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纸质媒体正面临年轻读者流失的严峻局面。据2006年7月发布的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而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3%;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的数量已经达到3000万人,在3600万高中生中,上网的超过1800万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新闻     
《军事记者》2002,(3):38-38
○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人截至2001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1254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40.6%;我国网民已经达到337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49.8%;我国国际线路总容量为7597.5M,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这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15日发布的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宣布的。在网民情况调查部分,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网民分布进一步走向均衡,具体体现在女性网民数量继续增长,已占据全部网民的40%;从年龄上看,以35岁为分界点,两边的网民数均稳…  相似文献   

3.
童祉颖 《新闻前哨》2007,(12):25-26
据2006年7月发布的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而35岁以下的年轻网民占82.3%。这意味着大量的年轻读者获取新闻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党委机关报如何吸引更多大学生读者已成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据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07年12月31日)提供的数据,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2.1亿,普及率已经达到16%。数据显示.18岁至24岁的网民比重占31.8%。18岁以上、30岁以下的网民总人数已超过1亿人,占据了总人数的半壁江山。同时,据2007年7月31日第20次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在18岁至30岁的中国人中,互联网的普及率最高,其中学生比重为53.6%。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给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冲击。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网民数量5.91亿,手机网民数量4.64亿,呈逐年增长态势。目前,微信用户达到6亿,同时在线1.5亿,在微信上的时间超过两小时。日益膨胀的网民基数,很大程度上对广播电视的受众产生分流效应,年轻受众尤甚。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近期不完全统计,在18~29岁的调查对象中,更愿意观看网络视频的人群占比近八成。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深度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而网络又是一个积聚青年人气的地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目前,我国5.91亿网民中,35岁以下青年已占到了2/3以上。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当下很多青年人的"标配",有些人更是在新媒体徜徉的时间比线下还要多。新媒体对青年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这块主阵地,教育  相似文献   

7.
娱乐新闻已成为网民阅读最多的新闻内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网民上网阅读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占到65%,其次才是国内时事、社会生活和国际时事新闻。在阅读娱乐新闻的网民中,年龄层次在16-24岁之间的网民最多。由此可见,网络娱乐新闻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受众,并且受众大多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难免遭遇尴尬或损害,难免暂时失去自我,难免不受外界的影响,问题是网民要有努力增强防范意识,及时自警、自醒,以平和的心态,自如地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七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内地上网用户总数1.11亿。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万,网民普及率达到8.5%,其中宽带上网网民数为6430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2150万人,增长率为50.2%。而拨号上网网民人数、专线上网网民人数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带上网计算机数首次超拨号计算机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17日在北京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比2012年底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①在这样一个"相对繁荣"的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的新媒体环境也逐渐形成,不仅对人们的认知带来巨大的影响,还对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②  相似文献   

11.
探讨网络传播社会影响,青少年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比之于美国这样的互联网发展大国,中国网络呈现出发展快、年轻化的显著特征。近来国内外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21亿,宽带使用人数达1.63亿,固定宽带用户超过7100万,预计到2011年,互联网用户将达到6亿,几项指标均居于世界第一位。其中,18—24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31.8%,  相似文献   

12.
<正>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40岁以下网民约占52.5%[1];《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也显示,2020年底,中国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网民达1.8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2]。可见,互联网已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空间,“90后”“00后”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  相似文献   

13.
指出孤独感是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无法满足个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不良心理体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功能的完善,网络不仅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构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研究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成为焦点。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一方面我国网民中普遍存在孤独感,且孤独感越强,对网络依赖的程度越深,对互联网各项功能的应用程度越深;另一方面,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弱化网民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重要网站的崛起,网络新闻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网络传媒的虚拟性,网络容量的无限性,致使大量的新闻信息通过互联网爆炸式地早现在人们面前。在大量新闻信息中,网民如何找到自己关心的新闻和信息,网络编辑如何使自己编辑的新闻和信息吸引网民的“眼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编辑的标题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06,(23):68-68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新加坡的公民记已经成形,有53%的网民在互联网上自己创作内容,而使用博客的网民数更高达半数。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近年来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网民们逐渐开始通过新媒体关注各类网站播出的视频节目.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①2015年数字媒体使用时间占比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大陆用户每天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使用数字媒体,而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视频内容所占据.②而视频网站节目中有一类节目备受追捧,即网络自制脱口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2010年天津市网民的35天日记卡调查数据(n=314)发现,在控制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条件下,网民的上网时间与传统媒介使用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回归系数为-0.234 (p<.001).网民上网时间的增加会替代使用印刷媒体和视听媒体的时间.上网时间越多,读书时间、看电视时间以及看报纸时间相应就会减少.上网时间的变化对听广播的时间、看杂志的时间以及看电影的时间没有影响.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对于网民上网时间和传统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没有影响.网络与传统媒介的共用行为对于网民上网时间和传统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谢世珍 《声屏世界》2011,(4):124-125
根据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女性网民已经达到全体互联网网民的2.02亿。2010年1月《艾瑞-家庭主妇网络行为》报告中显示,25-45岁的已婚女性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9.
如今,整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恰恰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而被广泛的接受和使用。200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而且有79.3%的网民上网的目的是浏览新闻,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信息产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5%的网民年龄在30岁以下。 这项调查显示,网民在年龄分布上,18—30岁之间的最多,达60.02%,其中又以18—24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网民总数的41.18%。18岁以下的也为数不少,占有14.93%。31—40岁的占12.84%,41—50岁占5.72%,51岁以上占3.32%。 调查表明,男性网民占69.56%,女性占30.44%;在网民中,未婚者占 62.93%,已婚者占 37.07%。 网民中,以本科生为最多,大专次之,分别为3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