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彤 《新闻前哨》2011,(6):92-93
奥地利《工人报》(ArbeiterZeitung)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1889年7月12日在维也纳创刊。主编维克多·阿德勒同时也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他曾于1886—1889年创办社会主义的《平等》周刊。《工人报》创办的前四年是周报,第五年改为周二刊报。  相似文献   

2.
董晨 《新闻通讯》2013,(3):13-14
2005年起,胡锡进正式掌舵《环球时报》。8年间,《环球时报》改版为日报后,影响力大幅跃升。目前,《环球时报》在120个国家和地区驻有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40万份。该报刊发的文章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是被海外媒体转载最多的中国媒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传媒》2006,(3):6-9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十年探索 十年创新;《环球时报》读者需求是改版日报的动力;《重庆商报》:挖掘新闻的纵深价值;《潇湘晨报》:电视领地里的报业奇葩;《英语周报》:打造英语教辅第一高度;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突破“双百万”。  相似文献   

4.
《环球时报》,是一份以报道读者关注的国际新闻事件为主的新闻周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据中央电视台最近一次调查,在北京地区读者最喜爱的十大报纸中,《环球时报》位居第二,同时被评为“全国读者喜爱的38家报纸”之一。目前,其发行量已突破4...  相似文献   

5.
《辛苦奋战巴格达》一文(刊于1998年3月1日《环球时报》是《环球时报》编辑部与特派伊拉克记者林皎明通力合作的产物。在海湾上空战云密布,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巴格达的时候,此文交稿及时,是读者争相阅读的头条消息。远隔万里之遥,编辑  相似文献   

6.
冯巧  黄卫 《新闻记者》2003,(3):68-69
周报选择:个人订购成为最主要接触途径上海大学生对周报和杂志阅读情况的调查方法与日报基本相同(参见本刊2003第2期),统计结果发现,上海大学生经常阅读的周报按顺序依次是:《申江服务导报》《体坛周报》《南方周末》《上海一周》和《环球时报》(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和日报相比,这几份周报之间的阅读率差距都不大,没有出现像日报阅读状况中《文汇报》那样一枝独秀的情况;另一方面,这些周报的个人订购率和阅读率也比较接近,没有像日报那样出现两者间严重背离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了周报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  相似文献   

7.
2014年对中国报业来说似乎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1月1日,创刊于1999年的《新闻晚报》休刊;而原本属于日报的《国际金融报》,也自1月6日起由日报改为周报。两起事件相隔10天不到,再度引发业界关于纸媒生存周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革命根据地的报纸出增刊,当以《红旗周报附刊》为最早。《红旗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瑞金时期创办的机关报,1931年3月9日创刊。同年9月28日开始出第一期附刊,创刊号的《编者附白》中说: 《红旗周报》最近付印了好几期,但刚印好又发生了问题,以致不能与读者见面。真是糟糕到万分,尤其在现在这时候。所以我们现在把大家所想到的,所看到的,所经验到的,随手写一些下来,作为同志们的参考。《红旗周报附刊》的创办,主要是为了党内学习的需要,同时也向群众宣传。该刊先用油印,后来改为铅印,1933年1月出至13期,由上海中国书店发行,编辑单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这种党报增刊,对于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以后,有些报纸继续出版增刊,其中以华北《新华日报》出版的增刊种类最多,前后共出过近十种。华北《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总编辑是程云。该报创刊不久,于1939年1月就办起了文艺增刊《新地》。这是个旬刊,在这年的3月份曾经出过一期“街头诗运动专页”,发表了高敏夫的论文,题目叫做《展开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街头诗运动》。同时刊登田间、史  相似文献   

9.
据《新闻采编》1986年第3期44页载文,我党组织在山西最早的机关报是1925年6月30日创刊的《铁血周报》。该报由张叔平、纪廷泽编辑出版。后来,党领导的“太原市民沪案后援会”改名为“山西各界反帝国主义惨杀同胞雪耻大会” (简称“山西雪耻会”),为配合反帝运动,将《铁血周报》改为《雪耻周报》,作为山西雪耻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0.
钟家斌  赵鹏 《青年记者》2007,(12):50-51
现在,谁也不能否认图片在纸媒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读图时代,《环球时报》仍然坚持了内容定位策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其前身是《环球文萃》,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现已发展为中国的一份权威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说,当时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很简单,  相似文献   

11.
革命根据地的报纸出增刊,当以《红旗周报附刊》为最早。《红旗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瑞金时期创办的机关报,1931年3月9日创刊。同年9月28日开始出第一期附刊,创刊号的《编者附白》中说:《红旗周报》最近付印了好几期,但刚印好又发生了问题,以致不能与读者见面。真是糟糕到万分,尤其在现在这时候。所以我们现在把大家所想到的,所看到的,所经验到的,随手写一些下来,作为同志们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商洛日报》是中共商洛市委机关报。是一张以全市各级党政干部、职工和城乡群众为主要读者群的地方综合性的主流媒体。1959年3月2日,正式创刊出版。“文革”期间停刊。1990年1月正式复刊。1997 年1月增至周五刊,2001年1月起改为对开四版。2006 年1月起改为周六刊,出版彩报。  相似文献   

14.
1.1988年7月1日,经市委批准,出版了大连市有史以来的第一张晚报——《大连晚报》。周三刊(二、四、六下午出版)。《大连晚报》是在《大连日报》出版的《棒棰岛周报》的基础上创刊的。1988年6月23日,即《大连晚报》创刊前夕,《棒棰岛周报》出版了最后一期。在3年多的时间里,共出刊198期。《大连晚报》创刊时总编辑为吴厚福,报社设6部2室,即新闻部、出版部、社会生活部、文化部、体育部、广告活动部、办公  相似文献   

15.
《环球时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自2009年起,它创办了社评栏目。就像它的头版标题一样,其社评所引起的争议很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两年来,《环球时报》的社评经常被世界各大通讯社广泛转发和引用。  相似文献   

16.
如口今纸媒行情一路走跌,时不时会传出消息:××报纸停刊了.但有些纸媒似乎不受大行情的影响,甚至活得很滋润,《环球时报》即是一例. 在媒体圈,《环球时报》是一家存有争议的媒体,正如其总编辑胡锡进一样.但争议归争议,丝毫不影响它“洛阳纸贵”.《环球时报》能在纸媒“寒冬”中“傲霜斗雪”,有很多独家优势同侪难以望其项背.《环球时报》是能把政治正确和市场正确结合得特别好的纸媒,这是它在纸媒寒冬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如今日渐凋零的城市报摊上,你不难看到《环球时报》,而且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的报摊上,几乎都能见到《环球时报》,这说明了《环球时报》的市场影响力.说及市场影响力,曾经,都市报一直是媒体市场的大户,但近些年,处境最为惨淡者就是都市报了.《环球时报》同属纸媒,为什么能成为“例外”?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石化报》隶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既是行业媒体又是企业媒体。报社成立于198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由最初仅拥有一张周报,发展成为融报、刊、台、网于一体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定位精准、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媒体集群。中国石化报社的新媒体发展情况目前,报社的新媒体主要有:中国石化新闻网及其子网(视频网、图片网、团购网)、中国石化手机报、石化新闻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  相似文献   

18.
《鹤壁报》复刊于1984年8月1日(原为《鹤壁日报》,创刊于1958年8月1日,1961年1月31日停刊),系中共鹤壁市委机关报.复刊时为周二刊,1989年4月1日改为周三刊,1994年10月1日改为周四刊.  相似文献   

19.
梁素文 《传媒》2015,(24):35-37
《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创刊于2009年4月20日,它是继1981年《China Daily》之后的又一份面向全球的英文类报纸.与《China Daily》独立创办运营不同,《Global Times》依托于中文版《环球时报》,共用一个报纸名称.它的出现标志着《环球时报》形成报网结合,中英文并举,内外新闻兼顾的事业新格局,在《环球时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13,(6):23
《环球时报》2月20日起正式推出美国版,成为首家在美国同时推出中英文版日报的中国媒体。《环球时报》美国版的中文版有16版,英文版有24版。美国版延续在中国发行的《环球时报》的特色,即以尖锐创新的报道、独特深刻的分析,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向世界报道一个真实、复杂和变化的中国,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