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的图文关系入手,梳理并分析全真教开派祖师王重阳在传道度化过程中使用绘画的目的与意义。首先,对重阳殿壁画中出现的四类传道图像进行识读、归纳,结合《道藏》及相关画史文献记载,对四类图像及其母题进行简要阐释。其次,以《叹骷髅》图像为研究重点,分析"骷髅"母题在全真教语境下的发展变化。最后,注意到《叹骷髅》图像作为画中画的特殊性,并借助米歇尔的元图像理论,阐述该图对全真教生死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1999,(3):23-25
地图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由于农业的发展,需要丈量土地和兴建水利工程,行政管理,通商贸易及邻国之间的战争,都促进了地图的发展。故地图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代,几乎和世界最早的文化历史同样悠久。但上占代的地图的含义,绝非现今地图的定义,它近似于绘书。因此,从地图的发展来看,它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3个阶段。我国最古老的地图要算《左传》中记载的《九鼎图》。在夏禹时代用金属铸鼎,鼎上铸有山川地形和国物,后人称此鼎为鼎地图,即所传的《九鼎图》。在《尚书·洛法)}中记载,为选建洛…  相似文献   

3.
2015至2016年间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收藏大展"中有一卷传元代钱选《蹴鞠图》,然该图存在颇多疑点。第一,吴湖帆在其所藏《蹴鞠图》拖尾上抄录了明代文徵明的题识,其中人物的特征与画面完全不能吻合。第二,该《蹴鞠图》上收藏印最早为明人,且钱选自题书法和款印均有许多疑点。第三,《蹴鞠图》是否有超越画面之外的文化涵义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探索历史情境与人物服饰、相貌和活动特征的方法,从宋人较为可信的文献史料出发,结合正史载录,重新还原了画中六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人物关系背后的政治隐喻。同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君臣蹴鞠图"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的视觉母题之一,历代有不少文人曾为该母题作过题跋和诠释,文中解释了宋代后人对"六人蹴鞠"图式的认识与原作之意的差别。最后,本文对吴湖帆先生收藏该画并加以题识的原意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廖铭德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40-148
历代史籍对梁元帝萧绎“江陵焚书”卷数的记载存在歧异,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史料,认为“江陵焚书”十四万卷为确切之数。以此伸展分析,《梁书》、《南史》、《隋书》及《志》不载和散见《金楼子》是因为在唐史馆臣在编修贞观诸史时未见《金楼子》一书。《金楼子》复出的时间约在唐中、晚时期(约八至九世纪),两宋时期已入秘府收藏。探讨“江陵焚书”的卷数,还有助于明晰当代历史文献学对这一图书厄难史实的歧异。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话     
《现代出版》2010,(5):18-18
“图书”一词的来源:“图书”一词的 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的典故,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内传》很明显是在《博物志》与《汉武故事》等记载的汉武会西王母故事的框架上加工完成的,但比较前两书中的西王母传说,它有如下几点变化: 1.西王母的形象开始具体化。从《博物志》与《汉武故事》中我们均看不出西王母的具体形象,但在《汉武帝内传》中,王母乃是一个"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美丽少妇。 2.王母侍女的名称也具体化了,而且出场人物也更加丰富。在以前的传说中只是提到王母有玉女夹驭,王母使者也未知其名,但在《内传》中,我们知道,西王母的侍女有王子登、董双成、石  相似文献   

7.
在各诸侯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大变革时代,孔子竭力提倡"礼""、仁""、中庸"的政治思想,试图以此维护封建的礼乐制度。《论语》中对音乐艺术的记述,集中记载着孔子本人的音乐修养及其音乐教育实践活动,饱含孔子音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清代科举状元研究中,114名文状元的籍贯、地域分布等问题已基本明晰,但109名武状元的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仍未完全清楚。以往学者对武状元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的研究,多根据清人朱彭寿《旧典备征》中的"武鼎甲考",但该书对清代武状元的记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载14名武状元籍贯;二是对一些武状元籍贯的记载不准确。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武会试录、武登科录和小金榜等档案,对《旧典备征》"武鼎甲考"中缺载和记载不准确的武状元籍贯进行考订,并在此基础上对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问题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9.
清代科举状元研究中,114名文状元的籍贯、地域分布等问题已基本明晰,但109名武状元的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仍未完全清楚。以往学者对武状元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的研究,多根据清人朱彭寿《旧典备征》中的"武鼎甲考",但该书对清代武状元的记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载14名武状元籍贯;二是对一些武状元籍贯的记载不准确。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武会试录、武登科录和小金榜等档案,对《旧典备征》"武鼎甲考"中缺载和记载不准确的武状元籍贯进行考订,并在此基础上对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问题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具有久远历史的插花文化,至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成熟和鼎盛阶段。除在插花技艺、花型创构、风格流派等插花艺术实践方面均有很大发展、达到很高成就以外。在插花艺术理论上,也涌现出一大批著作,如《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及《瓶史月表》、《山斋清供笺》、《考槃余事》、《文具雅编》、《花史左编》、《浮生六记》等等。在这些著作中,不但记述和总结了中国古代插花文化成熟阶段在插花技艺、方法上的具体做法、经验,而且总结和阐述了有关插花的艺术观点和欣赏方法。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插花文化在文化性格、美学追求、风格习俗上的总的趋向。研究这些著作,对于因近、现代长期的兵燹战祸、政治动荡而导致百余年停滞衰颓,近年方重新复苏、重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并开始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插花文化的振兴,将是不无裨益的。《闲情记趣》即为这样一批著作中颇有价值而其所述又特别适合于普通人生活的篇什之一。  相似文献   

11.
山水、花鸟和迎客松,这些图案作为经典背景频繁出现在中国国家领导人们的身后,被电视传播出去成为大会堂的一种符号。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画作如何被创作又如何被收藏十八大新常委的亮相,让人们注意到他们身后的一幅画。很快,这幅以大画幅著称的《幽燕金秋图》火了。这幅书画家侯德昌携弟子创作于1994年的画经常亮相于《新闻联播》,被网友称为"出镜率最高的国画"。人们开始关注和议论谁的画可以被人民大会堂这个中国举行政治、文化和外交活动最重要的场所收藏和展示。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12,(40):186-186
我国现存最早的纸本名画《五牛图》,为唐代宰相画家韩滉所作。从这幅稀世名画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韩滉精妙的画牛技巧,同时也可以品读到这位宰相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格魅力。本文旨在通过品读《五牛图》,分析韩滉的农本思想及忠君思想,来解读其人。  相似文献   

13.
<正>"兰台"一词,古典记载是春秋战国楚台名。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登古阳云台》一诗中写道:"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兰台故址在今湖北钟祥县东。《全唐诗典故词典》说:"兰台"一词典出《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五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后用兰台喻指快意的爽风。李贺在《罗浮山父与葛篇》一诗中说"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  相似文献   

14.
"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翠蛾彷佛平生貌,不似昭隔寐疾时……"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李夫人》中的诗句,描述了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班固《汉书·外戚传》记载,西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亡故,帝甚念,方士齐少翁设帐弄影,映出夫人形。武帝  相似文献   

15.
寻根桥山     
“九·九”重阳节,相传是黄帝骑龙升天的日子。我又一次来到铸鼎原,拜谒人文始祖。《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这个地名,在中国不少,大多都有纪念黄帝的陵墓,以陕西桥山规模最大。陕西桥山奇士高俊元曾为笔者购书题词:“黄帝子孙,龙的传人,一脉相承,谁不思根。”根在哪里?在上古时期,无字无文更无书,历史只能历代口头相传。小时候,听传说朦朦胧胧,神乎其神,今读《寻根铸鼎原》一书才明白,神话传说和史书记载相吻合,铸鼎原不仅是一个神话的铸鼎原,而且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根基的铸鼎原,其周围竟有黄帝时期的文化遗址26处之多,国内外…  相似文献   

16.
拙文《仓端王义鼎铭文考释》发表后,经除锈等技术处理,又在该鼎底部外侧发现二处铭文:一处位于底部正中,刻有"宣平,南綧处"2行5字;另一处位于鼎腿旁边,刻有"千,一二二"1行4字。这些文字明显具有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风格。文献记载第一任"宣平侯"张敖受封于西汉初年,而鼎铭"宣平"为战国时期所刻,二者出现的时代矛盾,故"宣平"不是"宣平侯"的省称。此处"宣平"应为地名。"南綧处"当指位于南边的校定度量之处所。该鼎原属仓端王义,置放于"敬",后属宣平"南綧处"。"千"为物象文字,与鼎的名义相符。"一二二"为器物编号。  相似文献   

17.
《史记》用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见用笔还是简约的。但其记事之  相似文献   

18.
<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这是古代诗词中为"蜡"赋予的特殊内涵,寄托了古人诸多的情思,而在清代四川南部县,白蜡作为一种土产物资,也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有不少关于白蜡的记载,而在其中,以白蜡的产销、代购、纳厘等为主要职能的新镇坝白蜡分公司走进了笔者的视野。那么,在档案中,关于分公司的创办、运行、职能以及弊端有着怎样的详细记载?分公司创立的种种  相似文献   

19.
牛永振 《兰台世界》2016,(2):135-137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以西汉初期政治社会背景为出发点,根据汉武帝的册问,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扼要地说,包括在皇权问题上,树立"天"的权威来限制皇权;在政治方向上明确任德去刑的更化目标;配合他的"德主刑辅"的儒家政治理念,在人民生计问题上提出调均原则,在政府机构人事问题上主张任贤,在大一统国家政治指导思想上要求独尊儒学。  相似文献   

20.
<正>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被称为新记《大公报》的“三驾马车”。但从有关历史的记载来看,相对于胡政之和张季鸾明确的报人身份和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中较高的地位,吴鼎昌的报人身份没那么明显。有关吴鼎昌的记载多出自《中国十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