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志办得好不好,与编辑部能否调动作者、联系作者关系很大。这就是稿外的作用。《新闻与写作》重视这个作用,他们注意在稿外下功夫,联络与作者的感情,促使作者关心刊物。他们每年举行笔会,编辑和作者坐在一起研究怎样办好刊物,也是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2.
我是《新闻与写作》的经常读者,不经常的投稿者。这本刊物登载的我写的少量文章,可能对读者有些用处;其他作者写的大量文章,对我大有用处,这就是交流。刊物编者在这个交流中做了出色的组织、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主编应如何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质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桂莲  李桂丽 《编辑学报》2006,18(5):355-356
为了全面提高科技期刊质量,主编应该在重视刊文学术质量的同时,注意从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3方面入手来提高刊文的写作质量,即:通过在刊物和网站上开办"论文写作"专栏,对比较集中的作者群举办论文写作知识讲座等方法帮助作者全面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通过在审稿单中全面提问的方式请审稿专家在审查稿件学术质量的同时一并指出稿件中的写作问题;通过集中培训和在加工稿件的过程中培训并督促运用等措施敦促编辑切实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与加工技巧.  相似文献   

4.
我退休以后,和北京日报联系最密切的地方是《新闻与写作》编辑部。《新闻与写作》刊物给我的感觉是内容更丰富了,作者队伍更扩大了,水平更高了。我提个建议,怎样吸引各报的记者来关心阅读  相似文献   

5.
首先,真诚祝贺《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祝贺刊物十年来所取得的出色成就! 我能有幸成为《新闻与写作》的一名作者,得益于贵刊以地、县报编辑、记者和县、乡通讯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办刊宗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杂志“读者之声”专栏,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关、工矿企业、农村学校、部队等单位读者的来稿。他们当中,有的是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有的是工厂、企业、农村的业余作者和新闻写作的爱好者;有的是驻守边防的解放军战士;有的是高考落榜的学生。还有为数不多、不甘沉沦的大墙里边的人。这些单位和个人,大多数是连续多年订阅《新闻与写作》刊物的。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新闻与写作》作者笔会于7月18日至21日在京郊平谷县召开。出席笔会的有新闻界的前辈、有关报刊的总编辑、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和新闻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教授以及书画家20多人。大家济济一堂谈笑自如,以参与者的身份对《新闻与写作》从政治导向到刊物内容、栏目的设置、四封设计等问题,说长道短,展开了热烈而充分地议论;同时听取了平谷县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关于平谷县改革开放成就的报告;参观了部分乡镇企业;还游览了风光幽美的京东大峡谷。大家情绪很高,兴趣很浓。与会作者认为,《新闻与写作》迈步稳,能够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刊物对此抓得早、报得多。宣传毛泽东新闻思想和写作艺术很突出,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宏观调控还不是很完善、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感谢与祝愿     
《新闻与写作》的十年,是编辑部同仁辛勤耕耘的十年,是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的十年,是刊物不断获得读者赞扬的十年! 《新闻与写作》是为广大新闻爱好者提供写作、语法、逻辑等知识的园地,是进行新闻写作教学的函授教材;是传授采访、写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近年来,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兢兢业业,不仅努力把刊物办好,使它一直拥有众多的读者,发行量经久不衰,而且还与一批作者保持密切联系,善于发挥作者的积极性,这些,的确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新闻与写作》作为一个新闻专业期刊,历年来,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  相似文献   

10.
8月6日至9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作者会在山东长岛召开。首都新闻界曹世钦、叶祖兴、铁城、徐人仲、刘印生、胡文龙、童兵、金锡谟、苏越、刘保全、王银桩,还有画家李滨声、庞希泉、杨达林、刘龙庭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作者首先热情地肯定了《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工作。他们说,编辑部人少,终年从事着“超负荷”的劳动,但工作效果好。刊物办了八年了,发行量稳中有升,始终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前不久,中国图书馆学会曾对全国期刊作了一  相似文献   

11.
我看创办这个刊物很有必要,大有好处。一、可以推进通讯工作,报社可以得到大量的情况;二、可以提高通讯员、业余作者的政治水平、写作能力;三、更重要的是,能加强报纸与实际、与群众的联系。我这个看法是有根据的。回顾历史,我们很多报纸创办通讯刊物,指导新闻写作,不仅可以办好报纸,而且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新闻干部和作家。这是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传统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2.
<福布斯>的关注点 作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福布斯>的整体办刊理念,特别是与<财富>这样的同类刊物的不同之处.据我所知,<福布斯>以财经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青年业余作者。前年在朋友的指点下,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杂志,每期每篇必读,受益非浅。我原来只潜心业余文学创作,忽视了新闻写作,路子狭窄.进步不快。读了贵刊以后,我开始注意到一手抓文学、一手抓新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1985年,我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120余篇,相当于前几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要办好刊物,必须建立稳定的作者队伍。如何建立一支招之能应(同意接受任务),应之能写(能够胜任被交给的写作任务),写之能成(成功,符合编者的要求)的作者队伍,是一项很基础性的工作,因为作者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刊物的编辑效率和质量。根据笔者办《医学科普》杂志的实践经验,本文谈谈建立作者队伍的必要性,发现作者的途径,同作者保持联系的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9,(3):7-7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我和这个刊物很有渊源,最早的渊源是我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做报刊管理工作,当时就对《新闻与写作》有所了解,近的渊源,我也是这本刊物的作者,有个专栏开了两三年。今天既是纪念创刊25周年的座谈会,也是“专家会诊”会。我们如何把刊物办出特色,占领阵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是受读者喜爱的刊物。 在有的新闻刊物热衷于以纪实作品、秘闻轶事之类的作品吸引读者的时候,《新闻与写作》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突出自己的特性,这是很可贵的,也是它的特色。不同的刊物联系不同的读者群。《新闻与写作》联系的是有志于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这里,请接受我们编辑部对广大读者的美好祝愿! 2002年第一期《新闻与写作》和读者见面了几年来,我们始终在实践着我们刊物的“联系实际,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加强指导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办刊宗旨。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的刊物取得了不少成绩.多年来,《新闻与写作》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_《新闻与写作》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期刊;《新闻与写作》刊登的文章多次在北京市和全国获奖,2001年又有文章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的问题 由于作者对英文摘要写作重要性认识不够、驾驭英语的能力不强等原因,现在英文摘要的质量越来越差,很多学术期刊甚至开始取消这个项目.学术论文不附英文摘要或英文摘要不可读,都会令人对其科学性与可信度产生质疑,影响论文被国际权威数据库收载和被重要文摘刊物摘引.笔者查阅多种学术期刊,发现很多学术论文作者对摘要的写作原则、方法及国内外有关摘要写作的惯例和要求缺乏了解.在撰写的英文摘要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稿酬之痒     
学术期刊应建立合理的稿酬机制,并根据来稿学术价值的大小,给予作者相应的一次稿酬和二次稿酬激励,以有效地激发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写出高质量的稿件。这不失为一种提高刊物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江苏无锡惠山某部政治处王胜: 我觉得贵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适用。如“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里的文章,都是作者在写稿中的切身感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体会。二是通俗。娓娓道来,如同谈心,雅俗共赏,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口味。三是自由。熔新闻、信息、知识于一炉,既是一本写作的好教材,又是一本富有趣味性的读物。“读者之声”栏是读者了解刊物关心刊物的窗口,自由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