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20年来,国内教育类和学报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研究的文章表明: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研究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从研究方法上看,非实证研究占绝对优势,实证研究有显著的增长;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普及、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力量、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等6个方面的问题;资金短缺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求教育公平。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成都市县级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平程度总体态势良好,农村学校正在快速赶超城区学校,大多数区、县(市)农村小学在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教育装备等方面,已赶上或者超过城区小学。存在问题表现在: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明显差于城区学校;农村初中较城区初中总体上呈弱势状态,是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县域内公用经费、教育技术装备配置的公平程度有待提高;县域间的差异很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4):100-104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凸现出一些新进展情况,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的解说;聚焦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相似文献   

4.
王丽娜  宋丹 《中学教育》2013,(1):26-31,18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如何提高质量,逐步缩小与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最终与城市教育融为一体、均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农村教育发展需要面临和解决的共同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从教育资源投入、教育教学过程及教育教学结果等方面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从建立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体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增强农村办学特色,关爱农村学生,加强农村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村的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仍存在难发展、发展难等问题。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2011年)所检索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对近八年我国教育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学位论文加以统计分析,旨在了解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及进展情况,为日后相应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为2011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辽宁省农村实施义务教育问责制现状调查研究”(立项号:JG11CB142);2012年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第二层次)入选项目“德性伦理视域下当代我国教师专业道德重建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庆教育年鉴》各区县义务教育数据,从教育机会、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投入、教师资源、教育结果等五个维度,实证研究重庆市各区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同步,主城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依次递减;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对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影响较大,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影响较小;五类指标在四个片区间的差异显著度不一致,除教师资源无显著性差异外,片区间其他四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片区间和片区内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差异均较大。推进省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阶段应从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规范教学标准、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状况,本文对新疆托克逊、巴里坤两县的237名学生教育支出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新机制"实施之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成本差异性状况。结果表明:我国新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无法负担学杂费和课本费等基本支出而造成低入学率、低巩固率的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但在可控性强扩展教育支出与可控性弱基本教育支出等项支出上依然存在问题;新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教育支出总体上已消除了民族和性别差异,只是在可控性弱教育支出项目中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学生所在年级与机会成本的存在依然对适龄儿童入学和教育公平现象有影响作用。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面向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助体系将是未来义务教育资助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发现,广西中部某市H区义务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生均教育投入偏少、教育资源供给未能反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不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为此,地方政府需充分认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缩小教育资源校际间的分布差距;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创新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研究有不同角度,并且特定角度对某一维度的研究更具有适切性。教育要素府际分布作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政策研究的概念工具,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具有解释力优势的视域。通过对教育要素质量问题的府际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政策努力提供宏观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BIA框架实证研究了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受益归宿与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受益总体上具有累进性,因而缩小了农村收入差距,且随着时间推移,受益的累进性仍在不断增强。相对受益情况显示,农村最低收入、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阶层是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中的相对受益方。但是从教育受益的绝对量来看,农村最低收入家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基于广义洛伦兹曲线对支出受益前后的福利效应比较证实,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改善了居民福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均等化水平,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投入体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投入机制.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一个好的基础。安徽省是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也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暴露最早最充分的省,剖析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分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原因在于:县域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匮乏;政府对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中央、省、市、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义务教育体制的严重扭曲。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中央、省、县三级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合理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不仅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的广泛的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它排斥了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实质上不但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中忽视了农村社会不同于城市的需求,漠视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处于艰难状况,这意味着也威胁到城市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使农村的义务教育更加适合农村的实际与发展,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是解决农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流失严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阐明了以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促和谐社会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虽然全国范围内辍学率都有所降低,但是农村地区"隐性辍学"的现象却不断增多。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深对农村地区"隐性辍学"现象的表现形式和成因的研究,同时,从如下几点解决此问题:调整政策决策方向,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绘制了我国1985-2015年教育政策学中关于教育政策评估226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政策评估主要围绕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评估、教育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农村义务教育与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及其执行、教育政策评估标准、国外教育政策评估机制、教育质量评估政策的制度分析和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及其政策建议等七个领域展开.当然,我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还需要在评估方法、预评估、评估模式和评估类型等方面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从而促进教育政策评估研究愈加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认为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使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要实现中国教育的良性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彻底转变原来的城市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Due to imbalanc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rural areas in China is lagging behind that of urban areas.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the role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s) involved i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mo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POs are providing a variety of programs to promote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types of programs, as well as their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impact,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registration statuses and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Due to lack of coordination and skills, there still remain service gap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xisting programs is questionable. The article proposes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nonprofit sector’s work i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质量,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肯定基础教育发展成就的同时,更要冷静地看到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政策的角度看,解决中国目前农村基础教育诸问题的良策,是实行两条腿走路,即通过办好优质高中和高中段职业教育拉动义务教育,解决义务教育中较突出的辍学问题。所以,应调整“三级分流”的做法,使农村基础教育转向完全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段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发展同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注意统筹全局,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而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不仅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农村地区间义务教育的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协调。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