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假新闻出现的成因有商家有意识的商业炒作、某些网站不负责任地一味猎奇、草根网民的网络流言、网络记者和编辑不遵守职业操守等,本文据此提出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对策,包括要切实完善相关政策规范,用法规来"封杀"造假者,加大造假新闻的媒体问责制,强化对编辑、记者的管理,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加强网络新闻业界的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虚假报道之所以出笼,一是作者造假,二是编辑不察。对于作者造假,个别细节失实或差错,应该说,是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但如果整个新闻事件子虚乌有,那这样的记者就应该退出新闻队伍。不管怎样,虚假新闻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老话重提。虚假报道最终要经过编辑之手才能上版,在"围堵"虚假新闻方面,编辑应该是"有为"的,也是"能  相似文献   

3.
杜绝虚假新闻,制度建设是客观保障,建立了相关制度,就等于建立了防范虚假新闻的防火墙和过滤网。而甄别真假新闻的流程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职业素养包括科学素养在内,则直接影响甄别的效果。提高记者和编辑的职业素养,则是杜绝虚假新闻的主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一篇失实的报道,不仅是对受众的欺骗,更是对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的巨大伤害。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一些报刊和网站的编辑、记者更热衷于追求新闻事件的趣味性、轰动性、新奇性,而忽视了对新闻存在的根本特性即真实性的追求,虚假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如何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从而树立媒体公信力,是当下媒体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9):15-20
社交媒体时代,虚假新闻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具有了新的传播特性。作为一家带有新闻属性的技术公司,Facebook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并与专业的事实核查机构合作,治理平台虚假新闻泛滥的问题,推动着平台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分析美国社交媒体虚假新闻泛滥的现状及原因,较为全面地论述了Facebook治理虚假新闻的创新举措,在对Facebook虚假新闻治理进行反思后,最后提出了Facebook对中国社交媒体虚假新闻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时下,一些虚假新闻频频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不仅误导了受众,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声誉。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新闻编辑作为新闻传播的“把关人”,应该难辞其咎。因为,无论是真实的新闻,还是虚假的新闻,都必须通过编辑这一环节,才能见诸于各种媒体。多年的实践使笔者感到,编辑有效发挥“过滤器”作用,是防止虚假新闻传播的重要策略。理性地认知“上情”,用宏观的视角做好主体定位所谓“上情”,就是指党和国家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工作指导思想。作为党的喉舌和舆论工具的新闻媒体,必须及时快捷地反映上层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然而,这些年来,媒体虚假报道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假新闻",这从侧面反映了虚假新闻的泛滥与影响。 虚假新闻不仅会对记者职业生涯、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且在社会矛盾集中出现的当下,还可能带来严重社会后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杜绝虚假报道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失实却屡见不鲜,一则新闻虽然具有可读性,但是发出来以后,被指责与实际不符,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媒体还是身为媒体的编辑,信用度都会降低,不仅如此,虚假的新闻刊发以后,会对新闻受众的判断产生干扰,同时还会给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混乱。那么,如何才能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欢 《新闻世界》2010,(11):45-4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日益增多,研究虚假新闻的成因,探讨防治的对策,对于提高媒体公信力,建设和谐社会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当代虚假新闻的表现,并结合媒体自律和他律的方式,依靠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等方法试图找出解决对策,以便新闻媒体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虚假报道、虚假信息不时地通过不同渠道屡屡出现在不同媒体上,歪曲了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也失去了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所以坚决遏止、封杀、杜绝虚假新闻已经势在必行,必  相似文献   

11.
刘洋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29-13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的泛滥,已经使新闻渐渐地失去了"生命"。虚假新闻如猛虎般吞噬着新闻的"生命",如何遏制虚假新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的事!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给新闻真实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代新闻传播领域,传统的平面、广播媒体依旧占据主流,而新兴网络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影响,甚至深刻地改变着新闻的传播行为,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虚假新闻频频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不仅误导了受众,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声誉。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新闻编辑作为新闻传播的把关人,应该难辞其咎。因为无论是真实的新闻,还是虚假的新闻,都必须通过编辑这一环节,才能见诸各  相似文献   

13.
掌握新闻的三大规则新闻是必须真实的。虚假新闻是媒体的致命伤。《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要评出十大假新闻,以此警示媒体,但即便如此,虚假新闻仍然没有得到根治。中宣部每年都要组织都市类报纸编辑参加培训班,2007年的主题即为"反对虚假新闻"。专门用一期来反对虚假新闻,可见中央高层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14.
王新 《新闻前哨》2006,(12):7-9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传媒界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在收获丰硕的果实。然而,虚假新闻的频频出现,令媒体蒙羞。虚假新闻以巨大的反作用,销蚀着媒体的公信力。虚假新闻的产生,除了社会的诱因外,媒体自身的疏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较大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记者或制造虚假新闻或做有偿新闻,直接导致媒体的公众信任危机。新闻的真实性多次受到公众的拷问。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叙述者。他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直接接触于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是新闻事件、人物与传媒的衔接者。当  相似文献   

16.
今年伦敦奥运会上,国内众多媒体纷纷抓住这次机会扩大影响力。总体来看,国内媒体对此次奥运会的报道全程跟踪、精彩纷呈,但也有一些违背记者基本素养的虚假新闻、不尊重公民个人隐私的新闻浮出水面,奥运会也考验着记者的素养。表现形式1.新闻报道不真实第一类是歪曲事实,报道虚假新闻。以中国游泳选手孙杨和韩国游泳选手朴泰桓的虚假新闻事件为例,7月23日,伦敦奥运报道的新浪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朴泰桓说孙杨来奥运是个错误,只为衬托我而存在。具体内容是朴泰桓于7月22日训练结束后,在接受韩国《京乡新闻》记者采访时,他称"孙杨选择去伦敦就是个错误,因为孙杨只能衬托出我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我所经历的假新闻赵金:现在,全国新闻界正在开展打击虚假新闻的活动。虚假新闻,在各个媒体和各个记者身边时有发生,因动机的不同,有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之分。"纸馅包子"事件是明显的故意失实行为,而其他一些失实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新闻信息网络快速广泛传播得以实现,由于缺乏监管等约束,虚假新闻在网络上逐渐泛滥。从事网络编辑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能准确鉴别虚假新闻,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阻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和散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报道的事件要具有真实性,绝对不能信口开河,道听途说,因此,记者必须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严格各项监督机制,要让记者从心里不愿、不敢、不能写虚假新闻。近期发生的陈永洲事情严重损害了记者职业在社会公正形象,广大同仁一定要引以为戒。本文作者针对记者如何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怎样才能杜绝虚假新闻,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晋升  钟之静 《采.写.编》2007,(2):32-32,33,34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中作为社会调解器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说真实新闻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那虚假报道则会妨碍这种稳定与和谐.2006年广州地区部分媒体对"西瓜注水"报道引起轩然大波,其中记者的行为和媒体的态度激起了新闻界对虚假新闻的反思.本文以此为研究个案,试图分析当前虚假新闻的特点和成因,并提山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