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点议     
读者对我刊工作的热心支持是我们进一步办好刊物的动力,为了努力把刊物办得更好、更贴近读者、更好地服务读者,我们将设读者点议拦目,速登读者朋友的来信。在此,我们向南京读者黄祥军表示衷心地感谢。欢迎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今日早报最近两年来在读者服务和经营上面做了一些探索,我们在读者当中建了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跟原有的数据库有一点不一样,有一点拓展。原有的数据库是读者的地址、姓名和电话,我们从2007年开始推行读者数据库建设的时候,把电话基本上改为手机号码,短信的沟通会骚扰小一点。最大的变化是我们还掌握了读者的身份证号码,这是很多报社不容易做到的,我们连续两年把这个数据库建下来了,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我们掌握了读者的消费需求,我们通过创建房产、汽车、装修、家电等八大俱乐部,以适应市场的多元需求和读者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媒的把关人——编辑,心中要时刻想到读者,思想上要有强烈的读者意识。读者是出版物的最终受用体,也就是说我们办刊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读者阅读、学习和接受影响,因此,研究和了解读者的需求、欲望、意见、态度、阅读倾向和心理是我们研究期刊读者对象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4.
赵金 《青年记者》2010,(3):36-39
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不再是读者的第一选择,读者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其实答案很清楚,读者想看到在别的报纸、别的媒体上没有看到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地市党报面对各种新闻媒体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在信息纷繁的态势中以自己的独有风貌吸引读者?我们认为,注重读者参与,是办好地市党报的重要途径。 我们所说的读者参与,是指社会各个层面的读者,尤其是在生产第一线的读者参与办报。这样的读者参与,具有其广泛性、代表性和渗透性。但在我们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9,(1)
我们先试着归纳一下:现今各报社总编日日夜夜魂牵梦绕思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们的报纸是办给哪些读者看的?这些读者有哪些个性特质?我们的报纸如何吸引我们的读者?如何服务我们的读者?如何征服我们的读者?我们的报纸应该坚持怎样的水准格调,才能不负精神产品、道...  相似文献   

7.
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不再是读者的第一选择,读者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其实答案很清楚,读者想看到在别的报纸、别的媒体上没有看到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报纸为谁服务?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怎样的产品?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我们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二是依靠我们适销对路的产品吸引目标读者群体。深度报道是越来越多读者关注的“点”,而这个“点”则是我们报纸打动读者的突破口,而如何将深度报道做得“举重若轻”,如何做  相似文献   

9.
从每天收到的读者反馈中,我们深深感到,许多读者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杂志,关心着我们的工作。近几个月,读者更加细致、专业的提问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鞭策作用。 保持栏目的纵深性 本刊版块分割、栏目设置的结构方式已得到多数读者的认可,“特别报道”、“新闻背后”、“采编方法”、“本刊视点”等版块一直深受读者欢迎。湖南读者周建设提出,同一个栏目的文章应是连续的、系统的,是上一期的深入和细分,但近期个别栏目的文章选题缺乏连贯性和纵深感,让读者  相似文献   

10.
书刊的整个传播过程由许多环节组成,有人称之为传播链。处于由作者到读者这条传播链中间的编辑,在研究作者的同时,亦应了解读者和研究读者。因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书刊编辑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对读者了解的广度、深度以及科学性和准确性。探究读者心态,是我们了解读者的一个窗口。读者心态由两个基本途径积淀而成,一个是历史群体无意识积淀,一个是主体现实性活动和阅历的无意识积淀。也就是说,读者心态既有现实性,又有继承性;既带个体色彩,又有群体影响。过去的文化、传统的因素是读者心态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1.
在本世纪最后一个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向本刊读者祝福。 古人有诗云:“不曾识面早相知”,“每逢佳节倍思亲”;“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亲爱的读者,你们中的绝大多数绝大多数我们都未曾“识面”,但你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从1997年第8期起,每期都列出读者调查表,调查读者的爱好和需要,以便提供较为准确的服务;而许多读者热心填写,不惮辛劳,这使我们感动,也更加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前不久,我国新闻界纪念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重温他《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任务是写给读者看,读者就是你们的主人”,“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为看报人服务的,看报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谆谆告诫,言犹在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现在,我们在1999年第1期的“本月评论”栏目里摘编几封来信发表,其意一是向新闻界同行倡导读者意识,二是向厚爱本刊的读者、作者、师长、朋友,表示衷心的敬意,三是将以此激励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河北《保定日报·星期刊》诞生于2006年。几年来,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读者调查——探寻读者的关注点我们的读者调查是在《星期刊》诞生3周岁的时候举行的,通过一份简洁的问卷,我们收获了读者的热情与关切,内心很是感动。根据调查我们知道:对于我们正在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这一期,我们集中选编了一组读者来信。许多来信中肯地指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有的来信是向我们提建议的,字里行间包含着读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当然也有赞扬之声和溢美之词,我们理解为读者的鼓励。我们选编这组读者来信的目的,意在加强我们之间的沟通,使编者、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更贴近些,使这本新闻刊物能更好地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因此,我们由衷地希望读者继续来信来稿,帮助我们把《新闻记者》编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要打进读者心坎,收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不能不认真研究读者心理。“假如我是一个读者”,这句话是深得新闻三昧的口号。我们有不少新闻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与那些新闻的作者不懂得读者心理、一厢情愿作灌输有关。随着新闻改革的步步深入,读者心理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了。读者(包括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受新闻的时候,有一些什么共同心理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重视的呢?  相似文献   

15.
报纸要有读者。一张报纸和读者的关系如何,对它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无产阶级报纸来说,读者问题更具有特殊意义。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报纸都是党领导的,“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报纸的宗旨。在我们看来,人民群众既是报纸的服务对象,也是报纸的主人。我们总是把正确对待群众、对待读者,自觉地提高到原则高度,把它看成是世界观问题,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其次是我们党报的任务,一方面要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工作者最熟悉的一句话开始:读者是我们的上帝,读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对读者需要的深刻理解永远是一切报纸改革的前提。一内地地市报纸读者的需要有以下特征: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17.
开明是一个私营书店,当然要赚钱的……但是开明不光为赚钱。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出书出刊物,一定要考虑如何有益于读者;有所不为,明知对读者没有好处甚至有害的东西,我们一定不出。这样做,现在叫做考虑到社会效益。我们决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我们决不肯辜负读者。开明书店的读者主要是青年和少年,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读者是立报之本,是报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尊重读者,研究读者,服务读者,才能赢得读者;赢得读者就能赢得未来。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门槛之时,读者研究这一中心课题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强化读者意识,注重编读交流,吸引群众参与,满足读者需求,拓宽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已成为新世纪企业报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计算机流通借阅工作中 ,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读者对自己所借的图书书名、册数、日期都不太清楚 ,经常出现超期、丢失等现象。有的读者甚至把借还书日期直接写到所借图书上面 ,造成图书污损 ;有的借书后同学间互相传阅 ,最后不知是谁借的图书 ,不能及时归还 ,给读者和图书馆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有时由于扫描器问题出现漏借漏还现象 ,引起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无论是读者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说明我们的服务距离读者的要求还有差距。本着一切从读者出发 ,我们向馆里提出…  相似文献   

20.
编辑人语     
“编读往来”是联系编辑部与作者、读者的桥梁。作为主持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把编辑这本杂志的种种想法告诉读者,更希望得到读者朋友的呼应。自杂志改版以来,陆续有读者电话、来信反馈到编辑部,对每一期的精彩之篇给予表扬、不足之处给予批评,为我们的编辑工作提供了诸多帮助。越来越多的读者告诉我们,每期杂志一到,就迫不及待地一口气通读一遍,有的甚至要读两遍、三遍,把全年的杂志装订成册、作为学习资料收藏好。我们在欣慰和感动之余,更多地是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