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类社会中,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不是生产力自然发展的历史。这是因为生产从来就是社会的生产,生产力是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而存在的。马克思说过:“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经常通过阶级斗争得到实现;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阶级斗争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唯一手段;在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劳动人民在较为有利的社会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3.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科学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认为人类历史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灭。那么,是什么推动着人类历史变化发展的呢?历史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人类社会中,除了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还有其他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构成一个强大的合力系统,人类历史就是在这个强大的合力系统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历史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力的提高开始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必然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同它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就要改变旧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还是阶级斗争呢?本文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一个,这就是生产力。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史。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正如马克思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于经常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而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生产力和生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史学界对“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历史发展的真实内容”等问题展开了多次讨论,至今意见尚未统一,大体说来有如下几种:第一、生产力和生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阶级斗争是推动私有制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在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中,不少同志都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历史发展的具体事实,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大家所提出的历史发展动力大致有如下七种: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生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四、社会各种矛盾运动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五、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六、人类的物质经济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上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毫无疑问,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然而,人们总是希望,在众说纷纭的“动力”中,找出一个科学性、逻辑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强的表述方式,使大家的认识统一起来.我们想,这种“统一”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这是讨论深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也是讨论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一些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我们认为,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对“四人帮”的唯心史观.同时,在强调唯物主义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辩证法.这就是说,必须坚持彻底的唯物论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导致不同历史阶段的更替。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构成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阻碍甚致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只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而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上逐渐不科学,由“左”倾而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概括起来说大致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生产力动力论、阶级斗争动力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动力论,此外还有一些折衷性的提法。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大都是从特定的历史范围提出的,从一定角度立论的,都还有值得商榷的余地。显然,要想得出圆满的结论,还有待于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有别于上述诸种提法的观点,即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而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考察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应考察生产力的状况,然后进一步联系起来考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不但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性质与发展水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经济规律。然而,有学者认为,生产力自己不会发展,没有自己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就认为,一切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一切剥削制度从价值标准判断都是公平合理的。笔者认为,"生产力标准"不同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资本主义剥削和剥削制度合理性的观点是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由生产力标准决定"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生产力发展有其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有意义的。生产力发展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生产力发展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牛产关系的推动与制约,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的。但另一方而,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其内在动力,即内在矛盾。因为社会生产本身包括着多种、多层次的关系,从而有着多层次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生产的第一层次的矛盾,它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制约,表现为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内部矛盾是社会生产第二层次的矛盾,它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必然发生相应的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正是对生产力作用及其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决定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历史使命;也正是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对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并最终决定着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命运。首先,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孙显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于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发展,虽然具有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的、最基本的动力。因此,认真研究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  相似文献   

14.
朱秋 《培训与研究》2010,(9):110-112
生产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直接制约着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而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根本上是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无论是从生产关系的内部要素来讲,还是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以及对社会关系的制约来说,它对教育都有着根本的决定和促进作用。而教育则服务于生产力,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王敏 《中学文科》2006,(11):86-8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人们的革命任务也不同,现将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演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本点,即推动历史演进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力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是历史发展的强大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主体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现代科技革命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几个主要观点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它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的过程,它的动因在于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史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揭开了历史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变化发展,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还进一步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对立就一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里要说明,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它内部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下),推动了生产方式、从而也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五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容许生产力以资本主义不可能有的高速度蓬勃发展。这是一个正确反映客观历史进程,并为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科学结论。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深刻分析,发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了确定某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历史地位的客观依据,这一规律要求人们在判断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或社会生产关系是新是旧、是先进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