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借用媒体信息创设问题境,导入课题心理学上讲,学习动机是学的直接内部动力,能激发、定向、持学习活动,而“认知好奇心”是在动机的核心。课堂开始,导入题时,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引起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好奇,就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课堂。媒体信息时代感强,亲切实,富有感召力、影响力,引用这报道作为教学的“开场白”,创设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达到效果。例如在讲“环境保”一节时,引用《中国环境保护》(WWW.zhb.gov.cn)上的文章无法面对的灾难:北约空袭给南拉夫制造的生态污染”,“中国沙化年损失540亿人民币”,“长江这样…  相似文献   

2.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相似文献   

3.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1].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信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激活课堂,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课堂上是否能够鼓舞学生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的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相似文献   

5.
刘丽君 《湖南教育》2005,(17):35-35
一、创设适宜问题情境问题是对心理活动的一种刺激。要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使学生面临一种“令人困惑的”“、充满张力的”环境,或是说给学生一种“刺激”,并使这种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形成差异,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主体学生只有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情境才会产生问题,引发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数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发掘他们质疑、猜想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如下基本要求。首先,要以一定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创新课堂中充满欢乐、惊异、悬念的情境能触及学生的“动情点”和“兴奋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其学习动机,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激发创新意识。1.设疑。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因此,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容易引起学生认知矛盾冲突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让学生先用滚动法、拉…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情境化“虚拟”为“现实”、化“静态”为“动态”、化“远”为“近”、化“繁杂”为“集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所学内容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兴趣就会迁移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教学巾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参与”的欲望。如“探索规律”一节,  相似文献   

9.
薛润莲 《小学生》2023,(5):79-81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其离不开兴趣的调动和好奇心的激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也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数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人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动态的、变化的事物(动画片)最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郑文红 《华章》2007,(5):73
有效问题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教学信息,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阔思维,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认为,好奇是儿童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并将之称为直接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乐学、善学。在估算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认知水平较低,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愿意认可具体、确定的事物和现象,而不喜欢“估计”、“大约”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改变“唯精确算”不可的已有观念,感受到估算的优越性,教师更应巧妙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以引起他们对估算的重视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认为,好奇是儿童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并将之称为直接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乐学、善学。在估算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认知水平较低,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愿意认可具体、确定的事物和现象,而不喜欢“估计”、“大约”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改变“唯精确算”不可的已有观念,感受到估算的优越性,教师更应巧妙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以引起他们对估算的重视和兴趣。  相似文献   

15.
尹晓光 《河北教育》2005,(24):31-31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相似文献   

16.
周琳 《考试周刊》2013,(35):147-148
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好的情境创设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生成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的有效途径。在思想政治课上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贴近生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情境设计偏离学生认知水平、情境创设过度、课堂导入情境时间过长、情境设计重心放在多媒体画面上、情境创设流于形式等问题。解决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立足于学生,围绕生活合理创设情境,依据教材适度创设情境,提高情境创设技能技巧,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然而,并非所有问题情境创设都十分有效,因此,创设情境有以下几个注意点。一、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相适应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有效性研究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使学生学习激情盎然、信心倍增,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陈陆爱 《考试》2009,(6):33-33,42
“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应具有可及性、直观性、开放性、挑战性、体验性。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的方法有铺垫型、认知冲突型、操作性、实践性、试误型等。创设好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认知结构,培养应用意识,促进思维发展,从而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