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道考题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课本是当地教委编写的。对于枯燥的说教,我们并无多大兴趣,倒是授课的李老师教导有方,她善于联系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现实,抒发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每每引人入胜。最后一节“人生”课,李老师说要考试。奇怪的是,她并没有带试卷。“3道题目,都很简单。”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同学们不禁哑然失笑—这能算是“考试”吗?李老师也笑着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地举起了手,然后又放了下去。李老师并不作评论,继续问道:“教学楼有3…  相似文献   

2.
三道考题     
高中的最后一年,学校开了一门课程叫《人生》。 第一节课,李老师说要摸底考试。“只有三道题目,都很简单。”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只有少数几个女生举起了手。李老师并不作评论,继续问道:“教学楼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三道考题     
中专最后一年,学校开了一门课叫《人生》。第一节课,李老师说要摸底考试。“只有三道题目,都很简单。”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谁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只有少数几个女生举起了手。李老师并不作评论,继续问道:“教学楼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这下大家都傻眼了。李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三道题目:“你是否打过自  相似文献   

4.
【中考预测命题2】学校开了一门课程叫《人生》。第一节课,老师用了三道题进行摸底考试。第一题:“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只有少数几个女生举起了手。第二题:“教学楼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大家都傻眼了。最后一题:“你是否打过自己的耳光?”所有的同学都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音乐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我到六(三)班上本学期最后一节音乐课,打算总结一下期末考试情况。我首先表扬了几位演唱教材歌曲和音乐知识问答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同学,接着委婉地指出还有一些同学教材歌曲都没唱好,考试成绩不佳,评定为中等。当提到段乃佳的名字时,只见她举起了小手:“老师,我会唱花鼓戏。我可以补考吗?”听她这么一说,又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我会拉二胡。”“老师怎么不考跳舞呢?我都学好几年了。”我一时怔住了。  相似文献   

6.
生日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语文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然后刷刷刷地在黑夜上写下一行大字。同学们迷惑不解:“老师又在搞什么鬼?”写完后,同学们一看,原来是“谈谈怎样过生日”,于是,大伙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我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好多人大吃一顿!”有的说:“我要爸爸妈妈带我去游山玩水!”还有的说:“我过生日一定要……”这时,语文老师开始发话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同学们齐声答道:“知道!”声音惊天动地。“那有没有人知道父母的生日?”老师又问道。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下课了,我回…  相似文献   

7.
<正>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要考试。"三道题目都很简单,"老师笑眯眯地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地举起了手,又放了下去。老师继续问:"教学楼里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这下大家都傻眼了:三年了,怎么从来没留意过她们?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三道题:"你是否打过自己的耳光?"这一回,所有的学生都"哧哧"地笑了起来。打自己耳光,恐怕只有傻瓜或疯子才干得出来吧?  相似文献   

8.
周秀 《西藏教育》2009,(4):27-27
教材简介:《可贵的沉默》一文主要讲的是一位老师上课时,了解到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记得孩子们的生日,可孩子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位老师抓住孩子们“热闹”与“沉默”的这一契机,巧妙地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9.
多问一句     
王强 《师道》2003,(7):38-38
公开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坐井观天》。当读到“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时,有个男生高高地把手举起,老师见他那么积极,便示意他朗读。那男生语气急促,读得结结巴巴:“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逗得听课老师与所有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心头的怒气一下就窜上来了,心里念叨着:“你平时调皮捣蛋也就算了,这可是公开课啊!你这不是存心让我下不了台吗?”当时她恨不得马上把那个学生给撵出去。但是理智告诉她必须镇定。于是,她心平气和地多问了一句:“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念吗?”那男生说:“因为青蛙…  相似文献   

10.
一次单元考试结束,我整理好学生们的试卷,来到办公室。“滕老师!”从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小钰。只见她趑趄不前,小脸绯红,怯生生地说:“老师,考试时我的作文离题了,能不能……再给我一次重写的机会?”她支支吾吾,半天才把话说完。不等我开口,对面的李老师却叫了起来:“什么?考试都结束了,还要求重写这叫什么考试?这样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彤彤  冰咖啡 《小学生》2006,(11):32-33
怡然要过生日了,她在近一个星期之内遇见熟悉的人就说:“下个星期五就是我的生日噢!”,大家一般都会很礼貌地说:“是吗?那提前祝你生日快乐!…”“这就行了吗?你难道不表示表示?”怡然的脸皮永远都这么厚。  相似文献   

12.
李霞 《辽宁教育》2006,(7):48-48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我心里仍然充满着深深的愧疚…… 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说道:“老师我会唱!”‘老师我会唱!”看着他们那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劲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洋洋的,溢满了激情和感动。我笑着问他们:“你们是怎样学会的?…‘我们在幼儿园学过。”“那谁来唱给老师听听?”一只只小手争着高高地举起:“老师我唱!”“老师我唱!”我笑眯眯地盯住苏雪说道:“苏雪,老师请你来唱好吗?”没想到刚刚还满面笑容的她脸色一下子暗淡下来,她把小嘴一抿,躲开我的注视,轻声说:“我不唱!”我很纳闷:  相似文献   

13.
一天,在数学课堂上,一位老师提出问题后,发现班里特别不爱发言的女孩举起了小手,老师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她胆子小,还有点结巴,平时很少举手,都是老师主动叫她)。于是叫她回答。不知是因为没有思考成熟,还是因为紧张,她支吾了半天也没说清楚。这时,班级的三位特别爱表现的男同学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性子了,连讽刺带挖苦地说:“你就…就…就…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赶快坐下得了,还就…就…啥!”那个女同学当时被羞得满脸通红哭着坐下了。此时,老师非常生气,“就你们几个行,上次考试不也有没及格的吗?!干吗瞧不起别人呀?这样做多伤人呀!”  相似文献   

14.
验 算 考试的时候,皮皮不停地在掷骰(tóu)子,同一题要掷好几次。监考老师觉得奇怪,便问他为什么?皮皮无奈地回答:“难道不用验算吗?”C 教室的课桌被老鼠咬坏了,老师说,老鼠是啮(niè)齿动物,所以什么东西都啃。皮皮立刻举一反三: “那么,我家刚出生的小妹妹就是无齿动物,她什么东西都啃不了。” 减 法 数学课上,教师对皮皮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例如,你家里有五个苹果,被你吃了四个,结果是多少呢?”皮皮沮丧地说:“屁股上挨了十下!”无齿动物笑掉你的小牙@李建德…  相似文献   

15.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你过生日时,你的父母有没有为你庆贺呢?怎样应贺呢?你们的父母都这么疼爱你们,那么,谁能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呢?怎么都不说话了。不说话也叫沉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好吗?  相似文献   

16.
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画了一幅剪贴画——《我的理想》,说是要在主题班会上展示。画面上的她,是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我问:“为什么想当教师?”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但她一定得是‘不两面派’的老师!”随后,她断断续续地列举了这样一些现象:老师之间有说有笑,转眼面对学生就绷起了脸,总那么爱训人,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快考试了,同学们喜欢的图画、音乐、体育全不上了,给语文、数学“让课”。不是说素质教育吗?难道只有语文、数学才是素质吗?上区里的公开课,早就排练好了,连谁举手发言、问什么、答…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十多年来,我一直为自己当时的鲁莽而深深地内疚着。那是一天下午,我刚踏进校门,几个学生便急忙地向我“报案”:“老师,小兰抽烟。”接着就递给我一包丰收牌香烟,说是在她书包里发现的。我拿着香烟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威严地扫视一下全班,然后愤怒地看着小兰,举起香烟厉声问道:“这是你的吗?”她说:“是。”我气得把香烟用力一扔,狠狠地说:“抽吧抽吧!让你抽个够!女孩子学抽烟,你知道将来会有什么后果?”她流着泪,一声不吭。最后我给了她一道命令:“你出去,…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听课,讲的是《小猴子捞月亮》一文。整堂课的最后老师问:“小猴子想把水中的月亮捞上来,大家说,小猴子傻不傻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傻!”老师很满意,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说:“老师,小猴子不傻,挺好的!”老师不耐烦地回应道:“好什么好!”  相似文献   

19.
“李老师,你能给我找点洗涤剂吗?”我抬起头,疑惑地问:“找它做什么?”金艳挺不好意思地说:“我的衣服全被菜里面的油污染了。”原来,周末返校,她把奶奶炒的菜放进装衣服的皮箱,结果全泼了。  相似文献   

20.
周晋阳 《班主任》2013,(2):41-41
期中考试后,李然来到我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老师,您有时间吗?”看着她憔悴的面容,我答道:“有时间。出什么事了?”“老师,这次考试,我的成绩退步了,现在我的压力特别大,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听课也进入不了状态。您能帮帮我吗?”李然活泼开朗,积极上进,做什么事都挺有主见的,现在突然出现这种状况,我有些吃惊,但没表露出来。经过一番深入交流才知,她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对她的期望一直很高。进入初三后,父母对她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什么家务都不让她做,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李然自己也很要强,学习更加用心,希望能实现父母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