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借有氧和无氧两种代谢方式提供,其中供能最多的是有氧代谢,其次是无氧代谢,它们所提供的能量成为合成ATP的动力。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氧化一克分子葡萄糖可合成38克分子的ATP,是无氧代谢所提供能量的近20倍。但是,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即使在吸氧量同时增加的情况下,体内也还会出现相对地缺氧状态,缺氧越深,无氧酵解过程也就越发挥作用,从而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乳酸  相似文献   

2.
足球运动训练有利于以最佳效率提供能量和使用能量,以便把实际训练的水平提高到更高一级的程度。肌肉收缩时,需要能量(三磷酸腺苷)。这些能量主要以下列三种方式获得: 1、磷酸肌酸(三磷酸腺苷H~ 磷肌氨酸)氧化分解。这个反应速度快,但产生的能量极为有限; 2、无氧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这个反应产生的能量效率微弱:一个磷酸化葡萄糖分子所释放的能量仅仅相当于三个三磷酸腺苷分子的  相似文献   

3.
业已确认,耐力训练将导致受训者的最大吸氧量获得明显的增进;与此同时,受训者在承受与训练前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其血乳酸水平增加的幅度将比训练前减小。那么,如果受训者承受以训练后的最大吸氧量为基础计算的相对运动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血乳酸水平的增加幅度是否仍比训练前小呢?这个问题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假如训练以后,承受相对运动强度相同的亚极量运动时,血乳酸水平增加的幅度仍然比训练前为小的话,就可以进一步支持运动时的代谢  相似文献   

4.
<正> 1 问题的提出运动后的恢复是一个值很注意的问题。恢复和训练本身同样重要。实践证明,在每次训练或大的比赛之后,如果恢复不好,就会造成过度训练,引起运动能力下降或者影响比赛成绩。引起疲劳的因素之一就是乳酸的堆积,特别在进行极限或次极限运动时,由于运动强度大,耗氧量高,而运动员吸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体内氧气供应不足,肌肉活动就会以无氧代谢方式——糖酵解供能,产生大量的乳酸,由于乳酸堆积,体液PH下降,使酶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超最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期内,身体训练对血乳酸清除率的影响。血乳酸的清除率,在六周的身体训练前后,通过11名女性,4名男性受试者测定。在超最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期30分钟内,分别采集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者的血样。实经前,积极性恢复采用25%的最大吸氧量(VO_2max),实验后,积极性恢复采用与实验前相同的相对运动强度和相同的绝对运动强度(%Vo_2max)8名受试者为实经组,进行每周四天共六周的功率自行车高强度间歇训练,7名受试者为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训练,最大吸氧量增加6.7ml/kg·min(15%),功率自行车工作时间增加2.8分钟(27%),身体训练后的消极恢复期或积极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绝对强度练习,血乳酸清除率未显统计学意义(P>0.5),在积极性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相对强度练习,血乳酸清除率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血乳酸清除率的增加被认为是恢复运动中完成较高的绝对强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中,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是当前训练负荷发展的总趋势。为分析乳酸与短跑能力的关系和乳酸与短跑运动代谢特点及乳酸在选材中的应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短跑运动中的乳酸变化,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值高。利用血乳酸指标能够反应不同运动方式及不同运动强度下能量供应情况和机体耐受情况,反映运动训练的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短跑运动训练的监控和选材中。可考虑将45-60米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将80米的成绩与其血乳酸值结合起来,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增进有氧适能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氧道能之处方主要考虑的要素有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和运动方式。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很重要的要素,因它与能量来源问g妨或葡萄糖利用)、能量需求、氧消耗量、训练系统(中枢或周边系统)和运动伤害率等因素皆有相关。运动强度之高低常常以心跳率、耗氧量能量及METS(安静时能量或耗氧量的倍数)来表示,与运动强度有关之变项。(如附表)以一位体重70公斤,30岁左右,有氧适能普通之男性(约45毫升/公斤.分的最大耗氧量)为例,运动强度要超过最低阈值,有氧适能之效果才能明显提升,但亦不要太强而超出无氧阈值产生过…  相似文献   

8.
人体在运动时必须有能量的供给。人体的能量来源于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另外还与氧的利用有密切关系。 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负荷量)不同,人体运动时的供能方式亦不同。在运动强度相当大(如快速跑)时,氧供应不足,能量大部分依赖肌糖元的无氧酵解来供给,所以运动后体内乳酸增多。  相似文献   

9.
心率作为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的生理指标以实用性易测性等特点在运动中被普遍应用.但是心率极易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影响到心率监控和评价的可靠性.乳酸是人体供能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运动时乳酸生成和乳酸清除的代谢变化是掌握运动强度的灵敏指标.通过心率与血乳酸结合的新角度提供一种利用无氧阈心率指导运动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乳酸(LA)是人体供能系统中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剧烈运动时,作为能源物质的糖元在无氧分解过程中会生成较多的乳酸并释放能量以维持运动能力。自Bang在1936年以血乳酸反映运动时的生理生化变化,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然而只是在近十几年才比较深入地运用到体育科学实践中。例如用血乳酸控制运动强度以保证训练科学化的研究,在提高运动能力中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体肌肉在完成机械功时所利用氧气的能力已能在实验室中进行精确的测定。由鲁宾逊在1938年所介绍,而主要由阿斯特兰德在五十年代所提出的测定最大吸氧量的方法,已获得了非常可信的结果。许多学者用这种方法对各种人群进行过测定,并得到了一般和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的正常值范围。在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中,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有氧代谢提供的。然而,在大强度的运动中,有氧代谢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这时无氧代谢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供能途径了。有许多运动项目主要就依赖于无氧代谢,不过,对这一重要能量来源的重视还是不够的。本文对不同训练水平和不同项目的高级运动员的非乳酸性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对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分析了安静状态时、运动状态下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特点及长期运动训练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作用。安静状态下 ,心肌组织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尤其是以血液游离脂肪酸的有氧氧化供能为主。运动时 ,随运动强度的增加 ,心肌组织内源性、外源性能源物质的消耗均增加 ,心肌不但吸收乳酸 ,而且自身也产生乳酸。长期运动训练可以使心肌组织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血乳酸是阐明训练原理、选择训练方法、控制运动强度、了解运动性疲劳程度和评定身体机能等的重要指标。 本文综述了运动时血乳酸代谢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如何运用用血乳酸指标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的研究成果,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根据周期性项目运动强度的划分方法,400m跑和800m跑虽然都属于次最大强度工作,能量供应主要由乳酸能无氧代谢系统提供,但由于两者距离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不同,运动强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肌肉收缩动用的能量供应系统比例也不尽相同.400m跑能量供应系统中,非乳酸能无氧供能比例高于800m跑,运动肌细胞内乳酸堆积的速率明显高于800m跑,但运动结束后血浆中乳酸堆积的程度却低于800m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八名健康的男性进行运动前果糖、葡萄糖摄入和运动中肌糖元利用率的比较研究。受试者完成三个随机拟定的试验,每个试验包括以75%最大吸氧量做30分钟自行车练习。每次试验开始前45分钟,受试者口服50克葡萄糖,或50克果糖,或50克人工合成甜料。试验中吸氧量和呼吸商无差异。葡萄糖的摄入使血糖升高(P<0.05)。随着训练的进行,葡萄糖组的血糖迅速下降,运动到20分钟时,达到每升3.18±0.15(SE)毫克分子的最低点。这个值低于果糖试验组(3.79±0.20)和合成甜糖试验组(3.99±0.18)的相应值。果糖组和合成甜料组在运动中血糖水平没有差异。肌糖元的利用率,葡萄糖组(55.4±3.3毫克分子/公斤体重)大于合成甜料组(42.8±4.2)(P<0.05),但果糖组和合成甜料组没有这种差别(P=0.07)。肌糖元的利用率存在一种倾向,即果糖组低于葡萄糖组。总之这些结果表明运动前摄入葡萄糖的效果是不利的,通常果糖组和合成甜料组则没有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距离跑是青年女学生较难达到良好成绩的运动项目之一,现在规定的距离是800米。由于中距离跑时,导致机体能量供应方式复杂化,所以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骨骼肌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等机能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与心率及吸氧量呈线性关系。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中跑到达终点时每分钟心率可以达到200次以上,心脏机能是限制机体摄氧的中枢因素,要提高青年女学生中距离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脏机能是十分重要的。运动时的心率基本上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也与其它各种生理系统机能变化大小密切相  相似文献   

17.
人体有氧能力的增进,与训练中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与每周训练的次数有关。据介绍,用50—85%的最大吸氧量的运动强度进行15—60分钟的持续运动,每周训练3—5次,可以维持与促进成年人的有氧能力,並肯定可以使原先无锻练者的最大吸氧量获得明显的增进。但长期训练对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影响则不象训练对最大吸氧量那样肯定和明确。文献中关于训练对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是矛盾的。有的报告中说增加,有的说减  相似文献   

18.
血乳酸测定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科学已逐渐渗入运动训练中,其中,血乳酸浓度的测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发现,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不仅反映了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还由于血乳酸是糖无氧代谢的产物,血乳酸浓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体内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能力,所以,血乳酸的测定可以为教练员安排训练强度提供客观依据.尤其在田径、游泳等周期性项目中更具有实用价值。乳酸在体内的代谢人体内,糖的分解代谢主要有有氧氧化、无氧酵解及磷酸戊糖旁路三种形式,其中与运动有关的是有氧氧化与无氧酵解(见图).糖的有氧氧化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正常有氧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运动训练的生化监控中,血乳酸是一个十分常用、也比较成熟的指标,它广泛应用于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定、运动强度的制定、训练负荷的的评价等方面。本文通过对血乳酸的概述、测定方法等方面,阐述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中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龙振宵 《精武》2007,(2):45-45
散打运动强度大,耗能多,营养补充很关键,同时对身体水分的补充也一样重要。在训练时补充水分,不推荐使用无能量和电解质的白开水,也不推荐使用含碳酸饮料的可乐、汽水,以及含酒精、咖啡因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会增加排尿量或加重身体脱水状况,从而影响训练的质量。在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