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月饼     
张港 《教育艺术》2003,(9):58-59
在城里月饼发票的年代,我下乡那地方,1/2的人没有见过月饼,3/4的人没有吃过月饼。我教的4个埋汰男孩、两个埋汰女孩、两个利索女孩,全没有见过月饼。有的说月饼是圆的,有的说是半圆的,有的说是三角的,也有的说月饼就跟“热特”的轱辘一个样。 我给家里写信,我说,去年我就没有吃着月饼,今年不吃了,明年算在今年,一并给我寄来。我想让这些孩子也看看月饼,也吃吃月饼。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莫让“生活化”冲淡数学味 [案例]在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数学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是因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于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月饼、吃月饼。这一节课开头上得热热闹闹,学生兴趣高涨。但由于分月饼、吃月饼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教学任务没能完成。  相似文献   

3.
《母婴世界》2014,(9):12-14
本期话题:“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月饼看过的月亮”精华网评 《母婴世界》微信公共平台向网友征集了话题“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月饼看过的月亮”。活动征集期间众多微信网友踊跃发言。在这次的征集中,小编只能感概,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饼已经不是那个月饼了。中秋节的月亮和月饼这对形影不离的小伙伴,经过时间的推移也有了不少变化,其中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月饼了,在今次的征集中,身为人母或人父的微友都感觉现在的月饼没以前的“好吃”,就算是五仁月饼在他们的记忆中也是“甜的、香的、甚至是幸福的”,当一种月饼能够从味觉中延伸到亲人、朋友的怀念中时.  相似文献   

4.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齐悦 《现代教学》2014,(9):51-51
小小的月饼在课上激起“干层浪”,有的学生认为月饼好吃,喜欢吃;有的学生认为月饼不好吃,反而喜欢月饼的包装盒。对此,施老师因势利导,寓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于现代德育课堂之中,让学生了解月饼背后的故事,探究中秋节和月饼的由来与传说、各民族庆祝中秋节的方式,由此学生已经从一块小小的月饼中感悟到了中秋节悠久的历史文化,课堂上的小插曲对教学内容起到了升华的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必须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去解决其根源追溯的基本问题。比如说,我们让学生学习极其普通的汉语词汇“月饼”“春节”,就可以通过学习这两个词汇,把民族文化中的节庆、习俗乃至情感表达方式等信息凝聚在一起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月饼”“春节”等词汇背后涌动着的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流连和徜徉。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中秋节的晚上,月亮分外明媚,猩猩大哥召集了兔子小姐、山羊太太、熊猫妹妹、猴子弟弟来赏月,大家坐在平地上一边赏月,一进嘴里不停地嚼着甘蔗、月饼.猩猩大哥为了考查猴老弟的眼力,让猴老弟背过身去.猩猩大哥取出两个月饼摆在地上,再在两个月饼的四周放上一些圆形石块,如甲、乙图,然后让猴子老弟转过身来选月饼.猴老弟一眼就看中了图甲的月饼,认定图甲中的月饼比图乙的要大些.他真聪明,还要看看两个月饼的厚薄.他认定两个一样厚时就说:“报告猩猩大哥,我选图甲中的月饼.”说着取出月饼就要啃.猩猩大哥说:“不忙吃,你把…  相似文献   

8.
6种病人需当心:月饼有“圆”有“缺”月饼是我国人民中秋佳节的传统食品,因其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多数人喜欢吃。特别在中秋之夜,吃饼赏月,别有一番情趣,但是,有6种病人不宜多食或应禁食月饼。糖尿病人:因月饼含糖量高,患者如图口福,一次吃得太多,可使血糖急...  相似文献   

9.
中秋分月饼     
中秋佳节,小秋的爷爷给他出了一道分月饼的数学题。 爷爷说:“我这儿有7块月饼,你把它平均分给这里的8个人。” 小秋听了扑哧一笑:“这是平均数问题,太容易了,把每块月饼平分成8份。爷爷您竟出这么简单的问题。” 小秋说着拿起刀正欲切,爷爷拉住说:“你这方法不好,我要求用更好的方法。” 这一问,还真一下难住了小秋。 过了一会儿,小秋又拿起刀准备切,爷爷问:“小秋,想好了?” “想——好——了!”小秋一字一顿地回答。 小秋分月饼的方法妙极了。 小朋友,你知道小秋是如何分月饼的吗? 《中秋分…  相似文献   

10.
贺康静 《神州学人》2004,(10):40-40
和进科大的时候一样,中秋节这个让人想家的日子偏偏是身处异地的第一个节日,然而,记得那时的我们有晚会、有笑声、有月饼,还有依然能让我们感到“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月光。  相似文献   

11.
月饼DIY     
听说下午奶奶要带我去姜允希妈妈的公司做月饼,我兴奋得连中午觉都没睡好。好不容易等到放学,我立即催着奶奶带我去。“月饼会不会很难做?做月饼好不好玩?我做出来的月饼会不会不好吃?”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姜允希妈妈的公司。做月饼的地方设在公司的大门口,远远就看到好多人围在一张大桌子旁。我迫不及待地凑了上去,“阿姨,能不能帮我拿一团面?”我向一位阿姨说道。  相似文献   

12.
当时明月在     
离中秋还有几天,桌上已压着好几张月饼礼券。月饼品牌繁多,克莉丝汀、可颂坊、马可波罗……礼券一份比一份精致,有双色套印,有凹凸彩印,有光鲜亮丽的铜版纸…… “今年的月饼好像蛮不错。”妈妈的声音有些疑虑.“可太多了,吃不完啊。”“那就送人,”爸爸的语气有些冷漠,“反正局里的领导还没送,改天我送过去。”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眼泪     
话说嫦娥一人在月球上,除了在养玉兔场养养玉兔,在月饼厂“自产自销”月饼外,还在空闲时间用一台奔三电脑上地球网站,使用“远方的陌生人”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进述下列故事导入新课。中秋节,小华的爸爸拿出一盒月饼,小华看见香喷喷的月饼直流口水,急着要拿月饼吃。爸爸说:“慢,先回答我提出的几个问题再吃。”“好,您出题吧。”爸爸拿出 4个月饼,说:“平均分给你和妈妈,每人得几个 ?请写出这个数字。”小华边说边写下了“ 2”。爸爸接着拿出 2个月饼,说:“要是把这 2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几个 …  相似文献   

15.
和进科大的时候一样,中秋节这个让人想家的日子偏偏是身处异地的第一个节日,然而,记得那时的我们有晚会,有笑声,有月饼,还有依然能让我们感到“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月光。 在国外,中秋节,真的是一个很奢侈的字眼。真的开始明白小时候舅舅说的,在国外,是没有这些节日的,中秋节,甚至春节,如果不是跟国内家中联系的话,很可能连哪一天都不知道。当然,他们那时候没有Internet和BBS。但即使有了Internet,惟一能让我们感受到中秋节气氛的,就是网上一个兜售月饼的广告,10磅一个。呵呵,幸亏去年中秋节我吃了好多好多月饼,把今年的那份都吃了。 …  相似文献   

16.
记得那是中秋节的第二天,晚上放学的时候,班主任彭老师把蒋浩巍送给他的月饼给了刘新彦,说是让他分给大家吃。彭老师说,这叫“有福同享”。这下可了不得了,彭老师一走出教室,班上顿时沸腾起来。一声吆喝,男同学、女同学一齐拥向刘新彦。你抓抓刘新彦的肩膀,他拉拉刘新彦的胳膊……只是片刻工夫,刘新彦便被大家包围得水泄不通。你想,刘新彦瘦弱矮小的身躯哪能架得住大伙儿如此“众星拱月”。于是,月饼便飞了出去。大个子范超超眼急手快,眼看着月饼脱了手,便“腾”地一下,硬是跃了起来,顺手这么一抓。你猜怎么着?嘿,还真的让他抓住了。只是跳…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校级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的课题一样,教学方法却大相径庭:A老师:出示秋游情境:把1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如何使两个人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后,教师讲解: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要吃月饼,也是大家团圆的日子。 2.通过“中秋节”的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幼儿园、爱父母的情感。 3.通过社会实践“买月饼”,了解售货员的劳动,培养幼儿尊重热爱周围的劳动者,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与售货员联系好,让他们协助老师配合教育。 2.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室。 3.准备好“月亮观察日  相似文献   

19.
作文材料:中秋节放假前,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过节。小张说:“什么过头,就是吃那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倒是我妈妈每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条件那么差,愁人。”小李慢声慢语地说。“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扭捏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  相似文献   

20.
于俊丽 《教学随笔》2007,(11):26-26
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学生知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后。吴老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纸折出,并涂上颜色表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