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化-心理的规定性,决定了学生跨入师范院校后必然产生压抑和苦闷,从而形成“师范自卑情结”的雏形,学校机制的弱化,在客观上促使“师范自卑情结”的成开。“师范自卑情结”是一种综合症,淡化和削弱它,须从社会 化心理产生的观念进行修正;从“学校机制”的强化、师范生心理障碍的克服和行为方式的引导等角度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
自卑和补偿理论是阿德勒个性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依这一理论分析《红楼梦》中贾探春的心理机制。探春因庶出而产生自卑情结,以心理补偿缓解自卑,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自卑,从而彰显出极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理建构的产物,必然与作家的心理、尤其是与作家受到童年早期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心理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发现,童年的苦难经历是曹文轩自卑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学创作是他释放和补偿自卑情结的有效方式,而正确的生活意义则是他超越自卑的根本原因。在正确的生活意义的指引下,曹文轩不但肯定苦难、正视自卑,而且从自卑情结中升华出了"悲悯情怀"这一崇高品质。曹文轩笔下的儿童经历了由自卑而超越的心灵成长历程,这对于培养当代儿童读者的悲悯情怀、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危机,树立超越自卑的信心和勇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卑情结的存在,采用西方心理哲学家阿德勒与东方心理哲学家奥修对于自卑情结的理解进行比较,如在自卑情结的来源;自卑情结的作用;如何解开自卑情结,从以上的异同比较上总结出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在现实的意义上给予我们启发和思考,指出两者在现实应用中适当整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被贯之以“奸”和“雄”。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曹操的性格特征及形成机制,认为曹操具有双重人格和多疑的人格缺陷,并以人格的心理和社会层面为基础,从曹操自卑的童年经历、叛逆的文化情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汤英 《怀化师专学报》2013,(12):108-109
在《人性的污秽》中罗斯一改往日对犹太美国人的情有独钟,描述了一个受自卑情结困扰的美国黑人悲哀的一生本文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法农的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自卑情结的起源、补偿以及最后陷入身份认同危机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社会的污点——种族歧视对有色人种产生的心理折磨,  相似文献   

7.
就高职院校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所普遍存在“自卑情结”的心理现状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建立数学学习心理优势、争取优越补偿作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生英语学习中的自卑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高职院校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情结"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英语学习心理优势、争取优越补偿作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燕娥 《考试周刊》2015,(12):175-176
在学困生的诸多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是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不但对其学习造成抑制,而且对其心理、行为产生负面作用,会对其一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本文从探究学困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以及克服学困生"自卑"心理两个方面,为学校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梁显超 《教师》2012,(34):9-9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不利乎个体健康成长。“‘自卑情结”,从个体因素来看,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信心的缺乏,自我能力的不自觉和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扭曲认识;从群体因素来看,自卑源于合作精神的缺失,集体观念的无法体认;从客观环境来看,外界对有自卑倾向的个体缺少关注,加之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难以使他们产生强烈归属感。这几方面因素导致个体心理、情绪、性格、精神等方面失调,不能正确对待自我和自我以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试论沈从文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化学、符号学理论方法,以沈从文的文化心理为研究对象,认为苗文化心理、自卑情结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因,也是沈从文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风格,只有熟识这一问题,才能对沈从文小说有深层的理解,也才能突破以往沈从文小说研究中只注重形式分析、忽略文化心理分析的陈旧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贾平凹的人格背景中,导致他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其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孱弱的身体所带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自卑,以及其“乡村情结”浸润中的对城市的自卑。贾平凹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运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理论探讨卡夫卡对事物独特的体验,感觉方式和对生活,生命的领悟方式形成的直接原因,并且得出卡夫卡创作的心路历程就是超越自卑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丑石》和《一只贝》两个文学文本为中心,全面考察了贾平凹的自卑心理及其超越行为。作为两个具有延续性的文本,《丑石》和《一只贝》展示了贾平凹克服源于身体和身份的两种自卑情结,最终走向成功与成熟的艰难历程;"丑石"情结"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心理,贯穿于贾平凹文学创作生命成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因素及调适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12月,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运用全国大学院校通用的“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 PI)”,对1000多名高职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查,其中27%的学生表示经常自卑,有43%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自信心。在分析造成高职大学生自卑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高职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台州学院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自身的特色。而大学办学特色的本质特征是优质性,其源泉在于大学的“底色”和“本色”。台州学院只有在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从“底色”和“本色”入手,实施“扭转性战略”,建立有机扁平型组织结构和分权的治理结构模式,重构和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大学文化,其大学办学特色才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自卑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表现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有效预防与干预自卑心理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在详细分析大学生自卑心理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