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简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历新年一一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教学时应注意区分附点节奏,正确掌握歌曲中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中带休止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序曲》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春之声”单元的第一首欣赏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创作出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采用了秧歌的音调和节奏,生动描绘出我国人民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一)歌曲小学音乐第六册(湖北省试用教材)《鹰》是日本的一首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儿童歌曲。通过对雄鹰的讴歌,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美好理想和豪迈志向。歌曲是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前后乐段各包含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结构十分方整。第一乐段是歌曲的核心,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雄鹰翱翔,上下盘旋的形象;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节奏及音调均脱胎于核心音调,与第一乐段保持内在联系,表现了雄鹰的比翼齐飞,互相呼应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吴明霞 《云南教育》2002,(13):36-36
一、教材简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曲调改编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狂欢歌舞的生活侧面,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曲调旋律欢快、跳跃。全曲可分四个乐句,其中一、二、四乐句节奏相同,音调稍作变化;全曲明快活泼,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教学难点: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调演唱这首歌。三、教学目标1.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课型】唱歌课【年级】二年级【教材分析】《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二四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采用汉族民间音调河阳歌舞的节奏和曲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锵”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闹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本课的教学内容均与“新年”有关,沿着“新年”这条主线,通过唱、听、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喜庆的氛围中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尹天慧 《今日教育》2005,(12):42-42
在艺术表现中,从提供“标准答案”变为共同“寻求新知”,同一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对同一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如聆听《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时,孩子们有的用手打节奏,有的随音乐欢跳,还有的用笔敲击文具盒。当音乐结束,大家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方式表现“幸福”时,拍手的同学说:“我是根据题目表现的,”欢跳的同学说:“因为我感到幸福就欢跳起来。”击文具盒的同学说:“我把文具盒想象成锣,就章起笔击起来。”我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悟出:因为旋律中有连续的附点音符,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犤教学内容犦人教版五年制小学音乐第九册第6课《吹草哨儿》。犤教材分析犦《吹草哨儿》是一首具有朝鲜族风格的2/4拍的儿童歌曲。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构成:主歌部分是复乐段形式的四个方整型的乐句,为“×××│×××│”的舞蹈节奏,曲中多次出现“533│533│”和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进行,这就使曲调变得欢快、跳跃,从而表现出了少年儿童吹草哨儿时的欢乐情绪;副歌部分为二部合唱,以“1-6”六度上行大跳开始,节奏较为舒缓,与前段形成对比。二部和声的出现,增加了歌声的厚度,从而表现出了祖国的繁荣景象。歌曲…  相似文献   

8.
许凤莲 《儿童音乐》2010,(11):62-65
一、龙岗区小学多声部歌曲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三至六年级学段“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小学音乐教研室及进修学校组织的“均衡”规划课题“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歌曲教学的实践研究”以2009年9月正式开题,  相似文献   

9.
摘草莓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 ,它以流畅跳荡的旋律 ,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 ,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和关心老人、尊敬军属的美好的心灵。歌曲为羽调式 ,采用五句式的乐段结构。第一、二个乐句是平行乐句 ,句首都作五度上行大跳接一个八分休止符 ,造成切分节奏效果 ,使音乐显得富有生气 ,充满活力。第一乐句的旋律比较平稳 ,是对景物和心理的刻画 ;第二乐句后半部分的音调跳跃跌宕 ,描绘了小姑娘活泼轻捷的身影 ;第三乐句由两个重复的、具有舞蹈节奏特点的旋律型构成 ,模仿了采摘草莓的灵巧动作 ;…  相似文献   

10.
课型:欣赏课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乘雪橇》(教材选自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管弦乐《乘雪橇》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奔腾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跳起舞”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经典的具有童话色彩的波兰儿歌,拍,大调式。歌曲为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规整,歌词浅显易懂,旋律简洁流畅,节奏明快,舞蹈性强,音域适中且只有六度,音乐形象鲜明,适合二年级学生演唱。  相似文献   

12.
由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是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中的一部代表作品,此曲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融入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表现出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时代特色,本文以组曲第三首《童嬉》为例,探讨了此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奏表现.从音乐特征的分析中,着重论述了乐曲的核心动机和主题音调、结构、和声以及节拍、节奏;在演奏...  相似文献   

13.
音乐要有节奏,诗歌要有节奏,教学也要有节奏。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艺术的动态过程,其节奏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变化上。一堂好课,就如一段音乐,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朗,音调和谐,会令人陶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一堂好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具有起、承、转、合的意味。”确实,课堂教学的张弛、开合、动静、详略、浓淡、断续、虚实等多种对比、转化、协调,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并由此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长与短教学的节奏性要求内容充实,手法多样;听说读写巧安排,长短多少合节奏,…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欣赏课不应简单的“欣赏”,而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本文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对此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年级: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材分析: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的手法,作了音乐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生动的形象。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来感受其中的乐趣;2.抓住儿童“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播放有关动物的画面,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3.针对学科特点,运用“游戏”,让学生融入集体,乐于参与。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龟兔赛跑》,感受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以及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  相似文献   

16.
节奏,狭义地说,是指“同样时值或不同时值的有组织的序列”。广义地说,是指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运动速度的规律。4至6岁幼儿应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力的源泉”,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可以脱离和声、复调、肢体等而存在。但音乐的其他要素却不能离开节奏,非但不能离开,节奏只要稍加改动,作品的原来含义就会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7.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七课。2 教材简析 :《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 ,它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 ,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 ,描绘了农村的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愉快而又朴实的形象。它的旋律和山西的方言紧密结合 ,出现了很有特色的音调 ,如 :“37”、“53·”、“3.576”。歌曲中除标有滑音记号“”外 ,歌曲还有其它地方也可运用滑音演唱。这首歌表现内容丰富、有韵味、有特色 ,能使学生受到浓烈的乡土气息感染和热爱劳动、勤俭朴…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回目,作为“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对句形式”,极富音乐美,其音乐关主要体现在节奏、韵律(押韵和同声)、音调(平仄、双声、叠韵、重言复唱)三个方面。在前80回回目共1280字中,作者除了运用了灵动的节奏外,还运用了韵律和音调技巧达390次,使之如诗如歌。笔者对此作了详细缕析,赞誉《红楼梦》回目堪称四目之极品。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以声音在运动中的组合来表现主体心理情感的艺术。它最容易伴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也最容易引导感情、支配感情、表现感情。在音乐表现中我们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那么怎样使音乐艺术形象始终贯穿于情感教育教学中呢? 我们应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引导学生情绪,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及情感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对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做较为深刻的分析研究。在教学中,不论是范唱、范奏、指…  相似文献   

20.
“诸育德为先”。当前,各级学校普遍重视德育,专门成立相应机构,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通过多种形式渗透德育。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音乐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的变化与词义表达的感情变化有很重要的相似之处。音乐的速度、力度、长短、音色上的变化,正好与人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变化相对应。喜——节奏短、速度快、色调明亮;怒——节奏顿、力度强、音调粗犷;哀——节奏长、速度慢、色调暗淡。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强、弱都能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音乐作品正是抓住这一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音乐善于表现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