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乾 《考试周刊》2024,(15):88-92
为了提高学生在数学统计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数学统计活动为媒介、以数据意识为统计活动的“动力系统”,探索在问题导向下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路径。在小学数学统计活动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必须激活统计活动的“动力系统”,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内在含义并建立数据意识。学生在数据意识的驱动下解决各类问题后,就能形成较强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完成数学统计活动中的各项任务,促进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
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需要借助教师对数学课堂探究任务的精准设计。当前教学还存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纸上谈兵”的现象,学生只浮于整理数据与解决问题的学习层面,无法真正体验统计过程与实际意义。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引导学生主动、真实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探究、合作的任务设计应成为教师教学备课的重点。精准设计生活性、实践性、说理性和综合性的探究任务,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过程,感悟统计学习的生活应用,体会统计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培养数据意识,提高应用意识,发展素养。  相似文献   

3.
程序设计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让程序设计课程体现出学科特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是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的角度,探究程序设计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所必备的数据意识、算法意识和生活意识。  相似文献   

4.
吴玮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100-102
<正>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统计量的感悟,在如今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其价值显得尤为突出。《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据意识作为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并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数据,其中蕴含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可以呈现和刻画这些信息,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而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着某一主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机会与帮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主题活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策划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的学生是策划意识与能力的启蒙阶段,高年级则是策划意识与能力的初步提升阶段。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结构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和重难点,有的放矢开展活动。学校和教师要有策划意识,从整体上规划活动主题,从而把策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中。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课标中,注重学生实践体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究活动,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让小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自主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一、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由建构主义看,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自主构建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注重学生自身实践与体验,使其感受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自主获取知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社会,数据意识已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数据意识是指以解决问题的需要为驱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达数据,并通过分析、推断、交流、反思作出判断,形成决策的素养。数据意识是在学生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数据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当前,不少教师虽然重视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统计量的计算等统计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本文从一条科学信息引出,在真实情景中聚焦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生的兴趣。学生初次接触统计记录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中,与数据对话,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晔 《湖北教育》2022,(9):69-70
<正>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统计内容,不仅要学会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基本技能,更要发展数据意识。如何更好地结合“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呢?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体会数据实际价值统计产生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设计学生能够理解、想要解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学习过程,感受数据分析的实际价值。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把握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的若干策略,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并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引入探究学习模式,符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合度。教师要展开全面的实践性调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以有效启发学生实践探究学习思维,并使学生在不断历练过程中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着手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谨慎、认真地安排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等活动,确保不偏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数据意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未来成长影响深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统计与概率”已被引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学习数据统计和概率分析的相关知识,学生能体会到数据的意义与随机性.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概率”为例,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意义,从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数据统计、数据应用四环节入手,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加深学生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为帮助小学生确立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主题,并取得实效,文章从“入题有情——增强学生的探究自主;设计有序——保障学生的探究维度;交流有悟——提升学生的探究体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乐于探究,充分关注学生的主题意识和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与伙伴们共商共享、互动互助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每一次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形成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学习是当下教师教学面临的新挑战。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是指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情景为基础,围绕某一既定主题,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渗透,让学生从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的综合性、实践性、合作性的学习。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拓宽知识的维度,形成创新思维,是一条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感悟与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是发展学生数据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百分数”单元实践中,教师先在了解“百分数统计意义”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材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百分数统计意义的学习材料,然后在调研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整合教材的主题活动,设计了凸显百分数统计意义的系列学习任务。实践表明,“百分数”的单元教学应在理解百分数原有数学意义的基础上,凸显百分数的统计意义,使其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将应用意识、数据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每个学习任务中。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学科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学科,但由于科学学习受到教学器材、教学场地、教学时间等的限制,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非常之拘束。作为科学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材这个局限的空间里,不能拘泥于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现成的知识。那怎么才能拓展延伸科学活动,与学生的关注形成共识,与生活实际发生联系,与当下的社会热点形成呼应,使我们的科学教学体现出实用性、可操作性,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协调发展呢?我们学科组开始了科学拓展主题活动的研讨开发。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动力,动力的来源多种多样,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动力源在哪里?最先进入我们视线的就是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试题的内容,它们需要的材料简单,可操作性强,竞赛风格浓厚,又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偶然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于是如何将它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进行了重要调整,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有趣的平衡”主题学习设计,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经历从发现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感悟数学与物理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为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单元主题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设计好单元导读课,让有着相同主题的课文整体性地映入学生的眼帘,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主题形成更为鲜明的印象,满足他们的阅读期待,也增强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在一个单元每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运用中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技能。最后,一个单元课文教学结束后,除了完成综合练习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所要积累的写作方法、阅读方法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强化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