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彭洪欣  李佳孝 《家教世界》2013,(12):269-270
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入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石,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助力器。近五年研究多集中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研究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教育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探讨,尝试健全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2.
彭海蕾 《幼儿教育》2012,(12):49-54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职业许可制度,它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认证是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对申请特定教师资格的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审核的制度。美国幼教从业人员及其水平分类、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可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以及证书分类等的经验,能够为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及认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建立并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是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与国际接轨走向开放化和提高师资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现状、意义与作用以及存在问题的解读和分析,对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提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是成为教师的第一道门槛。虽然中美两国教师资格制度各有自己的发展演变进程,但在资格申请条件、认证程序、认证方式和证书类型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在分析、比较中美两国教师资格制度异同点的同时,结合当下中国基本国情,汲取美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精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以便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其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及教师资格证书的种类都较为完备;中国由于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施时间不长,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逐步完善。对比中美两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两国的教师资格申请人学历要求、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方式、教师资格证书分类、教师资格证书的期限等不同,得到的启示是我国在教师资格学历要求、考核教学实践、教师资格证书分类、教师资格证有效期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梅 《教育探索》2008,(11):136-138
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州的教师资格证书和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及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更新制度等均较为完善;中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还很短,不少地方还存在缺欠。对比中美两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学历要求、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证书有效期及其更新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对我国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文章通过研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内涵,比较中国目前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与发达国家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施和发展状况,提出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制度的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提高教师资格认定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中美教师资格制度在建立时间、对教师的任职要求、职前教育内容、证书的划分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别.要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应当借鉴美国的一些成功经验:合理分科和提高教师学历要求;扩充教师资格证书种类;实行年检制度,打破教师资格证的终身有效期限,推动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拥有有效的教师管理制度,这主要表现在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任用制度之中。日本教师资格实行严格的“许可证主义”,要求教师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和很强的素质能力,对教师资格的考核十分严格。教师资格证书的种类也多种多样。与教师资格制度密切联系的是教师的任用制度,日本对教师的任用采用的是任命制,这种制度保障了对教师的有效管理。从日本的教师管理制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要尽快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的资格基准、建立合理的教师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是一种非传统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为美国缓解教师数量的短缺和满足教师队伍多样化的需求做出了一定贡献,弥补了美国传统教师教育的不足。文章阐述了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了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的主要特征,指出该制度对于完善我国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教师资格认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推行教师资格更新制度已成为国际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趋势。2009年,日本正式施行教师资格更新制度。目前,我国实施的终身制的教师资格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借鉴日本教师更新制度的实践和经验,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分类基准,规定教师资格有效期限,搭建教师资格更新与继续教育的桥梁,对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资格更新制度,改革和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特殊教育的质量.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足保证特殊教育教师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一线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特殊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本文回顾了上海市实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和目前的发展概况,分析了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特征,对其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但从国际经验视角来审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从四个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其一,制定科学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其二,对教师资格进行分类管理;其三,加强教育学科知识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其四,打破教师资格证终身制,并与教师继续教育挂钩。  相似文献   

14.
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推动师范教育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过程,应该尽快建立师范教育机构的认证系统、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和教师培育课程谁系统,将教师资格制度扩展为一个师资培育的根本性制度。  相似文献   

15.
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美国自19世纪后期起,开始实行教师证书制度,德国和日本也有与美国相似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巾请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开放,意味着教师岗位将实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标志着教师职业社会化的开始。我国教师资格认证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开始,教师资格认证首先在教育系统内部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一阶段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教师资格制度是一种国家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最早的教师资格制度发轫于 1 782年的美国弗蒙特州 ,后来西方主要国家也陆续确立教师资格制度。上个世纪中叶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师专业化浪潮。 1 96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联合建议《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写道 :“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从此 ,建立教师资格制度成为世界趋势。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上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从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两个方面可见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即认证标准和考试内容趋于灵活多样,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更为完善和强调在职教育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从而为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是一种非传统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为美国缓解教师数量的短缺和满足教师队伍多样化的需求做出了一定贡献,弥补了美国传统教师教育的不足。文章阐述了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了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的主要特征,指出该制度对于完善我国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教师资格认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特征,借鉴其经验及有效性,对照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得出对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发展的几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教师职业素养反思我国教师资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琨懿 《教育探索》2005,(12):109-110
20世纪中期掀起的教师专业化浪潮,促成了今天世界各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的大趋势。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教师资格制度和法规,从不同的角度规定了有关教师专业化必备条件。但由于入门条件的不完备.产生了相当一部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却不具备合格的职业素养的教师。因而,当务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