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国际水运市场的最新发展态势 ,围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环节 ,从我国港航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 ,率先提出了大力发展水路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的新思路。本文通过上海港龙吴港务公司内贸标准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历程 ,深入分析了我国水路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飞速发展的成因 ,详尽阐述了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在顺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港航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装卸运输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优越性 ,从而加深了对发展我国水路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事业必要性的认识。最后 ,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认真剖析了目前物流业 ,特别是水路内贸标准集装箱装卸运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根据收集到的某航运公司4318只自备和长期租用的冷藏集装箱在4年多时间内的现场故障数据,采用截尾寿命数据分析的技术,求解了当部分样本失效时,母体的参数估计值和冷藏集装箱制冷装置的主要部件如压缩机、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可靠性概率密度函数等可靠性特征值。文章还讨论和考察了Daikin,PaulKlinge,Mitsubishi和Carrier4种主要集装箱制冷装置的可靠性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我国内陆地区集装箱出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上海港、天津港和深圳港等3大港口,分析我国沿海港口的现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其定性因素;建立集装箱出口中转港选择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对中转港的竞争力进行比较.计算表明,在目前状态下,选择中转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集装箱来源地到中转港的内陆运输费用.  相似文献   

4.
为更加准确地评价港口竞争力,把握港口在集装箱运输体系中的等级地位,利用改进的航线竞争力指数模型对中国沿海22个集装箱港口2005—2012年的航线竞争力指数进行测度.通过分析发现,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的航线竞争力指数持续上升,说明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的航线数量、航班密度以及通达性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已经形成特有的等级体系,第1等级为通达性高、各航线发展均衡的枢纽港,第2等级为通达性较高、各航线发展不均衡的支线港,第3等级为通达性低、国内航线发展较快的喂给港.  相似文献   

5.
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法对上海港以及周边可能对其构成威胁的集装箱港口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与上海港同处一类的港口有釜山、高雄和深圳港,该类港口可被定位为区域性的集装箱枢纽港。在此基础上,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上海、釜山、高雄和深圳港的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序。结果是釜山港的竞争力最强、上海港其次、深圳港第3、高雄港第4。最后提出提升上海港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分析内贸班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对内贸班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判定,并对该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产业和企业双维视角对内贸班轮产业和内贸班轮企业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Logistic曲线模型和综合指标法分别对内贸班轮产业和内贸班轮企业进行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结果表明:内贸班轮产业和大部分内贸班轮企业正处于成熟期阶段,该阶段主要存在产业环境风险、产业竞争风险、企业信用风险和企业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使有限的监管资源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海事管理机构需要评价与量化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风险。采用可扩展的熵权物元方法建立航运公司安全管理风险评价模型,设计与开发航运公司安全管理风险评价系统。该系统可与不同的指标体系相适应,对不同类型的航运公司进行安全管理风险等级评价和排序。对497家航运公司进行实例分析,得到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海事管理机构可以利用评价结果合理调配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2000-2010年中国与韩国双边服务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结果表明:中韩两国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等部门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在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等部门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看,两国服务业的边际贸易有明显趋向于产业间贸易的变化趋势,说明中韩服务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劳动和资本要素对服务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格局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政府的产业政策逐渐成为决定服务贸易竞争力和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自80年代以来,我国航运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航运市场呈现出全面开放、外资航运公司在中国航运市场准入度高和在中国航运市场无歧视性的特征。笔者分析了当前中国航运市场在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航运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DEA的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中准确、客观地给出权重,根据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客观性较强的特点,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DEA相结合对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将ISM规则的要素与航运公司安全需求、行业组织安全指南相结合,把体系运营过程和体系运营结果作为一级评价指标集,把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管理、体系完善管理、环境污染程度、事故数目、外审通过率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集,确定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4层结构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运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文献多将集装箱路径视为多商品网络流问题且没有考虑沿海运输权,以集装箱运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在考虑沿海运输权的条件下构建一个集装箱路径的0-1整数规划模型.算例选择由亚洲、欧洲和大洋洲共计46个港口组成的班轮海运网络.算例分析发现,若各个沿海国家开放沿海运输权,船公司可将集装箱捎带至任意沿海港口进行中转,可降低航线网络3.5%至4.9%的运输总成本.该集装箱路径模型生成的集装箱箱流,可用于分析船公司航线舱位的利用率,调整航线网络.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分配班轮公司的船舶资源,考虑航运市场上集装箱运输供需平衡因素,以规划周期内船队运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航线配船的整数规划模型.使用Gurobi求解该模型.通过数值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集装箱运输需求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航运市场上集装箱运输供需状况对班轮公司的运力配置结果有重要影响;由于班轮公司追求运输规模经济性,航运市场上存在的运力过剩与运力扩张的矛盾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贸易全球化和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航运企业的竞争焦点开始从价格转向服务 ,压缩时间空间的物流增值服务已成为航运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本文围绕物流增值服务 ,对物流服务的范围、航运物流的价值活动以及航运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系统目标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收益最大化,采用估时作业成本法将码头装卸作业成本分摊到客户对象(船公司)上,为后续研究收益最大化提供精确成本分摊信息.基于船公司成本分摊情况,构建带有惩罚费率的折扣机制,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折扣价、惩罚费率、折扣点进行精确求解.以上海港某码头为例,通过求解模型得到:2015年10月的最佳折扣点为11 956 TEU,折扣价为413元/TEU,惩罚费率48元/TEU,码头在该项业务上收益增加180 771元.算例表明,该折扣机制有助于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实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国集装箱港口在全球班轮运输网络中的重要性与地位,采用排名前30的班轮公司的航线数据,以全球992个港口为节点、港口间的联系为边,基于港口间联系紧密度对边进行加权,构建全球班轮运输加权网络。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别从港口节点的网络结构重要性、区位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3个方面,更加客观全面地衡量中国集装箱港口在全球班轮运输网络中的重要程度。结果显示,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网络拓扑结构地位,上海港、香港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深圳港、青岛港、大连港和广州港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条件,上海港、香港港、宁波舟山港和深圳港具有较大的经济重要性。研究表明,具有较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地位的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也会具有区位优势,且对全球范围内其他海运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鉴于即期客户较难准确预测,传统的舱位分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综合运用市场细分和收益管理的方法,考虑空箱调运问题,围绕即期客户和合同客户这两大客户群建立航运电商环境下两艘对开班轮的舱位分配优化模型.以中日韩航线为例,计算为即期客户和合同客户预留的舱位数;根据在航运电商环境下预测值与实际值差距缩小的特征,分析传统环境下与航运电商环境下集装箱班轮舱位分配方案的差异.在航运电商环境下计算所得的总收益大于传统环境下的总收益,显示该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电商平台的优越性.结论如下:航运电商的发展能有效提高班轮公司收益;电商平台下的舱位分配趋势使预测精度大大提高,预留的舱位数与实际到达的客户需求出入较小;电商客户在航运电商环境下会得到大力发展,合同客户的数量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共享模式下的集装箱空箱调运问题,基于航线、船舶运力、运输时间等限制性因素,以多决策期的空箱调运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集装箱共享系统的不确定需求随机机会约束模型。使用MATLAB,利用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 SA)算法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结合的混合算法进行数值求解和算例分析,表明模型是有效的,对船公司制订空箱共享、舱位共用策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航运市场运力供需失衡会呈现常态化,集装箱运力供给会长期大于运力需求,是否减速航行和闲置运力成为航运企业的关键决策.基于这一行业发展背景,以航速和运营船舶数量为决策变量,构建运力过剩时集装箱班轮航线运力配置数学优化模型.结合问题的特性开发禁忌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基于实际航线的大规模数值算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模型及算法有效,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对运力供需失衡时运力配置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班轮服务网络优化和货运路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班轮公司的资源优化能力,解决航线选择、重箱运输路径、空箱调运路径、多类型船舶配置以及船速设定等问题,根据实际班轮运输组织方式的特征,构建多港挂靠和轴辐式混合网络,建立以运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采用大M法把这个非线性模型转换成线性模型后通过CPLEX进行求解,并用中远集运在亚洲—大洋洲—欧洲区域的部分航线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港口装卸效率的提升对减少班轮公司运营成本效果显著;船舶的燃油成本与运营成本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故油价的持续上涨迫使班轮公司选择降速、配置更多的船舶来降低整体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