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老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建国50多年来,作教学变化不大。比如作批改,一直要求语老师对学生的作必须精批细改,而这种批改又一直收效甚微。早在20年前,叶圣陶、吕叔湘两位老先生就同时呼吁:“他们(指叶老所结识的语教师——引注)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然而,学生的作写出来以后,批改却是中学语教师的沉重负担。家长、学生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语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大多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至于批改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认真琢磨,教师有点白费工夫。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4.
谈起批改作文,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叶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心声,也让一些语文老师有了偷懒的借口,既然徒劳无功,何须再去精批细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正处于阅而不批,  相似文献   

5.
作文批改历来是语文教师头痛的事.语文教师头晕脑胀.改一次作文如搬一座山,疲于奔命.而学生只看分数,不看评改,更不对作文作修改,教师的批改徒劳无益.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个人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至少有两大弊害:一是教师疲惫不堪,二是学生受益甚微。用叶老的话说,叫做“徒劳无功”。鉴于此,我认为作文批改原则是“师生同批同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写作能  相似文献   

7.
纪景民 《成才之路》2012,(11):32-32
正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成绩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教师来说——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但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不容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好多学生一听让写作文真是“谈虎色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9.
作的评改,传统的教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习作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作批改、讲评在习作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批改学生的作是最令语老师头痛的事,既费力,又不讨好。学生精心构思的一篇章,都希望得到老师细致的批改和评价。面对所有学生的作。教师要做到每篇都精批细改,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语老师不做别的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批改作上,我想语老师如果能做到这样,不去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营养,到时候也就会导致“江郎才尽”,造成恶性循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另  相似文献   

11.
我们多年来教授两个班的语文,作文批改不仅占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连饭后茶余、星期天也得搭上。但是,事与愿违,不少学生一拿到发下来的作文本,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不大肯去揣摩,望了一望就塞进抽斗里去了”,“给学生批改作文徒劳无功!”问题的症结何在?经与学生交谈终于明白,问题就在于教师的批改没有改到学生的心坎上,没有让作文的主人参与。为了改变这种消极被动局面,近年来我们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或级改,效果显著。一、教给方法,自改。“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  相似文献   

12.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评讲的基础.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小学教师把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应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这样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时又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倩 《青海教育》2010,(1):39-3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仅有四年,但对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感同身受。初为人师时,对作文教学的认知一片空白,只好以上学时教师为我批改作文的模式作为我作文教学的标尺。时代在变,人的思想在变,语文教学也在悄悄地改变,学生的作文也与以上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批改是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批改作文的效果极不乐观。一般语文教师都批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因为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  相似文献   

15.
许东慧 《教育导刊》2001,(15):93-94
传统的作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作教学,尽管教师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但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自能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何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最终达到“自能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呢?我在小学高年级尝试了指导学生分组自改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主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少教师头疼的事。许多教师花大力气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而学生最多看看分数和评语,然后就丢在一边,束之高阁。作文批改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我发现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所得到的结果是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批改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作文教学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文评价和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与手段。然而作文评改的实际情况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从而促进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语义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基于此,近年来,我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集体互评为主、教师抽评为辅的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教学领域的开放,作文教学普遍受到重视,表面上作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这一点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笔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