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相对薄弱.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看,均未突破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总体评价,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模式"才形成.毛泽东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是一条既造福于中华民族又有利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发展与分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它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伟大尝试,它必将开拓人类文明新的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也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依附发展的讨论既凸显了学界对于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热切愿望,同时也折射出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及缩小这种差距的现实困难。近年来较流行的中国高等教育"依附发展"观点从前提到结论都有可商榷之处,其实质是混淆了高等教育"依附发展"与"借鉴-超越"两种发展道路的根本区别。中国高教强国建设应当在"借鉴-超越"思想指导下,通过文化自觉与自主创新,努力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是一条既造福于中华民族又有利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发展与分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走出去"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构成.语言在教育"走出去"过程中起着载体和杠杆作用.英语国家在教育"走出去"过程中,利用英语势能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模式,既推销了英语,又借力英语强化了教育"走出去".二者的互动及诸种模式对中国制定国家语言战略有启发.国家语言战略要从宗旨、愿景、目标和路线图四个维度入手,既促进教育"走出去",也借力教育"走出去",形成两种战略的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的一般意义在于,它为地方院校如何服务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模式.强调将实践性教学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使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逐步向"以学为主"转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处于深刻社会变革和政治转型时期的中国,建构文化软实力的努力显得格外迫切和需要.如何在变革中促使国家逐步走向"政治成熟",并在由"民族国家"过渡到"文明国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为"中国模式"的成功构建和发展提供内在支撑,既关乎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更攸关中华民族可否复兴.  相似文献   

9.
蒋梦麟虽强调"萧规曹随",但其出任北大校长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场域的"美国大学模式"时代的到来.本文选择早期北大建设为人手处,凸显蔡元培出任校长时借用洪堡大学理念构建的"德国大学模式"的普遍意义,既区分德、美模式之不同,更以周鲠生领导的武汉大学建设为例,强调德国模式对现代中国大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影响;进而更深层地揭示出北大改革对现代中国大学制度建设的意义,即这是在蔡元培的整体性教育国家(现代大学)理念支撑下的伦理学学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农村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它既属于更为宏观和复杂的"三农"问题,也属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取向问题.近年来随着"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农民工现象的大量浮出,中国城乡发展的二元化模式弊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科学地实现转移,也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民富裕问题的核心。因此,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对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所借鉴,以便科学地研究与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现代化不同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各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现代化本身的内涵亦十分丰富.一些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以及对农业现代化不同道路的理性思考,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较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闻天作为老一代革命家,其晚年对我国社会主义国情、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习和研究张闻天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重评斯大林模式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宗武 《天中学刊》2003,18(3):23-27
重评斯大林模式是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需要,是进行现代化途径比较研究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重评斯大林模式时,首先要对有关概念作出明确界定,而且应该从落后国家现代化的角度,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发展战略调整的背景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由于历史原因和苏联的影响,我们最终确立了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这一模式的弊端,并且开始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我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但同时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粉碎“四人帮”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史研究可发挥这些作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理、提供各种参考资料;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和增强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结合国情、乡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探求历史真相,澄清历史迷雾,发挥历史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朽,经济落后。为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谋求近代化的历程。本文拟谈近代化的内涵及近代化的历程,揭示了各个阶段近代化的主要主张及影响。从而证明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谋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为现代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国内经济成分、阶级阶层的新变化,对世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吴业勤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5):70-72,77
农业人口的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结果。只有农民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成为现代产业,从根本上消除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化",才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除了立足于本国实际,更要借鉴国外农业人口转移的经验,尤其美国的经验,对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