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初中物理“磁场”一节,教师第一次向学生介绍“场”这种特殊的物质。为了使学生能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有一个初步而正确的认识,也为学生到高中阶段学习电场、电磁场打好基础,做好演示磁体周围的磁场的实验非常重要。课本安排了这样的实验把静止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试用课本第一册中磁的防护实验,是磁场能穿过哪些物质,不能穿过哪些物质的实验验证;是说明薄铁片能防磁,其它如纸片、塑料写字板、薄本板、铝皮等不能防磁的关键。但该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高中学生学习电场、磁场的难点是“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形象建模、巧用教具、类比等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场”的抽象性,形成正确的物质观念,指出“场”概念教学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在运用“场”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提炼和升华,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问:《磁场》是什么?答:磁场是一件物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存在的物质.问:磁场既看不见、摸不到.怎样知道它确实存在?磁场又在那里呢?答:只要是自然界存在的东西,即使看不见、摸不到(如空气、电流、磁场等),我们也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它们对周围产生的作用来发现它、认识它.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去发现磁场的存在:把一些铁屑、小铁钉放在条形磁铁的周围仅不接触,就可看到这些铁屑或小铁钉被磁铁吸引而粘在磁铁的两极;上·这现象说明:磁体周围的空间跟非磁体周围村空间并不相同;由此可知磁体周…  相似文献   

5.
我把“家长学校”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磁场作比方,是基于以下认识:因为“磁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含义是“传递实物间磁力作用的场”;“磁力”指的是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请教科学老师,科学老师说:“磁场的本质也是一种物质,对两段磁极有相互的吸引力,或者说它是两个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1“缤纷万种”的特点磁场是一个看不见、摸不住、嗅不出、听不到的有能量的一个特殊物质,怎样才能让人们更好的感觉磁场呢?物理学家建立了一个形象、直观的概念——磁感线,非常准确、非常漂亮的描述了磁场,其特点如下: (1)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一组曲线,不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磁感线; (2)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7.
隐性德育的磁场理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与磁场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似“无形”,实则“有形”,它们时时处处都在产生作用,它们同样有“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等效应。笔者把隐性德育的“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称作“隐性德育源”、“隐性德育域”及“隐性辐射”、“隐性感应”、“隐性共振”,试图用磁场理论来探究隐性德育作用机理,以增强隐性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磁场是初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一个概念,特别是在磁体周围空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一磁场,学生更难以相信。为此,可增加一个课堂演示实验:用一条形磁铁和一个用细线拴住的小铁钉,一只手拿着磁铁在上方,另一只手拉着细线在下方,将磁铁和小铁钉拉开一个适当距离,不让它们“吸”在一起,又使铁钉“悬空”,如图所示。学生们看清楚后,逐渐将铁钉拉开—些距离,直到铁钉掉下来。这一演示可较明显说明磁场的存在,以及离磁极越近磁场就越强,离磁极越远磁场就越弱。  相似文献   

9.
专题四磁场     
备忘清单 1.磁场 (1)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一样,磁铁与磁铁、电流与电流以及电流与磁铁之间都有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是通过一种特殊物质--磁场来进行的. (2)磁场的特点 ①磁场是一种物质,它和其他实体一样,也具有能量、动量等. ②磁场对处在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③磁场是个矢量场,具有方向性,规定: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2010,(1):63-64
七、霍尔效应 磁场使带电粒子发生偏转这一简单现象导致了一场物理学革命,它使我们能够测量或检测诸如自行车的轮子和机动车曲轴之类物体的运动。而这一切都基于电流通过置于磁场中的一片宽而薄的导体片时所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赵霖 《中国教工》2008,(12):41-41
“洋快餐”含致癌物质“丙毒”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2002年4月24日公布:斯德哥尔摩大学与瑞典食物安全机构“国家食物委员会”完成的研究表明:汉堡包、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饼干、蛋糕等食品中含大量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2.
王云 《中学生阅读》2008,(11):26-28
“场”是一种物质,在中学阶段我们主要研究三种场,分为重力场(也就是引力场)、电场、磁场.本文就物体在这三种场中的圆运动予以总结和归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对“场”的解释是:“场”,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可见,“场”给人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无所不在的,世间万物都存在于“场”之中。  相似文献   

14.
周如俊 《吉林教育》2005,(12):18-20
我们知道,物理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的概念,有重力场、电场、磁场,这些“场”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位置能,即“势能”,把这种场也称之为“势场”。“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奥妙之处在于物质之间无须接触就可以通过“场”的作用、将力和能量传递过去,从而在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情况下物质实现了相互问的力和能量的传递,打破了“眼见为实”的思维定势。这就是物理学中“势能效应”。同样学校也存在着一种“场势效应”,即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舆论氛围等形成的“学校文化环境场效应”,它是学校的一种气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1 磁通量的“有效面积”求解磁通量的公式为Φ =BS ,其中S指线圈的“有效面积” .显然 ,在利用公式Φ =BS求解通过某一线圈的磁通量时 ,不能将公式中的“S”简单地理解为线圈的面积 ,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线圈的面积在磁场方向上的分量”(实际上是有磁场垂直通过的那部分线圈的面积 ) .有界磁场中“有效面积”的含义是磁场范围与线圈范围的交界区域 .·×××× RrB图1例 1 如图 1所示 ,圆形线圈平面与有界磁场垂直 ,线圈的半径为R ,线圈内有界磁场为一圆形区域 ,其区域半径为r,且R >r,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则通过线圈的磁…  相似文献   

16.
地球内核的外水圈隐藏着巨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个大磁场。加拿大地质调研所的地质专家兰迪·恩肯博士认为,距离地球表面3000公里深处的水圈是沸腾、滚烫的镍、铁等物质,而这恰恰创造了犹如电子穿过电线圈的磁场。兰迪解释道:“地球内部的磁场看起来就像一根磁棒插在地球中央。”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正是因为磁场都是由南向北方向运动的。  相似文献   

17.
磁场与磁化     
正确理解"磁场"与"磁化"的联系与区别,对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并能对铁、钴、镍等物质有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特殊物质"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被实验所证实.例如,用细绳系一小铁钉,当周围没有磁体时,细绳呈竖直状态;而当铁钉周围有磁体时,细绳将可能变得与原竖直方向成一定的夹角,这个变化就是磁场的作用结果.物质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影响磁场的,叫磁介质.事实上,任何物质在磁场中都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影响磁场.因此,任何物质都是磁介质.磁介质又分为三类:一是顺磁质,这类物质能使原磁场增强,如锡、铝、铂、锰、铬、硫酸铜、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营造一个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塑造出全体师生的灵魂。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我校通过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情境性,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的改善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说:“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支撑,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前提和保证,是学校精神内核的外在呈现。学校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每个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无不反映了一个学校某种教育理念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为加深学生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的理解,可用本文介绍的自制教具进行演示,效果很好。 实验器材 圆形玻璃皿(或塑料圆盘),薄金属片,圆柱形金属(或螺钉),蹄形磁铁,干电池(或蓄电池),导线,硫酸铜溶液(或其它电解液)。  相似文献   

20.
华罗庚先生倡导学习应是“由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他指出:“咀嚼、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了,就会‘由厚到薄”’.可以说:“由厚到薄”的过程是一个“精雕细琢、融会贯通、厚积薄发”的过程,通过雕琢,发现知识的本质特征,按着确定又多样的观点、思想、策略等线索,把各个局部的、零散的知识点合理有序的串珠成线、聚沙成塔,使得它们之间的串用、活用有据可依、有规可循,求得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