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言志”与“诗缘情”——古文论笔札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典》中“诗言志”的命题,应当是战国史官对前代观点和理论命题的追记。“诗言志”说中的“志”,其原初内涵应包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后来,受“政教”观念的影响,才每每被解释为与“政教”相关、并符合其要求的思想或情感。“诗缘情”从“诗言志”而来,二者相客而非时立关系。但是,也不能认为“诗缘情”等于“诗言志”。“诗缘情”说既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诗言志”的原初内涵;更在“诗言志”说的基础上,使文学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活教育学” ,在教师管理上运用民主平等、用人育人的情感管理艺术 ;在学生管理上运用了解尊重、关怀善诱的情感管理艺术 ;在环境管理上运用外近自然、内融情感的环境管理艺术。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 ,可为今天的学校管理者一参省。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必豁人耳目”。做为“情文并茂”的课文,本身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大多独具真情美感。这里既有喜、怒、哀、乐、又有惧、爱、恶、欲;既有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又有爱国情,故乡情,阶级情感等,语文教师如何方能把课文的情,传递给学生,使之接受文中之情,化为自己之情呢?只有在作者的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的桥梁。才能沟通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进行情感的传授和教育。如果缺少了情感…  相似文献   

4.
刘熙载在其作品《艺概》的“诗概”一节中,概述了诗“言志”、“缘情”、“理义”为本这三种本体论.这是他对传统的诗学本体论中“言志为本”、“缘情为本”、“理义为本”的继承,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1935年11月,归隐军阀孙传芳在天津居士林被施剑翘枪杀。这场复仇奇案轰动了全国,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众多媒体同情并塑造了施剑翘良好的形象,极大地引导了大众情感。在“法”与“情”的论争中,国民政府选择了民意所向的“情”的一面,施剑翘最终被特赦。“施剑翘案”是中国司法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大事。该案表明近代媒体舆论力量的增强,也充分说明媒体导向容易左右大众情感。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各科都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教学,表现尤为突出。要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一中心环节,即以情育人。从教学实践看,说理远不如动情,要号召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情,让教师的情与学生的情与教材相互沟通,互相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先进的思想和美好的道德。”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应体现在对作品基调风格的把握、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和歌唱家的二度创作、对歌曲艺术处理的不同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声传情,情声并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陆机诗文的"情"是由"雅"来规范的以儒家思想为根本的一己深情。"诗缘情"理论的关键在于诗人的情感是否是自己自发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学注重诗歌的形式之美,从语言的辞采、声律、对仗、用典等各个方面切入诗语内在特征的研究,以此强化诗语的审美特征,增强诗语符号的可感知性,使诗语在外在形式上即获得普通语言所不具备或不明显的艺术特征,在能指层面以巨大的作用构成诗歌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声律的静态研究。徐青以《全唐诗》为材料,论述了声律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对声律结构进行了层次分析,阐释了唐诗的声律结构类型,等等。  相似文献   

11.
《醒世恒言》中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约占总篇目的1/3,可见道教文化对整个作品的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对作品内容、艺术以及编者情感三个方面的指向性.就内容指向性来说,集中表现在道教神仙信仰、道士与道教理想几个方面;就艺术指向性而言,主要体现在意象、想象力和整体艺术风格三方面;就情感指向性来看,主要体现了编者冯梦龙的“情教观”,并实现了个人精神的一种抚慰.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表现的艺术本质,构筑起自己的基本理论;"不拘格套"以无形之形为己形,以无法之法为己法,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以"散"为主的形式特征,构筑起自己的形式理论。理论是自觉的代表,是成熟的标志,明清艺术散文理论的自觉,充分显示出明清艺术散文所抵达的成熟之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养情”说是荀子美学的重要观点之一。“养情”是礼义借助于艺术 ,通过对人“气”的影响而作用于人心的过程。“养情”说是对“化性起伪”思想的具体化 ,是沟通荀子关于人性、礼义、艺术三大思想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4.
谈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就是通过欣赏主体(观众、读者)对欣赏对象(艺术形象、艺术意境)的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由浅入深,情理结合,得到审美愉悦和陶冶。如果说艺术创造是由“面”到“点”、由“多”到“一”,把无穷之意概括在有尽之言中,那么艺术欣赏则通过欣赏者“再创造”和“再评价”,做到由“一”见“多”,由“点”及“面”,由有尽之言领悟无穷之意,并且使艺术创造不断发展和完成。艺术欣赏既有愉耳、悦目的美的感受,又有陶情养志的情感的感动和意志的激发,还有赏心、怡神的理智的满足。艺术欣赏既是共鸣又是观赏,在共鸣中,更多的是情感活动;在观赏中,更多的是理智活动。艺术欣赏必须达到共鸣与观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高师声乐课堂教学情感表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前的高师专乐教学中,存在着重“声”轻“情”的现象,即只注重学生嗓音技巧的训练,却忽视学生歌唱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声乐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声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歌唱情感表现能力的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感情深邃”说的美学意蕴,包括感情的真实独特、纯挚深厚、忧生忧世的情怀、悲剧色彩以及人类的普遍情感和理性深度.他以融合中西学术的宏通眼光,从学理上深化和发展了“缘情”诗学的传统理论.“感情深邃”说的提出,体现了作者对作家、作品评价的重要标准和审美取向,和其悲剧性格、所受哲学思想影响及其早期诗词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悲悯情怀都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王国维“感情深邃”的历史意义,对于警惕“魅惑”的影响,以深邃的感情参与当代高情感的建设,创造“情深而文明”的作品,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爱情诗歌“缘情而绮靡”。其中乐府诗中所表现的爱情心理更加丰富多彩,陷入爱情纠葛的人物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文人爱情诗中融进了悲叹时事、感叹人生的成分,艺术技巧达到很高水平。两类诗歌中都开始大量描绘女性的容貌、体态和服饰,致使“绮靡”之风更炽,到梁陈宫体诗中蜕变为色情描写。  相似文献   

18.
从汉语音韵特点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形成及特点。诗歌讲究声律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能增添艺术表现力;但不能为格律束缚,也可以打破声律限制,创造另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19.
诗歌语言的生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诗本体的产生。诗人触物兴情,产生创作的冲动。在诗本体的产生过程中始终包含着诗语的生成,只是它还处于潜诗语的状态,破碎、零散、隐蔽、晦暗,飘游在诗人混沌朦胧的情兴体验与审美意象中。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有这样一个论断:缺乏情感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它只有导致学习者不负责任和麻木不仁。卡尔·罗杰斯强调,理想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与情统一的“完人(wholeperson)”。然而,坦率地说,一定程度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总有教师看不见情感因素的价值,只认为教学质量与智力因素有关,不理解教学质量与情感因素的关系;只指责学生愚钝,不从情感上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突破。这样一种倾向在对职高生进行的英语教学中当不是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