民新闻为何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众筹新闻模式又对公民新闻向前继续发展有着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催生了公民新闻这一新事物。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是指相比于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而言来自公民的或经其参与的非专业新闻报道。本文在阐明公民新闻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利用个案研究法就贞观微信公众号对公民新闻的探索进行了分析,思考贞观的运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后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民新闻在中国的发展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有学者认为,公民新闻就是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公民新闻是指普通公民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收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新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在"重构事实真相"方面的优势。公民新闻是由非专业新闻工作者报道第一手新闻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闻民主,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权的垄断。公民新闻本身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但公民新闻的发布并非不需要"把关人","公民记者"的素质水平关系着公民新闻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专业公民新闻发布平台的构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娜  韩鸿 《青年记者》2007,(15):57-58
"QQ记者"模式是吸收公民新闻积极元素的一种主动尝试。2006年12月1日,《成都商报》在社会新闻版面上打出了"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网友都来发布新闻"的口号,推出"QQ记者"公民报道专栏,标志着  相似文献   

15.
公民新闻诞生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对公民新闻,业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简单来讲,公民新闻主要是指非新闻职业的公民制作并发布的新闻报道,或新闻业之外的人们从事新闻报道的现象。①下面以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为例,探讨目前公民新闻在广电媒体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笔者通过与美国业界知名的学者访谈、组织焦点小组以及深入媒体的观察法,指出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交互式传播模式越来越普遍的时代,传统报纸发生嬗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上,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开创的突发新闻的融媒报道模式,和《密苏里人报》致力于公民新闻的先进经验或许代表了未来传统报纸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众筹经济模式的发展和渗透,众筹新闻以"小众性""创新性"的新闻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众筹新闻的相关研讨已成为全球新闻传播学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众筹新闻的模式在美国萌芽,短短数年间,在美国、欧盟和亚洲地区不断运用和发展。①我国也已经开始了新闻生产模式的新探索和新尝试。因此,认真分析国内外众筹新闻的发展和实践状况,探讨其发展特点及对新闻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飞  黄超 《当代传播》2012,(3):49-52
2011年英国骚乱作为一种政治、经济、种族等社会关系交织的复杂议题,其突发性、破坏性深刻影响了本土公民新闻网站的新闻生产节奏和结构。以"让每一位公民都能报道新闻"为创办宗旨的Blottr.com在反映此次骚乱的本土公民新闻网站中大放异彩,在传播技术、传播机制方面大有突破。它在表现形式上抓住"内容互动"这个重点,在生产模式上把握"移动终端"这个关键,并在实践策略方面以"新闻交易"为核心,形成了自己对类似社会骚乱等复杂议题的新闻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新闻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新闻界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的批评和信任危机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公共新闻理念诞生是对全球传媒体系、新自由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的综合作用的反叛,是从传媒消费主义向媒介公民的回归。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媒体的反民主趋势正在加剧。公共新闻则致力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与新闻自由的捍卫。因此,公共新闻理论及其实践是"社会责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媒体民主功能式微的历史条件下社会责任论演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公民新闻有很多名称,如"公共新闻业""市民新闻业"、"社区新闻业","公共新闻学""公民新闻运动"等.[1]在英文中也有"civicjournali sm" "public journalism" "goodjournalism"等诸多叫法."业"、"学"、"运动",翻译的差异性体现了公民新闻定性上的分歧,有人将其归为一次打破新闻常规的试验,有人视其为一种思考记者责任的观点,还有人说这是一场波及很多机构的运动,或者仅将其视作一场关于报刊角色及美国民主的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