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晨 《青海科技》2013,(1):30-31
风霜雷电、雨雪云雾,原本平常的自然现象,为何引起人们如此多的关注?原因就是一个叫做PM2.5的字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它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20。进入2013年以来,雾霾天气笼罩了全国大部分城市。石家庄、邯郸、保定、北京、长春等地空气污染严重,多地空气质量指数监测数据“爆表”。近日,笔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  相似文献   

2.
PM2.5的常用的监测方法是建立环保基站利用仪器进行监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精度较高且连续观测的数据,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全面获取一个地区PM2.5时空分布信息,且建站的成本高,周期长。与常用监测方法相对应的是利用遥感影像进行PM2.5的监测,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对PM2.5进行大范围的监测,缺点在于无法得到PM2.5成分。本文的观点是要实现PM2.5的快速有效监测,就必须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PM2.5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空气中的氧气受目光照射,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相互作用,生成臭氧,研究表明臭氧浓度受日光照射影响较大,且和PM10、PM2.5均存在负的相关性,从而出现在较好的优良天气出现局部臭氧浓度超标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12月初的上海可以说是“烟雾缭绕”,有的网友甚至将上海街景比作“寂静岭”,这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街上行人的的确确在“雾里看花”。雾霾天气给气候、环境、经济等方面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健康,雾霾的“杀伤力”更是惊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雾霾的主要成分——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每年导致80万人过早死亡,已被列为全球的第十三大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PM2.5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针对此问题,本文分析了PM2.5的防护需求和研究现状,并对市场在售的防PM2.5口罩质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6月26日,环保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会场内外近乎咬文嚼字的辩论,折射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持续焦虑。而两天后的6月28日,北京出现严重污染天气,则再次佐证了这种焦虑的必要性。在“水污染”“PM2.5”等成为焦点热词之时,人们很容易轻视一个“隐形”的威胁——臭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I0002-I0003
中国科技网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天(12日)发布。《计划》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经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轻严重雾霾天气的危害,可推广应用一种喷淋式霾尘空气净化器。该种空气净化器不仅结构简单、排风量大,而且由于采用水为过滤介质,因而可对霾尘空气中包含2.5PM和以下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及各种水溶性有害气体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9.
霾和正常天气下西安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西安市大气颗粒物在霾天气下水溶性离子的组分特征,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对西安大气TSP和PM2.5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大气TSP和PM2.5在霾天气的总水性离子浓度分别为135.0和72.4µg∙m-3。分析的11种阴阳离子(Na+、NH4+、K+、Mg2+、Ca2+、F-、Cl-、Br-、NO2-、NO3-和SO42-)中SO42-、NO3-、NH4+是TSP和PM2.5中的主要成分,这三种离子占总水溶性离子的百分比霾天气明显高于正常天气。pH测定的结果显示,霾天气大气颗粒物均比正常天气偏酸性。对比了不同天气下的SOR(SO2转化率)和NOR(NOX转化率),发现霾天气SO2和NOX转化率高于正常天气,尤其是SO2在霾天气更易转化为SO42-。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光化学烟雾等现象日益频繁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如何进行PM2.5监测,以及如何进行污染防治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PM2.5监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还人类一个空气洁净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2,(12):6-6
现在正值冬季,许多市民选择佩戴口罩出行,PM2.5口罩在市面上悄然流行。但是随着最近PM2.5新标的出台,口罩也变得不再简单.  相似文献   

12.
PM2.5是如何突破人体自身健康守卫的关口、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的呢?在严重雾霾天气情况下,人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工作?出门只要戴上口罩就能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吗?PM2.5进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气管黏膜杀灭病毒、细菌和抵抗它们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气管黏膜的排毒功能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身体健康的PM2.5可致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3.
杨振宇 《科技风》2013,(13):208
近几年,"PM2.5"这个词语一直不断的在报纸、新闻、书刊等信息载体上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大气主要的污染物之一,PM2.5导致灰霾天气的形成,污染环境,同时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PM2.5进行研究了解,并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改善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健康。在此,笔者主要阐述一下PM2.5的基本定义特点,其来源产生途径,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对如何预防及改善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相似文献   

15.
孙晨 《青海科技》2013,(1):32-34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发布的新闻,中国是世界上PM2.5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部分地区超过WHO健康标准值,其中东部沿海地区远超过中国最新发布的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张建东 《金秋科苑》2013,(20):61-65
入冬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大大超标,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中国工程院钟南山先生表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个白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的确,没有人在这种环境下还可以做到自强不“吸”,只是公众在了解危害之后更需要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杭州市区2002年至2006年的空气质量资料,结果表明杭州市区首要污染物为PM10。PM10和PM2.5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双峰型”日变化。PM10浓度与天气系统相关性研究表明,在高压控制时容易出现高浓度的污染,在东风带系统出现时PM10的浓度较低。在较长时间的稳定天气条件下霾、轻雾等天气现象对PM2.5、PM10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正>201 3年年初,我国大部分省市出现持续性阴霾天气,雨雪相较于往年偏多,空气中PM2.5浓度居高不下,备受关注。到了201 3年年底,雾霾愈发严重,已深深影响到了人们的交通出行、健康生活。目前,人们一般将空气中PM2.5数值升高的原因归结于城市化进程过快、拆迁和建筑面积增大、工厂废弃和汽车尾气增多,以及产业布局过于集中等因素。此外,不利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是阴霾天气集中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时间为10月7日—11日,文章对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北京地区的地面PM 10和PM 2.5变化特征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严重雾霾期间北京地区PM 2.5、PM 10浓度较高,最大值分别为300μg/m3和353μg/m3.9日温度为16℃,相对湿度8...  相似文献   

20.
<正>PM2.5是如何突破人体自身健康守卫的关口、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的呢?在严重雾霾天气情况下,人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工作?出门只要戴上口罩就能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吗?在家里的时候应该紧闭门窗吗?这些问题,让卫生专家来为您解答。PM2.5进入人体过程及后果PM2.5进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气管黏膜杀灭病毒、细菌和抵抗它们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气管黏膜的排毒功能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身体健康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管炎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