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农村中小学开展假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尝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教育方式创新途径为依据,首先分析农村中小学开展假期感恩教育的基本情况,其次从让学生体验亲情、懂得感恩、家校合作,增强教育效果和教师整理素材,总结归纳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开展假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正在被青年一代忽略和遗忘.其客观原因在于家庭亲人过分溺爱、学校教育忽略缺失、社会宣传偏颇片面.开展亲情教育,让大学生时父母亲友感恩;开展国情教育,让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感恩;开展自然环境教育,让大学生对天地自然感恩;开展历史传统教育,让大学生对先辈英烈感恩.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的缺失,使得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甚至部分学生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通过开展"牢记历史、铭记党恩"专题教育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感恩教育评价体系等多项措施,促使感恩教育取得实效,为西藏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但在多种因素下,"感恩情感"的缺失已成为社会问题。从幼儿阶段就开展感恩教育,培养感恩的美好品德,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中的重要一项,也是促使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幼儿园主题课程背景下,分析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探索以生活体验的方式有效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许多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比如布置一些主题为"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假期作业,要求中小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等,以此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6.
亲情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充分抓住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初中的人生驿站上拾起一颗感恩的心永驻心田。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人生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幸福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恶性事件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向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感恩意识的培养应从培养孩子感恩情感、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营造感恩教育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健全人格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从学生自身角度、特殊教育事业以及和谐社会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林杰 《时代教育》2007,(9Z):158-158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性教育,本文主要探讨感恩教育的涵义、内容,并提出了感恩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强调了学校应成为感恩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是感恩教育的主力军,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感恩教育,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善于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修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相互尊重、愉悦自我、人际和谐。我们应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情感,高效地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3.
郑继宇 《考试周刊》2013,(31):21-2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父母、自然、社会和祖国的感恩之心,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感恩能增加积极情绪的体验。贫困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状况与个体、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资助环节有关。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要以感恩意识和感恩表达能力同步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感恩国家为重点内容,以资助工作各环节为重要抓手,应建立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形成感恩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指“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中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教师应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感恩祖国、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刘传凤 《广西教育》2013,(37):96-96
感恩是一切情感的基础,不懂得感恩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很多孩子不懂感恩的不良现象。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致力于采用相关的教育策略改变这种现状。为此,笔者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与感受中学会感恩。一、以绘本感恩故事为载体。播撒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长大成人,父母、老师、亲戚等等花了很多心血与汗水,可以说是在恩泽的海洋里长大,而他们忘了拿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为之付出的一切:进入大学,他们感恩意识缺乏,对老师、父母亲情淡薄,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感恩,生活色彩单调,在大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从而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部曲。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已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个体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给予我们的恩惠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整套行为反应体系,它是一种认知、一种情感、一种意志,更是一种行为。"[1]1"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高校校园里的主流,近年来他们感恩意识的缺失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折射出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本文作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的相关问卷调查,以及与小部分"90后"大学生交流分析后,对现阶段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