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胡适一方面解构了中国正统的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传统诗歌中的非正统的诗歌观念,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诗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语体诗观念。强调自然的言语、自然音节,追求以文为诗,强调诗体形式与思想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其语体诗学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与象征主义诗学观念不同,艾青坚持的是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他关注现实,强调诗的“功利性”,“感觉”只是认识的一种中介。对现实主义诗学观念的坚持以及当时文艺大众化背景的影响,使艾青诗学观念向大众化方向倾斜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但又与诗歌大众化保持有一定的距离。正是在这逐渐偏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艾青个人难以避免的诗学矛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理论语境出发,论述了“上因派”诗歌观念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诗学观念对实现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实现西方诗学的本土化转换的现实性意义。突出了上园派诗学观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方东树"诗文一理"说是其诗学观念之核心,是其对诗歌史上"以文为诗"之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其建立"以文论诗"之批评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原因。这一观念综合了道学家重道、古文家重文之批评特点,表现出重视创作主体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结合。方东树在思想倾向上强调变而不失其正,旨在确立一种既合乎风骚精神又有自家面目的诗学品格。他对诗歌体用的认识,正是这一诗学观念的深刻体现。因熔铸了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诸多观点,"诗文一理"说亦可视为桐城派诗学观念之核心,体现了桐城派的诗学理论基础和价值倾向,是把握桐城派诗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30年代朱自清等人解诗观念的提出到新时期孙玉石等人对现代解诗学理论和实践的倡导,中国现代解诗学的建设提上日程.在概述现代解诗学的产生过程后,对现代解诗学的发生进行了三个层面的动因分析:身份危机、现代性诉求和影响的焦虑而来的新诗百年心理症侯构成了现代解诗学发生的内在动因,同时对诗歌解读的实际需要和新诗经典化的诉求也使现代解诗学的建设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6.
李金发与中国象征主义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 ,既表现在他所创造的色调奇异的诗歌文本上 ,又表现在他所倡导的诗歌理论上。他所提出的注重个人化的内心体验、把美作为诗歌创作的惟一目的、注重心灵世界的象征性传达、强调中西沟通等诗学主张 ,奠定了中国象征主义诗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早年新诗理论深受中国传统"表现诗学"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情感本位的突出、对表现自然性的重视、对自由形式的强调以及对超功利艺术的倡导等方面。这种继承与发展不仅激活了抒情主体的个性因子,冲破了传统决定论诗学一统天下的格局,而且促进了中国诗歌文体革命的顺利进行,在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柏桦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人中受波德莱尔影响最大的接受者。通过阅读波德莱尔的诗歌,他深刻领悟到波氏独特的现代性诗学观念,并结合中国诗歌的自身发展以及个人审美倾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诗歌创作。从诗歌形式及诗歌语言上看,柏桦与波德莱尔相去甚远,但这位西方伟大诗人仍然在柏桦的诗学观念、诗歌创作上留下了烙印。本文通过柏桦的个案研究,考察波德莱尔诗学在中国当代诗人群体的印迹与留痕。  相似文献   

9.
论宋濂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明初宋濂诗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作为浙东文派的代表人物与明初的朝廷重臣,重视宗经原道与政治教化是宋濂的一贯主张,并形成了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歌创作观念.但他也强调诗歌技巧格律的训练、诗人个体情感的抒发与诗歌审美特征的追求,显示出他诗学思想的复杂丰富内涵.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形成其诗学观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诗学观念对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诗论产生过两次重要影响。第一次影响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家、革命家的文艺观念衍变为一个诗人的诗学论题。第二次影响导致了这位白话诗人对白话状况贴近现象本真的评价和创作文言诗的努力。这次的影响所产生的一些新的诗学理论因素,在中国诗歌及诗学研究上具有意味深长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诗文体学的研究是新诗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吕进的新诗文体学理论有着坚实的品质和丰富的内容。他从创作和理解新诗作品出发,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新诗文体学理论、审美视点、言说方式、"对话与重建",新诗二次革命成为吕进新诗文体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主题。中国现代诗学要实现与中国传统诗学和外国现代诗学的对话,在迈进21世纪以后的三大重建是时代赋予中国新诗的美学使命。  相似文献   

12.
张卫东  徐育新 《海外英语》2012,(14):198-199,201
评论界曾经一度回避讨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归属问题,因为他的诗歌大多采用传统的格律形式,而同时代的作家都采用自由诗体。然而,在传统的面具下,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弗罗斯特的现代性。揭开他面具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其诗歌进行主题分析。在弗罗斯特诗歌所呈现的众多主题中,冲突,一个现代主义的中心术语,便跃然纸上。虽然诗人多采用传统形式进行创作,但是在传统的表象底下却滚动着现代主义的暗流。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讲究诗的和谐,强调诗的节奏韵律,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初期,闻一多不但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且积极从事新诗理论的探讨,在中西文化大冲击的背景下,建构了相对完整的对新诗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诗艺理论体系.其诗艺理论的建构,既有对中国传统诗艺理论的继承,又有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的借鉴.在对诗的本质、诗歌本体构成质素及新诗艺术形式美的探讨上,深受西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等现代文艺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诗歌本质论是新月派诗论家们构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战略与重要奠石。从诗歌起源论看,闻一多所张扬的“游戏本能说”,可为代表;梁实秋表现出对模仿说的极度钟情。从诗歌功能论看,梁实秋的论述最多,但新人文主义的批评立场规约了他对诗歌本质的基本看法;徐志摩更多地关注诗歌的宗教感化功能与思想启迪作用;朱湘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时代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诗歌特征论看,新月派诗论家们的论述集中在两大层面:一是诗歌与其他非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二是诗歌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内部的本质特征。诗歌本质论显示出新月派诗论家面对传统诗学和现代诗学双重挑战的基本文化立场,其理论取向总体上贯穿在由王国维开启的审美现代性诗学价值坐标系统当中。后人所谓新月诗派历史身份的模糊与离弃现实等负面效应,其实可以由此找到最初的理论根由。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文艺论著中提出他的新诗主张,对诗歌的本质与特点,诗的地方色彩、民族特色与个性表现的关系,诗创作对诗歌语言简练、含蓄的要求,新诗人将古典诗歌优秀的抒情传统、表现方法与外国现代诗歌的艺术精神、表现技巧融合以创新的正确态度,以及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道路的多元化思考等,都作了完整、系统而周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诗创作实践,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初创、构建与变革当中,曾有过不可忽视的贡献和影响。他的新诗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与其民歌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 ,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 ,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 ,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 ,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 ,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 ,讲究诗的和谐 ,强调诗的节奏韵律 ,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 ,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18.
詹安泰《论修辞》一文,引入现代修辞学研究方法,强调修辞目的和效果,一改词话玄妙莫测的叙述方式,创立"别是一家"的词体修辞论。以情感的传达和修饰作为修辞的根本,将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试图化解技术词藻与词心词情之间的矛盾,呈现出以"学词"为基础的"大词学"观,由此发展的艺术风格论也成为当代词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