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王金星课题组针对对虾养殖业中病害防控的实际需求,围绕着对虾免疫系统与细菌和病毒性两类重要病原(鳗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1)揭示了对虾抵御病原入侵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主要阐释了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防御病原的机理,包括FcLec4通过行使调理素的功能促进对病原的吞噬、Leulectin不同识别模块之间在抗细菌免疫中分工与协作的新机理、MjHeCL感知血淋巴菌群及参与菌群动态平衡调控的机理以及清道夫受体参与的抗病毒免疫的新途径等;(2)发现了病原侵入机体后宿主细胞抵御病原的信号途径及效应机制。主要揭示了对虾Toll和IMD信号途径的特点、调控机理及下游的效应分子,阐释了JAK/STAT途径激活的特征及调控的下游效应分子,并发现Toll途径的激活机制不同于果蝇而与哺乳动物相似;(3)阐明了胞内病原逃逸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阐释了白斑综合征病毒利用宿主的C-型凝集素以胆固醇依赖的方式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理以及利用宿主的SUMO化系统促进自身复制的机理。该研究为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的候选药物以及对虾抗病品系培育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他的团队对雌雄配子识别分子机制的系列研究取得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首次分离了花粉管识别胚囊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其激活的分子机制。该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建立利用生殖关键基因打破生殖隔离的方法,为克服杂交育种中杂交不亲和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人类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评价为"植物生殖领域的重大突破"。2015年,他与贾鹏飞为向导师郑国  相似文献   

3.
卞如濂 《科技通报》1990,6(2):89-92
生物效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oponse Modifiers, BRMs)是一类新药,此类药物是通过激发或调节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过程,或通过纠正紊乱的生长和变异过程,从而达到修复机体本身的防御体系。BRMs包括免疫增强剂、免疫修复剂、细胞激活素(Cytokines)等。对于免疫缺陷引起的疾患,首先考虑应用此类药物。亦可作为癌症的治疗药物,因为它可通过提高宿主对癌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原而产生有效的反应,达到治疗目的。经过几年的努力,BRMs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最引人注目的是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产物:细胞激活素。免疫反应的调节是通过各种淋巴细胞的亚单位相互作用进行的,这些相互作用又常常是通过细胞激活素的产生、分泌和特异性识别中介的。它是一类能调节免疫反应的激素样蛋白质。本文侧重对有治疗意义或治疗价值的细胞激活素加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疫苗接种或者感染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核心是刺激B、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启动的关键在于免疫系统对"自我"与"非我"抗原正确的识别。1989年Janeway提出存在天然免疫受体识别病原分子模式的猜想。这个划时代的理念极大丰富了免疫识别的内涵并直接推动了对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的发现,也帮助确立了淋巴细胞活化的基本范式,即天然免疫信号决定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及类型。利用佐剂刺激天然免疫信号来增强免疫应答就是这个理论在疫苗设计中的成功应用。尽管如此,复杂多样的体内免疫应答现象显示我们对天然免疫信号的调控机制仍然还有许多未知。本文回顾了研究TLR信号增强蛋白抗原免疫应答机理的历史;介绍了B细胞TLR信号选择性增强病毒抗原抗体反应现象的发现,以及B细胞在启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靶向B细胞免疫识别机理的一种全新疫苗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硅是土壤中第二大丰富的元素,在植物抗逆抗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抗病机理尚不清楚。对于其抗病机理的一种解释是硅沉积在植物叶片上充当了物理屏障从而发挥作用。但更多证据显示硅元素能诱导植物防卫物质的产生,其功能有点类似系统获得性抗性。硅元素处理后的植株能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抗真菌物质如酚类物质,植保素和病原相关蛋白的合成。分子和生化水平的研究显示硅元素能激活植物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在植物胁迫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培育抗病品种是应对作物病害威胁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广谱抗病资源发掘、抗病基因鉴定和抗病理论解析等是培育作物广谱抗病品种的基础。二十多年来,植物免疫反应及抗病研究取得了系列重大进展,主要粮食作物广谱抗病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克隆了系列广谱抗病基因并揭示了部分基因的抗病机理。本文对作物广谱抗病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综述,提出了该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对作物广谱抗病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作物广谱抗病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利用Fos蛋白和酪氦酸羟化酶(TH)的双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ADM)对大鼠心血管相关核团中儿荼酚胺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ADM的中枢效应是否通过激活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侧脑室注射ADM引起最后区(AP),孤束核(NTS),巨细胞旁外侧核(PGL)和蓝斑核(LC)内Fos-TH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CGRP8-37(30nmol/kg)可明显减弱ADM的效应,结果表明,ADM可兴奋脑内多个心血管相关核团的神经元,其中枢效应通过激活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可能介导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8.
预防性疫苗的接种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医疗卫生的基本国策。疫苗通过模拟病原感染中的部分特征来诱导机体的免疫记忆,从而使接种者免除疾病危害。从发展历程来看,以灭活和减毒病原体为基础的传统疫苗,发展到以基因重组技术为核心的二代疫苗,目前正迎来基于免疫学前沿理论和技术的第三次疫苗革命。在免疫原保护性表位的形成机制、佐剂和载体影响免疫应答的机制、诱导持久免疫应答的技术、提升黏膜和组织原位免疫应答的技术、免疫保护评价体系的建立、解析影响免疫保护效果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都存在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共同推动疫苗领域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9.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研究"围绕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这一免疫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以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双链DNA(ALDDNA)免疫小鼠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自身免疫病原型动物模型,研究了DNA的化学修饰及自身免疫识别机制、调节性抗体的产生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应答与调节中的作用、Treg亚群格局的调控及其在自身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这3个子科学问题。经过4年研究,以ALD-DNA和活化T细胞膜翻转脂筏相关蛋白为二大自身抗原,在dsDNA免疫原性的化学基础、DNA免疫识别及应答规律、抗T细胞抗体的产生和调节机制、Treg的调控及对自身免疫的调节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基于SAP,Notch1,miR155,Foxo3a,CRT,W8,NK007等的治疗SLE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天然免疫系统非克隆识别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高等动物存在两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完整的抗感染防 御\\r 系统,即天然免疫的非克隆识别机制和以克隆选择为基础的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的非克隆 识别机制诱导抗原提呈细胞表达共刺激因子,触发获得性免疫反应,并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引 导获得性免疫系统发生特异的免疫效应反应。在天然免疫反应中,通过胚胎细胞编码的受体\\r 识别病原体几种特有的保守分子,诱导天然免疫细胞表达抗菌肽、共刺激因子和效应细胞因\\r 子。认识天然免疫识别的分子机制,在疫苗设计和发展免疫治疗新举措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学科是目前生物学领域中最活跃、与国家经济发展联系得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学院于1993设立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继而于2003年设立了生物技术博士点。生物技术领域的课题组主要从事1、拟南芥及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植物抗病、抗除草剂、耐寒、耐旱基因工程研究;2、药物及疫苗的研究,如天花粉蛋白的定向改造、HIV和牛结核杆菌的疫苗及药物研制;3、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及细胞治疗研究。陈章良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抗病毒病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3.
金属离子是分子组成物质中的金属元素,它与环境科学及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于是文中提出设计一种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利用荧光传感超分子体系对金属离子客体进行识别与检测。首先,由于大环多胺配体的成环氮原子具备强配位能力,利用Richman-Atkins环化合成法初步合成基础中间化合物,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摩尔量获得收率高的关键中间体,并与二价铜离子Cu(Ⅱ)通过合适的反应温度及反应溶剂形成多功能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其次,依据待分析配合物反应部位的特殊性质,利用荧光传感体系对金属离子客体实现识别及检测过程,将荧光团作为发射荧光的功能基团,离子受体当作金属离子识别与检测的接受团,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PET体系完成对超分子的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而病害一直是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全球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导致病害的发生规律发生新变化,危害趋势愈来愈重。通过抗病育种提高农作物对病原物的抗性是实施病害的绿色防控的重要策略。但培育广谱持久抗性的作物品种具有挑战性,一方面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抗病资源、深入研究抗病机理;另一方面需要突破单要素思维,系统认知病原物—寄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剖析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复杂的分子互作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标记辅助基因聚合等新技术,将新成果应用于新品种的设计选育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结合病害预测预报、生态调控、农业措施等实现病害有效防控,达到病害绿色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颗粒酶A(Granzyme A,Gzm A)是一类定位于活化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胞质的丝氨酸蛋白酶,是细胞毒性颗粒中表达丰度最高的蛋白酶之一。Gzm A能够特异性靶向人体很多重要的蛋白,如:组蛋白,维持核膜的核纤层蛋白和几种关键的DNA损伤修复蛋白(Ku70,PARP-1);激活白细胞介素-1,具有促炎活性。Gzm A激活了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该途径始于线粒体,产生活性氧(ROS),导致单链DNA损伤,参与杀死敏感的靶细胞。此外,还可作为免疫检查点以及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就Gzm A晶体结构、特异性结合蛋白种类以及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的重要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德伟 《科学学研究》2003,21(3):232-235
从“赵红州识别科学成果问题”出发 ,结合“知识单元”和信息与通讯技术演化等实例 ,针对人工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提出了人工物测度、人工物标度、人工物信息含量和人工物信息含量密度等概念 ,从而找到了如何识别人工物优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基因技术不断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基因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就是基因是否可被授予专利。争议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基因是科学发现还是发明创造;如何平衡基因专利权人、社会公众以及基因资源提供方的利益。本文以美国的Myriad案为例探讨了这些争议点,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麻素以其自身的抗炎效应,被应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这种抗炎性质主要源于大麻素对免疫细胞的抗增生、抗分化和促凋亡作用。从理论上讲,这种作用将缓解器官移植后产生的排斥反应,可被当作免疫抑制剂。同时大麻素具有抗肿瘤作用,可降低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带来的肿瘤发生率。但由于大麻素的精神效应致使其无法长期应用于临床。那么无精神效应的大麻素——Ⅱ型大麻素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后文简称CB2SA),将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器官移植。  相似文献   

19.
胡敬  刘牛 《科学中国人》2009,(5):100-103
病毒,以地球上最微小的非细胞生物来侵犯人类健康,而“免疫”则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学效应。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可以说病毒与免疫是相辅相成,所以免疫学也包含着“免于疫患”之意。  相似文献   

20.
以质粒pVRCSV1.0-syn-gp90,利用PCR扩增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外膜蛋白基因(gp90),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gp90,然后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诱导表达并纯化该重组蛋白,ELISA和Westem blot证明马的阳性血清可以识别该重组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测定的效价为1:13,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