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严德婷 《知识文库》2022,(22):85-87
<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从儿童本位出发,可以说这是所有幼教工作者的初心,动力,也可以说是使命。而“活”的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切的根本途径,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也只能从孩子身上来。与孩子们一起创造“活”的环境,寻找“活”的内容,运用“活”的方法,一切只为了有灵魂的教育,为了回归儿童本真。在真实的案例中,我们感受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真实血肉,同时也不断质疑,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幸福"也一直是古今中外教育者谈论的焦点.从"儿童的发现者"卢梭到"儿童中心论者"杜威,从"发现孩子"的蒙台梭利,到"以儿童为本"的"活教育"创始者陈鹤琴.无不指出儿童幸福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伊壁鸠鲁认为: "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最终目标仍是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3.
童年最美好,逝去不再来。让学生乐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是我校近年来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自2010年提出建构"童心教育"特色学校以来,学校在发展定位、重点领域、建设理念、科学命题、主导模式与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一、一切为了儿童是办学最高的要求孩子是国家未来,国家发展的前提,欲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培养好中国的孩子。童心是一种境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办学的最高要求。"童心教育"是为孩子的生命发展和精神成长奠基的小学教育,从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呵护和引领童心,创造儿童现在的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4.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是健康,只有拥有强健的体质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幼儿园、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关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宗旨,在实施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传统的游戏等方式,使孩子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儿童常常因其不成熟的特点而成为教师眼中被质疑、被否定的对象,教师也常常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来强有力地塑造着儿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往往只是教师挂在嘴边的口号。"教育应当解蔽",师生交往中,教师应确立儿童立场,让儿童真正拥有主体的地位,拥有独立的人格,真正享有思想的自由,享有话语的权利,从而实现自主成长、自觉  相似文献   

6.
钟瑛 《班主任》2001,(10):5-6
这三句话放在一起,不像标题,倒像个绕口令,但绕来绕去都离不了孩子这个中心,离不了教育这个话题. "一切为了孩子"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承诺,一种追求.为了孩子而倾注一切,首先需要我们对教育事业赤胆忠诚,对莘莘学子充满爱.  相似文献   

7.
怀揣教育的理想行走在教育的现实中,我们会时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尴尬."为了一切孩子",但我们总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冷落乃至抛弃,让"一切"缩了水打了折."为了孩子的一切",但我们总是把这个"一切"定位在考试成绩的高低上,成为"一切为了分数".  相似文献   

8.
怀揣教育的理想行走在教育的现实中,我们会时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尴尬。"为了一切孩子",但我们总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冷落乃至抛弃,让"一切"缩了水打了折。"为了孩子的一切",但我们总是把这个"一切"定位在考试成绩的高低上,成为"一切为了分数"。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是幼儿的活课堂,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深呼吸"才能解放孩子的天性。追随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我们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思考:教师应是幼儿"生命的牧者",自然教育课程要培养亲自然、乐探索、爱生命、尚创造、善生活的儿童。那么,如何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发自然教育课程,我们做了几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镇(以下简称"我镇")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教育的和谐"的教育目标,创新管理模式"逼"教师专业成长,完善管理制度"催"学校科学发展.下面谈一谈我们的做法和感受,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1.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园教育的宗旨以及对孩子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与关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应该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孩子的一切。”为当代孩子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孩子准备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代际之间的和谐发展,达到人类、环境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守望童年     
放羊、捉鱼、听蛙鸣、数星星、过家家……这是曾经的童年。电脑、电视、作业、游戏机、兴趣班……这是今天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打着"一切为了儿童"的旗号,成人以自己的思维、立场遮蔽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标和意图;过度的关照和不信任,造成了儿童的"被成人化"。处于成人文化场域浸染下的儿童,一切都少了几许天性和灵性,儿童的生活都或多或少抹上了成人化的痕迹,原本"儿童化"  相似文献   

13.
曹玉兰 《动漫界》2022,(20):15-16
幼小衔接是儿童生命早期必然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对儿童未来的兴趣、发展和成就等方面会造成持续很长时间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幼儿园及家长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养成技能".其实不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衔接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新时代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要求每一位老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应有的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人性的兽性训练。因此,教育过程就是滋润爱的过程。教育离不开爱,爱离不开教育。因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  相似文献   

15.
胡静 《辅导员》2011,(30):25-26
鲁洁教授说过:"生活化的课程反对的是一切不真实的假大空。真实,是一切教育的灵魂,对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只有真实的才是可信的,才是有教育意义的,才会是被儿童所认同的。"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活动、游戏或实践活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三个“为了”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爱”字。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造就一批批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全新素质教育理念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推进.然而却有这么一个群体,占有农村学生45%以上的"留守"孩子,他们的受教育状况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大量的"留守"孩子的教育状况,其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8.
一位老师闲聊时曾说道:"假如想让一个孩子学坏,我们所有老师上课时每人每天都责备、批评他一次,不用几天,这孩子一定会变坏."说归说,做归做.作为教书育人的"人师",我们谁都不会这么去做,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从业良知告诉我们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时刻想着让每一个孩子成才、成人.为人师表,没有一位教师不是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儿童"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游戏是儿童期最基本的活动,而幼儿园建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又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它不但能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还能够充分给予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嘴巴、眼睛、双手、空间和时间,从而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杨桂青 《科技文萃》2004,(8):158-163
儿童时代和秘密紧密相连,秘密在他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天真的、琐碎的、小小的秘密.而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不尊重儿童的秘密.我们时刻担心儿童吸毒、酗酒,害怕出现校园暴力,却很少思考应该如何面对他们的小秘密.很多父母想方设法地"刺探"孩子的秘密,总想让一扇窗户跟随着孩子,而自己就站在窗外,能时刻看到孩子的一切;总想让一只嘴巴跟在孩子的耳边,不断地问:"你心里在想什么?"很多老师时刻在"监督"孩子的秘密.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活动中,时刻"监督"着孩子的学习和娱乐,孩子的秘密栖居时空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