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双性同体理论分析库切的《等待野蛮人》,可以看出主人公行政长官身上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种性格特点.由此体现了从双性同体视角分析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建构的机制,有利于男女两性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艾丽斯·沃克通过写作为黑人女性的解放做出了不懈努力,她的努力旨在解放在双重压迫中喘息的黑人女性。沃克在《紫色》中以双性同体的创作理念塑造了多个同时拥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角色,莎格成为沃克笔下挣脱传统束缚与压迫的黑人女性的代表,是沃克眼中同时拥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完美女性的典范。这个角色的塑造成功地传递了沃克对于消除两性差异、达到两性和谐的理想状态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题是托妮·莫里森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她的第三部作品《所罗门之歌》中同样透射出双性同体女性主义思想。小说中的派拉特是一个具有双性气质的女性人物。在她身上既有女性自然、母性、感性的特质,又兼具男性理性、独立、刚强、果敢的特质,实现了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交流融合,美好的女性特质和理想的男性特质的和谐共生。通过塑造这样一个理想的女性,莫里森表达了她的性别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通过塑造双性同体两性和谐性格的典范莎格、从男性气质缺乏到两性气质和谐的西丽、以及从女性气质缺乏到两性气质和谐的某某先生,深刻阐释了双性同体两性和谐的主题,为黑人女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双性同体才是真正理想的写作理念,而她的作品<海浪>一直被认为是一篇双性同体的完美作品.然而,本文通过对该作品叙事声音的分析得出结论,虽然伍尔夫被称为女性主义的斗士,但她的作品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双性同体.男性仍然占据主宰地位.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运动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漫长的革命.其中,对于女性气质的争议一直很激烈.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作者通过莉丽·布里斯科对女性气质从抛却到认可再到超越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女艺术家在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经历的艰难和困惑,以及女性主义的真谛.指出只有培养双性头脑才是妇女解放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7.
《蓝色的海豚岛》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奥台尔(Scott O’Dell)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于1960年。本文通过分析当代美国少儿冒险小说《蓝色的海豚岛》中女性角色卡拉娜所展现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阐释双性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呼吁少儿文学的创作者塑造更多渗透双性成长理念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双性同体才是真正理想的写作理念,而她的作品《海浪》一直被认为是一篇双性同体的完美作品。然而,本文通过对该作品叙事声音的分析得出结论,虽然伍尔夫被称为女性主义的斗士,但她的作品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双性同体。男性仍然占据主宰地位。  相似文献   

9.
福建客家女作家何英的《抚摸岁月》是一部反映客家社会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以“双性同体”理论为主线, 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抚摸岁月》中的母女形象双性同体人格形成的过程,透视母女两人内心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描述在女性意识觉醒的作用下双性人格从母亲到女儿身上的发展变化及两性人格特征在女儿身上的和谐统一,为深入剖析《抚摸岁月》中的女性形象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郝红玲 《文教资料》2011,(31):22-24
伦斯的封笔之作《查泰菜夫人的情人》中的两位主人公康妮和梅勒斯.以及他们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关系渗透了劳伦斯的双性同体思想。在劳伦斯看来.康妮和梅勒斯具有双性和谐的人格。他们的身上都同时具有聪明勇敢的男性气质和极其温柔的女性魅力,这寄予着劳伦斯对未来社会完美人格的一种期望。但是.由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局限,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乌托邦理论。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解构男女二元对立.实现男女和谐相处,只能期待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类的经验与男性经验是同义词,文学经验也是如此.在文学作品中男性创造出了女性世代奉为模范的范本.成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诗歌中创作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分成四类:幻想中的完美女士及塑料玩偶;游荡在冰雪中的修女;假面世界:魔鬼与怪兽;灵与体的结合:双性同体.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常常出现女扮男装的现象。本文以《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为主要分析对象,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角色扮演理论和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阐释了女扮男装显示出性别的表演性质,以及从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女性潜在的男性气质,使两种性别气质在同一个人身上融合,具有超越单一性别气质的优越性。结语部分阐明女扮男装是一种增强喜剧性的表现手段,但同时也拓展了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为性别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类的经验与男性经验是同义词,文学经验也是如此。在文学作品中男性创造出了女性世代奉为模范的范本。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诗歌中创作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分成四类:幻想中的完美女士及塑料玩偶;游荡在冰雪中的修女;假面世界:魔鬼与怪兽;灵与体的结合:双性同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性别图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图式是指用来选择和加工与性别有关信息的知识结构。作者采用开放式问卷及有结构问卷两种方法,编制了性别图式问卷并进行了测量。借鉴贝姆的研究,将量化结果分为四种性别图式类型——刻板化者、性倒错者、双性气质者及未分化者。研究结果表明:(1)四种性别图式类型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不等,男性中双性气质者居多,而女性刻板化者居多;(2)拥有不同性别图式者的性别角色心理发展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两部西方女权主义电影文本《钢琴课》和《女钢琴师》的比较分析,探寻了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心路历程。在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中,艺术给女性带上“性面具”。使她们兼具坚硬与颓废的双性气质。女性身体沦为满足男性视觉愉悦的客体,女性主体意识进一步迷失。对性与自然的违逆,必将使女权主义处于更大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英国六大经典浪漫主义诗人,受所处时代集体潜意识的影响,有意识地宣扬父权"男性神话"思想,但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肯定女性情感在艺术创造和自我人性完善过程中的不可缺失性,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女性情结,从而在性别困惑的羁绊中步入了寻找双性同体的完美人性之旅。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思想中极其富有实践性和吸纳性的思想流派之一,同时也是最为活跃一个思想流派。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理论写作与文学创作都十分富有独创性和前瞻性,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的要素和本质特征。伍尔芙首先将双性同体的思想引入文学创作领域,同时双性同体的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名双性恋作家,她勇敢地充当了开路先锋和破除禁忌者,以双性气质活跃于英国文坛。在个人双性恋体验的基础上,曼斯菲尔德在创作中真实而细腻地记录了女性间的爱恋关系以及父权制婚姻对女性造成的伤害,为女性主义文学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作品,描述了一个典型具有双性同体特质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战前的骄傲、虚荣与任性、勇敢,战中的坚强、果敢和自立、拼搏,战后的理智、贪婪和冷漠、自私的性格,展现了斯嘉丽身上同时存在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作者赋予斯嘉丽双性同体的特征,使其完成了从真女性向新女性的完美蜕变。  相似文献   

20.
杨伟 《文教资料》2011,(24):101-102
导演李玉在其电影作品中,表现了对女性群体的深度关注,用深度和智慧呈现出独特的气质。本文对其作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