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关系“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作为汇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园地理应不忘初心和使命,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作为党办大学的办学定位,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将发挥好“大思政课”作用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切实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时代新人担当大任培育目标,应以立志锚定内驱动力,让青年“立大志、立斗志、立强志”,引导时代新人成为愿担重任的觉醒者;以互信构筑实践平台,促使青年在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双向奔赴中“有信心、能信赖、强信念”,赋能青年成长,可担重任;以求真实现全面发展,在“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养成真精神”中让青年能担民族复兴之大任。  相似文献   

3.
杨晓慧 《人民教育》2022,(21):11-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新时代新征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重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价值基础,提供人才支撑。为此,要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通过充分展现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感召力,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理想、勇担责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推进国家繁荣的时代产物。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筑牢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理想”的思想根基,践履新时代中国青年“敢担当”的时代要求,锤炼新时代中国青年“能吃苦”的坚韧意志,夯实新时代中国青年“肯奋斗”的力量之基,不断涵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承续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格理想,秉持毛泽东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人格设计,是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时代表征,蕴藏对新时代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创造性回答。基于此,以历史逻辑、时代因由、实践要求为线索解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深刻蕴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2年4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新课标注重育人导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以新课标为指南,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必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1],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现路径,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为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  相似文献   

8.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培养新时代青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深入分析“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内涵,挖掘其丰富的育人价值,对培育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力量,是百年大党不断走向新的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大变局的战略高度,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命题,紧紧围绕“什么是时代新人、怎样培养时代新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科学性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做好“国之大者”的战略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内涵意义和价值意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殷切期望、寄语青年,再次发出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号召,进一步明晰了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应具有的政治、道德、生活和精神品质要求。“四大品质”要求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和“后继有人”的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了时代新人的素质要素,提振了时代新人矢志民族复兴的精神状态,指明了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实践进路,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是党中央着眼于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谋划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上海要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区,优化育人横向协同和纵向衔接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新起点,统筹兼顾中华民族辉煌发展战略全局和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强学生“四史”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意义。把“四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政课教师应以课堂为基地,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创新发展途径;充分挖掘“四史”教育元素,让红色基因照亮学生生命,讲好思政课;充分发挥“四史”教育的育人价值,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要求,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篇的重要内容,是课程的重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历史方位和前进坐标,清醒认识新时代的际遇机缘与责任担当,增强扛在自己肩上完成强国梦的历史使命自觉,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担当"精神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动力,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诉求。新时代应把握"担当"精神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关键位置,以青年大学生为着眼对象,明确"担当"精神的生成逻辑,把握"担当"精神的内涵要求,探求"担当"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而助力造就一批甘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陈永娟 《文教资料》2020,(5):177-178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内在要求,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万安县沙坪中心小学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目标,链接红色资源,擦亮思政底色,积极构建红色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杨超 《宁夏教育》2023,(6):27-28
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要完成培育"时代新人"这一重大课题,就要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维度剖析"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并从社会关心支持、学校立德树人、家庭家风浸润和个人自我教育四个方面构建"时代新人"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9.
邵正 《甘肃教育》2023,(3):10-12
<正>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涵养道德,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站在新时代,走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征程上,学校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人必先育心,高质量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铸魂育人的“大思政课”是重中之重,也是每一所学校回应时代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出了全新的解答。"时代新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新人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