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1993年10月第一版,1994年4月第一次印刷,简称人教社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中三、滑轮一节中(159页左上角)用直线框起来的小字排印的内容有两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27页“叉鱼”一图,两次印刷(1979年第一次印刷与1982年第四次印刷)  相似文献   

3.
《送东阳马生序》里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其中的“冠”怎么读?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4年10月第3次印刷)、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11月第9版,2003年11月第1次印刷)都注guàn,笔者认为应注guān。“冠”是多音字。读阴平guān时,表名物义,如“免冠”“树冠”“冠心病”“弹冠相庆”“怒发冲冠”的“冠”;读去声guàn时,表动作义,如“弱冠”“及冠”“冠军”“沐猴而冠”“勇冠三军”的“冠”。(参见《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样的音义对应,古今一致,没有异议。所谓“加冠”,从字面上讲,正如教材所…  相似文献   

4.
笔者教研时发现,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200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2005年6月第一版,2005年6月贵州第一次印刷)文言文的某些译注有些问题。现不揣浅陋,择几例,试析之。  相似文献   

5.
释“一苇”     
徐迟的《黄山记》(普高语文第二册,人教社,1991年4月第1版)中有这样一句:“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这“一苇可航”是什么意思?教材及教参均未作解释。苏轼的《赤壁赋》(职高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993年6月第1版)中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一册《诗词五首》中的《过故人庄》有这样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其中“斜”字是读作 xiá,还是读作 xié,课文没有注音,因此,许多人对此字的读音也就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此字应读 xié,而不应读 xiá。《中华大字典》对此字注音为:“徐嗟切,音邪”,《辞海》对此字注音为:“习耶切,音邪”,《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斜”注音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有云:“(少年好事者)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其中“比笼”二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年来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一直注作“并放的笼子”,没有明确它究竟派什么用场。而该社1983年4月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文选与写作》第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的中专《语文》第四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的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用《语文》H版,则都注作“比试蟋蟀的笼子”。这个注释,显然不妥。因为下文明明有“因合纳斗盆”云云,说明“斗盆”才是蟋蟀的竞技场,是它们决斗分胜负的…  相似文献   

8.
拙作《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于1985年冬开始动笔,1987年10月杀青,1988年10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3700册,不久即售罄.1992年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将拙作印第二次.该社文学读物二编室张利民主任来信说:“这次重印数有6500册,超过了初版印数,还是令人满意的,说明尊著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1992.5.25).从第一次印刷到第二次印刷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也收到了学术界不少学者和日本、美  相似文献   

9.
《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必修)》(1996年4月第6次印刷)《殽之战》一文中:“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208页书下注释(11)将“不顾而唾”解释为“不顾是在君前,就(面对襄公)吐了口唾沫。”此处译为“不顾”,自然是“不顾忌”之意,这是不妥当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五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3年5月第3次印刷)  相似文献   

10.
语文第二册“句子”的教学广南县第一中学黄保兵六年制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中对于句子的要求,现行大纲和“九义”大纲都是理解意思,只是“九义”大纲更明确,要求“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什么是完整的意思,语文第二册是这样来体现的。一、注意句子之间意思的...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第1版,2002年4月第1次印刷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是在1994年10月版,2001年4月第1次印刷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以下简称原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和修改的.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章节和知识层次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1~12册中,每个练习都安排了“熟记成语”一栏。每行两条成语,有的意思相反,有的意思相近,有的意思相承。每组成语都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来编排。那么,  相似文献   

13.
张怡春 《语文知识》2006,(10):41-4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瞻”注为“远望”。“瞻”有“远望”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14.
许京娟 《学语文》2010,(5):46-46
语文教学中经常能碰到“佳城”这个词,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对该词的内涵不甚了解,以致误用。我们先看两则案例:其一,在某校的中考模拟试题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即根据“(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一水护田将绿缔。两山排闼送青来(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诗句来为一个美丽的山村写一句广告词。  相似文献   

15.
硕鼠不是大老鼠江苏许广利人教社职高教材《语文》(1992年6月第一版)第一册对《诗经.魏风.硕鼠》中的“硕鼠”的注释是“硕鼠,大鼠”。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也把“硕鼠硕鼠”译作“大老鼠呀大老鼠”。查其它教材和《诗经》注本,同此者甚多。其实,“硕鼠”不是“大...  相似文献   

16.
问:我是河南省卫辉市一中的一名普通的高中学生。我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06年11月第二版。2011年6月河南第一次印刷)一书时,产生了一些小小的疑问,在分析自居易的《长恨歌》中的“钗擘黄金合分钿”一句时,对“擘”的字音产生了疑问,课文下注解中对擘字的注音是bò,这句话的意思是:将金钗和钿合分开各持一半。  相似文献   

17.
笔者写过一篇《〈祝福〉中的词语标点不规范》的文章,分析的是人教版(本文所谈教材均为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2001年10月第2版,2003年11月贵州第3次印刷。以下简称2001版)教材中《祝福》的词语标点不规范情况。2006年2月拿到"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二册(2003年12月第1版,2005年11  相似文献   

18.
刊中版     
编辑部 :五年制《语文》第七册第5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 ,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 ,文中是注“xi啨”音 ,意为曲折不直的意思 ,可与“家”相配调读“xi偄”音 ,在教学中笔者还发现有相关用书注“xi偄” ,且要求组词。此音《现代汉语词典》没有 ,笔者还查阅了《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 ,无“xi偄”音 ,倒有“y啨”音(指斜谷 ,陕西一地名)。请问 ,语文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斜”字到底念什么好?若以语文课本为准 ,那么“xi偄”音何来?福建福鼎管阳学区西阳小学陈维新□教育资源如何开发所有基础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说明:本文所提到的课文和注解,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课《语文》课本,其中第一册为2000年3月第2版,第二册为2000年11月第2版,第三册为2000年12月第2版,第四册为2001年10月第2版,行文时不再重注。但若同时出现于更新的版本,当另外加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可谓“大变脸”.在结构和篇目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我校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这里针对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心修)第一册(2003年6月第1版.2005年4月湖北第3次印刷.以下简称旧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2007年3月第2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