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语言研究方法,旨在分析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语言在社会、文化演变中的作用等。由于两种分析方法有着相同的哲学和语言学基础,因此,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常常把他们等同起来,认为两个术语可以互换使用。事实上,两者虽然都是采’取了“批评”的分析方法,但分析的视角并非完全相同。批评话语分析是批评语言学的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释其异同及各自的分析特点。对此深刻理解将有利于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话语分析和外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伍铁平教授和“语言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肯定了伍铁平先生坚持的“语言学批评”的正确方向,批评了缺乏科学精神的“徐德江学说”,倡导大力加强“语言学概论”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分析政治演说潜在的意识形态。国内外常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政治语篇。与此同时,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许多研究成果是我们揭示和描写语言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而且,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以进行融合,建立批评认知语言学,将更有利于分析政治演说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批评语言学属HallidBy所倡导的工具语言学。它是用语言学理论,主要是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工具,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阐述批评语言学中的哲学、语言学基础和对语言、语篇、语境及意识所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诗语言学批评立足于语言形式的分析,追寻其中深隐的情感意蕴与审美价值。而语言形式包括韵律、用字、造句、意脉、意象等各个方面,这正是语言学批评分析唐诗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杜甫七律《登高》为例,展示了语言学批评的基本思路,并由此探讨了语言学批评在唐诗研究中的基本原则,以及语言学批评与传统诗歌批评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论意象批评     
意象批评,是一种以意象为喻的文学批评方式。文章以丰富翔实的诗话文献资料,从审美语言学的学术文化视点上,全面论述了意象批评的学术渊源、批评特征、批评方法及其文化思考,不啻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关于意象批评的集大成之论,其中许多诗话文献资料皆为首次披露,于审美语言学研究颇有补益。  相似文献   

7.
批评语言学试图通过对大众语篇和其他非文学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揭示那些常常不易被人们察觉的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维意识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的社会结构。批评语言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语篇的能力。而在传统语法教学中,教师对于语篇练习的重视不够。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运用批评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进教学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首先针对批评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目的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批评语言学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体现形式,最后探讨了批评语言学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促进语法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语言学批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逐渐突破纯形式分析的弊端,把文本形式分析与审美文化分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品格的中国语言学批评。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当前文化研究的影响,加之语言学理论及其具体批评实践的不足,中国语言学批评又存在着难以掩饰的缺陷,并渐成衰微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儿童文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其所处的文化地位和生存环境仍然是令人忧虑的。然而,在这种遭受文学界忽视和误读的境遇中,依然有人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以王泉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王泉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执著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以务实坚定的学术勇气和朴学求真的学问精神重绘了儿童文学的地图,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批评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语言要适度。教师的批评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话说得太轻,学生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话说得太重,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批评对象的个性差异及其错误的性质来把握好“度”。一般来,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一些;对性格外向、平时较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学生,则可把话说得重些;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不能一下子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近体诗的两大基本特征——语词构建与意象呈现,也就确立了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的标准:即诗歌的优劣与否,取决于诗歌"语词建构"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诗中以"语词建构"为表现形式的"意象"能否"呈现"令人感发的、深厚的文化情感。这种语言学批评研究的意义在于:摆脱了传统诗论中"印象批评"的主观模糊体验,也超越了笼统的"背景批评"的历史藩篱,将诗歌作为个人感受与体验的"主观文本"或依赖时代背景支撑的"历史文本",还原为立足文学本位、自给自足的、客观的"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2.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话语,往往通过对各种文化现象的揭示来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尤其在我国现代历史的特殊背景环境下,其产生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在此期间主要产生了三种类型的文化批评,即政治批评、认识论批评和主体论批评。  相似文献   

13.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说 ,翻译批评的主体是从事翻译批评活动的人 ,客体可以是译文、译者、译事 ,甚至是他人所写的翻译批评。翻译活动客体的宽泛性、译文文本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翻译批评主体身份的多样性要求翻译批评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和多层次。因此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不是为了应对目前无法建立统一标准这一格局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是由翻译批评活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三个时期产生了相对集中的对女性文学批评进行的批评,即1986年、1989年前后和1995年至今。这些批评包括总体上对女性文学批评的评价、以批评主体为出发点的分析、对批评方法和理论的反思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探讨。尤其1995年以后,反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对国内女性文学批评负面影响的评论增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女性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批评家们也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但我们不可因此忽视国内女性文学批评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影响下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词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词学作为我国古典词学的繁盛与总结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地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李长之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卓有成就的美学家、批评家,一生著述颇丰,其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建构,是以“感情的型”为核心理念的。这一旨在建立中国转型时期的现代美学批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提供了新的话语和阐释空间。“感情的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理念,受到当代学人的关注,在今天也仍具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和充分言说的必要,值得继续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初以来,随着西方理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逐渐显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诗学批评模式的民国旧体诗话具有了西方诗学批评的谨严、冷峻的批评色彩,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民国诗话在作“价值理性”判断时开始注重分析综合、逻辑推演等科学理性的批评方法,表现出异于传统的科学理性批评。  相似文献   

18.
作为言语事实,文学批评总是构成表述,在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而这种表述又属于特定的一个言语主体。文学批评由此保留着批评主体自己特殊的内在特性。这不仅使它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话语实践活动,而且把这一批评与那一批评区别开来,使文学批评成为一门富有个性化的、独立完整的学科,使每个批评家拥有自己的批评话语、批评对象和批评形式。因此,只有面对言语事实,从批评话语自身出发,制定研究目标,借以把批评话语的基本构成、具体特征和具体价值及其生成过程和运作方式等问题清理出来,批评话语分析工作才会在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19.
李敬敏先生让人素仰,源于他在艺理论与美学领域的执着追求和丰厚收获。追求真理的精神与直面现实的勇气使他具备敏锐发现与深刻洞察的能力。应用学科建设和具体的艺批评工作,也是他的治学领域。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相结合,学术研究与高校教学紧密联系,功底扎实,学风严谨,字字不虚,这是李敬敏先生治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首届全国文学批评期刊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围绕当下文学批评的尴尬及其各种不良症候,和文学批评期刊自身建设所遭遇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文学批评及批评期刊在文学健康发展上负有重要责任,应在当下语境中强化社会风尚的引领功能,重新认识文学批评的价值,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形成共识,指出困难既是考验更是一种抉择,批评家应和批评期刊紧密合作,实现困境中的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